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重要领导方法 科学把握问题导向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重要领导方法 科学把握问题导向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重要领导方法科学把握问题导向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做好迎接新的风险挑战、破解新的矛盾问题的充分思想准备,持续用力解决好由于自身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一些方面欠账较多、创新能力不足等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我国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面临各种新挑战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J也就是说,一个时代是通过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来呈现的,每个
2、时代都有相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J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所谓问题导向,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奔着问题去,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事业发展。所以,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对什么是问题,我们很难一言概之,它可能是指人们的一些不符合规律的认识,可能是指人们对某一事实的疑惑,也可能指某些不符合规矩的言行。从工作方法角度所讲的问题属于管理学范畴。在管理学当中,问题是指预期目标和现实结果之间的偏差,目标的未来性和现实的复杂性决定了工作中存在偏差是必然的,即有问题是常态,没有
3、问题是例外。所以,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围绕问题开展工作,我们的工作要从发现问题开始,要在解决问题中结束,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在更高层面又出现,工作或事业在发现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实现进步和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要建立积极的问题观。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在一定意义上问题也是资源。我们不能绕开问题或任由问题存在、发展下去,而是要直面问题、正视不足、有所作为。存在问题之处,是工作薄弱之处,也是实现改进和发展之地。事业的发展,正是表现为对于一个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说问题是资源,不是说问题越多越好,更不能人为制造问题,而是说很多问题本身与发展有关,是发展本身带来的问题,再发展就要解决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4、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而解决问题就是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从而实现发展的过程,发展也就必然的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坚持问题导向,要有目标能力。目标是管理的灵魂,没有目标就没有科学的管理。管理的整个过程是围绕制定和实现目标来进行的。问题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我们的工作现状只有与目标相比对,才有了问题本身,问题是目标的伴生物,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问题。因此,要做到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先明确目标,目标是组织行为所指向的终点,是通过努力要达到的最终状态,它要解决的
5、是带大家到哪里去的问题。目标是制定工作标准的基本依据,或是工作标准的主要来源,只有清晰的目标指引才能产生明确的工作标准,我们才能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实际成效,进而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目标能力,首先要有制定目标的能力,做任何工作先要回答“为什么做”以解决目的问题;要描述那个可以达到的最终状态,以解决指向和标准问题。这里所说的目标不是泛泛的提一句口号,而是要制定一个具体(尽量量化)的、可操作的、可衡量的,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好的目标本身就是很强的实践指引和持续激励。管理者或领导者不同于一般员工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明白自己要到哪里去。当然,提高目标能力,还要保持对目标的执着追求,领导者必须对目标负责,
6、对目标有强烈、稳定的奔赴并着力实现。领导不一定是业务最精的人,但一定是目标最清晰、对目标最执着,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和韧劲的人。唐僧不会舞枪弄棒,也无伏妖降魔之功,他高于孙悟空之处就在于对西天取经目标的坚定与执着。坚持问题导向,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有一个过程,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有对目标或标准的理解能力。抓管理、当领导,必须认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和文件,深刻了解工作目标本身,这是发现问题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工作要求和规范,才能拥有一把衡量长短的尺子和评价对错的标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及时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只有全面准确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拿目标或
7、标准去衡量其对与错、是与非。实际情况往往是复杂的,现实中真正的问题往往被各种客观的或人为的因素所遮盖,被很多的现象所掩盖。因此,要发现真实的问题,不仅要善于听汇报、看材料,更要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作风;要了解真正的现实,更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为听到的、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真实的也并不一定都是本质的。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般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无需发现,难以发现的是隐蔽在常见现象背后的问题。所以,发现问题应该表现为能意识到现象背后的实质,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坚持问题导向,要有分
8、析问题的能力。“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正如一道代数方程式只要题目出得非常精确周密就能解出来一样,每个问题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就能得到答案J事物的复杂性决定问题的根源往往是复杂的。我们经常讲要对症下药,就是要找到病因开处方,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找到掩盖在现象背后的真正的“病因”的能力。如果把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加以抽象提炼,任何问题的原因可概括为主客观两大方面,主观又分目标本身与努力程度两个层面,合起来就是目标本身的原因、主观努力方面的原因和客观环境方面的变
