《沙林事件抢险救援处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林事件抢险救援处置规程.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沙林事件抢险救援处置规程沙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磷系化合物,化学名为甲氟磷酸异丙酯。它与梭曼、塔崩、维埃克斯均为目前外军装备的主要神经性军用毒剂。一、理化性质沙林纯品为无色液体,工业品为黄色,有微弱的水果味。沙林易挥发,沸点为158,凝固点为-56。C,液态相对密度为1.0943-1.1102gcm3(20),蒸气相对密度为4.83,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如酸、酸、苯)可溶合,易被活性炭等物质吸附。沙林常温下性质稳定,分解很慢。在中性水中水解很慢,加温、加碱可将其毒性迅速破坏,产物均为无毒物质。因此,可用氢氧化钠、氨水等碱性物质进行消毒。沙林作为一种速杀性、致死的化学毒剂,毒性强烈,作用迅速。以
2、呼吸道中毒为主,也可以通过眼、皮肤吸收中毒。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5-2mgm3时,2分钟内即可使人出现瞳孔缩小、胸闷、呼吸困难、流口水、流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局部肉跳、痉挛等中毒症状。静止状态时,吸入半数致死剂量为70-1OOmgmin/nR吸入半数失能剂量为35-75mgminm3o二、事件特点(一)突发性强,危害大。沙林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强,而且事件初期极具隐蔽性,不易发觉。一旦发现,已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和范围。(二)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沙林是神经性军用毒剂,反应强烈,作用迅速。如果事件不能及时、有效处置,将会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三)易造成交叉感染。沙
3、林事件多数发生在公众聚集场所,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往往中毒人员没有发觉就离开了现场。而且同一时间内有大量人员染毒,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洗消,极易造成人员交叉感染。(四)政治影响大。沙林事件大多是人为故意造成,负面影响大,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五)救援难度大。事件发生时,往往有大量的中毒人员,需消防、防化、卫生等部门在短时间内展开全面救助,防护、救生器材有限的矛盾将很突出。同时,救援人员缺乏对此类事件的处置经验,或缺少大量的急救药品,救援行动难度大。三、接警调度(一)接警1、119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沙林事件报警时,要重点询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员数量和中毒症状、毒源位置、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和人员
4、分布、先期处置等情况。2、指挥中心要立即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二)力量调集1、消防队(站)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根据出动计划、预案迅速调集配备相关技术装备的特勤中队前往参与处置,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集配有相关处置装备的中队到场协助。2、车辆装备视情调集核生化侦检车、防化救援、防化洗消、抢险救援、水罐等消防车辆,以及检测、防护、洗消、警戒、输转、照明、通信等器材、设备。3、社会力量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防疫、卫生、环保、气象、驻军防化部队等部门到场参与处置。四、处置程序与措施(一)侦察检测1、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等方法,掌握
5、中毒人员数量、状况、位置。2、掌握毒源位置、浓度、扩散范围等情况。3、掌握事故现场周边单位、居民分布和人员可能受到的毒害等情况。4、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二)警戒疏散1、疏散扩散区域内的无关人员。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的人员、车辆、物资。3、根据现场变化情况,实施动态警戒。(三)安全防护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现场作业人员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四)疏散救人疏散救人是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因此,必须全力组织。1、应利用通信、广播系统,迅速引导、疏散扩散区域内的人员至安全区域。2
6、、对于轻度中毒并有逃生能力的人,应迅速引导至安全区域或上风方向,并由专人看管,接受检查、救治和洗消,防止走散后交叉感染。3、对于中毒严重,已失去逃生能力的,可采用以下方法:注射解毒针或服解毒药。为其带上简易的过滤式防护面罩给予保护。迅即采取背、抱、抬等方法,救助至救护站进行急救处理。4、对毒源附近严重中毒的人员,在搬移的同时设立定位标志,同时实施侦毒、控毒等措施。(五)全力控毒1、以毒源为中心,在其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2、视情采用喷雾水枪形成水幕墙,防止毒物向重要目标扩散。3、对毒源采取吸附、中和、密封、转移等方法,予以全面控制。(六)洗消处理1、洗消是根除毒源的重要
7、措施,公安消防、卫生、驻军防化部队等部门应迅速对疏散到安全区的染毒人员实施洗消,同时要全面洗消染毒区域,防止留下隐患。2、洗消对象轻度中毒人员。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现场医疗人员。参与抢险作业人员。抢险器材、装备、设备。染毒区域内的物品、设施、水体、地面等。3、洗消方法化学洗消法。通过用化学消毒剂与毒物直接氯化、氧化作用或与碱作用发生水解,使毒物改变性质,成为无毒或毒性较低的物质。化学消毒剂主要有含氯的化合物,如次氯酸盐类(次氯酸钙、次氯酸钠、漂白粉)、氯胺类(一氯胺、二氯胺)和碱性化合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碳酸钠)等。其中,5%-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可对沙林染毒的地面进行消
8、毒,消耗标准为1.5Lm2;0.5%的碳酸钠水溶液可对沙林染毒的车厢、电梯等较高级设备进行消毒;2%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可用于抢险作业人员被沙林染毒的眼、鼻、口腔的消毒。物理洗消法。物理消毒剂主要有溶剂(水、酒精、汽油)、吸附剂(吸附性较强的粉末,如活性碳粉、煤灰等)和简易消毒剂(如含有碱性成分的肥皂水)等三类。采用此洗消法,必须注意对洗消残留污水的处理。4、洗消污水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检测,防止造成次生灾害。5、常用的洗消设备有洗消帐篷,消防、清洁和洒水车辆,也可用民用的喷雾器,还有驻军防化部队装备的供洗消用的喷洒车和供人员全身洗消的洗消车等。(七)现场清理1、现场清理工作由公安、消防、卫生、驻军防化部队等部门实施。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五、行动要求(一)毒剂事件的处置必须坚持“划定区域,疏散救人,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处置原则。(二)参战人员要严格遵守毒区行动规则。在毒区不准随意坐下或躺下,禁止在毒区饮水、进食。(三)保护好毒源现场,并做好毒区标志。(四)要严防染毒人员走散,酿成交叉中毒事件。(五)要落实好防护措施。如注射预防针、服预防药等,所有防毒器材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确认完好无损方可进入染毒区域。(六)抢险作业人员一旦染毒或需离开毒区时,必须进行洗消。救援任务完成后,参加救援的人员和装备必须进行彻底洗消,确认无毒后方能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