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物质事故抢险救援处置规程.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4261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性物质事故抢险救援处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放射性物质事故抢险救援处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放射性物质事故抢险救援处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放射性物质事故抢险救援处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射性物质事故抢险救援处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性物质事故抢险救援处置规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放射性物质事故抢险救援处置规程放射性物质用途广泛,常用于军事、能源、科研、医学、生物等领域。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毒害性、不可抵制性、易燃性和氧化性。一、理化性质放射性物质是指某些具有不稳定原子核,当其衰变时会自发地放射出、B、丫射线现象的物质。天然铀可以放射出a、B射线,钻60可以放射出B、丫射线。二、事故特点(一)事故隐蔽性强。由于放射性物质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使用、储存、运输、维护、报废、退役等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放射源泄漏事故,且多数人对放射性物质缺乏了解,有时就是接触到也不易识别。因此,事故初期隐蔽性强,受害者往往不易察觉。(二)易造成较大面积放射性污染、危害周期长。放射性物

2、质泄漏造成的辐射污染空气,并随之飘移。处置辐射装置用过的水,渗透到地下,污染水体。放射性物质以粉末、液膜或固态附着层的形式覆盖于物体表面,沾染物体。即使泄漏终止,其伤害作用也会持续一定时间,少则数十分钟,多则数月、数年。(三)易造成辐射性生物效应。放射性物质对生物,尤其对人体的效应,主要取决于接受辐射照射量的轻重程度。放射性事故严重性表现为立即致死,受放射性辐射后几分钟、几天或几周内死亡,造成放射性疾病,引起致癌性体细胞突变,影响后代的遗传突变,怀孕时对胚胎儿的影响等。它的伤害途径主要有体外照射、体内照射和皮肤沾染,有毒物质可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误食染毒水和食品等使人员中毒。(四)处置技

3、术要求高。放射性物质事故处置极其复杂、危险,不利因素很多。对泄漏源侦检、控制、个人防护、疏散救人行动都有特别的技术要求。事故发生后,救援难度大,时间要求紧,社会影响大。三、接警调度(一)接警1119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泄漏事故报警时,要重点询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性质,放射性物质组成、活度及储量、已经处置、监测情况,事故现场周围的居民分布和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伤害等情况。2、指挥中心要立即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二)力量调集1、消防队(站)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根据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值班领导的指示要求,按照出动计划、预案调动有处置装备的特勤中

4、队赶赴现场参与配合处置。2、车辆装备视情调集核生化侦检车、防化救援车、防化洗消车、抢险救援车、照明车,以及核放射性侦检仪、探测仪、防核服等车辆装备。3、社会力量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核工业、公安、安监、卫生、环保、气象、驻军防化部队等部门到场参与处置。四、处置程序与措施(一)侦察检测1、通过询问、侦察、检测,掌握受辐射影响的人员数量、状况、位置和需要救护的人员。2、掌握放射性物质的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3、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的位置、性质、剂量、辐射范围。4、查明事故现场周边单位、居民分布状况及有无污染等情况。5、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6、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

5、(二)警戒疏散1、及时疏散泄漏区域的无关人员。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人员、车辆、物资3、根据现场变化情况,实施动态警戒。(三)安全防护1、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穿着防核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穿着防核防化服或封闭式防化服。2、防护方法距离防护:受照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离泄漏源距离越大,受照射剂量越小。时间防护:受照射剂量与照射时间成正比。停留在泄漏区时间越短、受照射剂量越小。屏蔽防护:射线穿过物质时会被吸收而减弱。在人与泄漏源之间增加适当材料和厚度的物质,可以达到防护效果

6、(详见下表)。各种射线常用吸收屏蔽材料射线种类射线B射线丫射线中子流防护材料名称空气铝泊铝板、铁片有机玻璃、木材、塑料铅皮、铁层、铅橡皮、铅玻璃、混凝土、岩石、砖、土壤、水水、石蜡硼酸(四)疏散救人1、利用通信、广播系统,迅速引导、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组成救生小组进入危险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2、指导公众和应急作业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服用稳定性碘剂,对呼吸道和体表进行防护。对可能或已受到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进行控制,协助消除体表的放射性污染。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配合医疗急救部门救治受伤人员。(五)技术支持参与事故单位、核工业、气象、环保、卫生、驻军防

7、化部队等部门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订控制泄漏和回收方案,并参加配合抢险救援行动。(六)控源排险1、处置以专家和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为主,按照控制泄漏和回收方案组织实施。2、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或丢失放射源事故,首先要防止放射性污染进一步扩大和尽可能追回放射源。3、如果泄漏同时伴有火灾发生,尽量不用水灭火,以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外扩散。铀或杯发生火灾,应采用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铁配置的三无低熔氯盐粉末灭火。(七)洗消处理1、人员、服装洗消。当人员、服装遭受放射性污染时,应尽快利用各种简便器材对皮肤和服装进行局部或全身洗消,如用毛巾、棉花、布等蘸水湿擦。有条件时可用洗涤剂进行淋浴,对服装进行清洗。2

8、、设备洗消。根据设备的不同、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现场条件,对设备的去污可采用拍打、抖拂、刷擦、洗涤、高压水清洗等方法。3、建筑物和道路洗消。建筑物和道路的去污通常采取干法去污(如清扫、吹脱、真空吸脱、除去污染表层等)、湿法去污(如冲洗、刷洗、擦拭等)和可剥性涂层去污法。4、洗消污水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检测,防止造成次生灾害。(八)现场清理1、现场清理工作由事故单位牵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实施,公安消防力量可提供协助。2、对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辐射监测,并妥善处理。3、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4、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五、行动要求(一)处置放射性物质事故必须在核工业专家和事故单位技

9、术人员的共同参与下进行。(二)严格落实防护措施。携带辐射报警测量仪、剂量笔。按照有关标准,严格控制救援人员的个人受照剂量。用屏蔽材料遮挡身体,缩短在辐射区域停留的时间。(三)动态监测受辐射剂量。身着防核防化服的抢险人员不宜在辐射量达0.25mradH时继续工作,辐射区域内所有救援人员必须迅速撤离。(四)放射源物质虽未泄漏,但在检测移动过程中也应尽量缩短时间,避免因接触时间过长而受到伤害。(五)救援任务完成后,对参加救援的人员和器材必须进行及时洗消,避免二次污染。洗消后经检测不合格的,必须进行二次洗消,直到检测合格方可离开警戒区域。(六)检查确认现有防护器材对a、B、Y射线辐射的防护能力。(七)救援人员不得擅自操作任何放射性装置和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人防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