9、化三个层面。分析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工作理性化的过程、管理精细化的过程,分析得越具体,解决问题的思路越清晰。坚持问题导向,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说预期结果讲的是目标,是说彼岸的事,现实结果是此岸的状态,那么,解决问题,就要寻找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或者说,如果目标是解决要去哪里的问题,那么解决问题就是要回答怎么去的问题。干部的能力不仅表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上,体现在能否将这些思路和办法付诸实践,能够修桥造船,使我们的现实结果符合目标要求,消除预期结果和现实结果之间的偏差,即解决问题。做了一系列的分析研判,提了一大堆的思路举措,落不了地,执行不了,等于没有。
10、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对目标的不懈追求,对思路举措的坚定推进,纵向沟通、横向协调,不达目的、决不收兵。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
11、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J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和声音,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内涵,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多样、复杂,我们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才能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12、实现变革创新,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推动事业发展和历史前进。问题导向是思想方法、研究方法,也是工作方法、领导方法。问题导向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体现在领导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决胜全面小康是一个需要解决面临的大量问题、不断解决新产生问题的艰巨过程,是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超乎寻常的重大实践。各级领导都要坚持和善于运用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用问题牵引工作、配置资源,做任何工作都要关注到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问题导向开创局面、推动发展,这是必然,更是必由之路。一、领导工作就是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问题导向作为重要领导方法,是由领导工作的性质决定的。领导领导,一领二导。领导站在前
13、列,走在前列,往哪里领,往哪里导,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问题而领,由问题而导。领导要遵循规矩制度,这与问题导向并不冲突。规矩制度是解决问题的依靠和保障,有利于合理合法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阻碍。只讲循规蹈矩,不讲问题导向,就会销蚀了规矩制度的灵魂,曲解了规矩制度的真谛。毛泽东有段名言:“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J实际上讲的就是问题导向是领导要义。领导要贯彻大政方针,这与问题导向是一致的。大政方针是问题导向的产物,贯彻大政方针要从各地各部门实际出发,这些实际就是具体问题。贯彻大政方针是为了推动发展,而不是仅仅做给上面看的,不结合
14、具体实际,不解决具体问题,恰恰背离了大政方针的宗旨。领导就是决策,决策的依据很多,需要把握多种关系、权衡多种因素,但基本的关系是把握目标要求与问题现状的差距,确定实现目标的路径方法;主要的因素是“问题是什么”,找准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否则领导工作就会徒劳无功,甚至产生负效应。各地实现全面小康的扶贫攻坚工程,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真正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块最突出的短板。着力补短板是问题导向,打赢扶贫攻坚战是紧紧扭住制约全面小康的最突出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要让扶贫攻坚工程真正见到实效,精准落到贫困人口身上,而不是钱花了不少,贫困人口问题却没有真正解决。领导决策要搞调查研究
15、,调查研究就是发现问题、把准脉搏。新的信息技术提供“大数据”,大数据可以使发现问题更为精确、更为可信。二、坚持问题导向才能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贯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认识与实践、思想与实际密不可分,但又属于主体活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存在形态。树立一种正确的发展理念,还只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起点,是发展实践的观念形态,还要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观念形态到现实形态的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
16、思想的价值和理论的力量。这就告诉我们,认识与实践、思想与实际是内在统一的,但在现实中也存在着二者的分离、割裂甚至对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耳熟能详、传诵已久,但要使其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行动,成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执政行为的最高准则,成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则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着力践行,要求落地生根,抓住了治国理政的一个要害问题,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形成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实践驱动、实践标准。着力以人民为中心的落地环节,就是不能只当作口号喊喊、话语讲讲、观点写写,而是要按照各地各部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保证完成和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回应广大群众所需所盼;就是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把应尽的职责任务当作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真正以人民为发展中心、利益中心、检验中心,发展为人民、利益属人民、检验由人民,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成为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过程;就是不能“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规划是一套、做起来是另一套”,而是要从根本上转变形式主义作风,践行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