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2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2篇近年来,*市*县聚焦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四个强化”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强化制度保障,构建“新格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六共”机制做法,县委专题研究制定*侗族自治县深化“六共”机制分类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根据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实际,将全县62个村划分为综合示范村、专项示范村、巩固提升村、基础夯实村四大类,明确20222025年发展目标。同时依托乡镇包村领导、各定点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研究制定各村集体经济产业年度发展方案,统筹整合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进行分类推进。二
2、、强化资源整合,积蓄“新势能”。立足村域资源禀赋、区域规划,制定“一村一策”,做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全力盘活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户运用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按照“以强带弱、强弱结合”的思路,探索多村、多乡镇集成式抱团发展,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提升。如,*镇*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流转*村280亩土地,发展优质制种项目,收益的10%用于集体分红,增加集体经济效益13万元;*街道*村采取“项目资金+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兴建一处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侗家特色农庄发展农旅产业,收益按照资金投入比例进行分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三、
3、强化特色引领,厚植“新优势”。从各村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案”,打造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构建油茶、食用菌、精品水果(黄桃)、生猪养殖四大主导产业的“4+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油茶产业总面积达23.45万亩,覆盖农业人口7.8万人,黄桃产业种植面积2.3万亩,建设黄桃示范基地4000余亩,生猪产业发展规模以上代养户220户,建成23个集体养殖小区,出栏生猪24.41余万头,产值达9.65亿元以上,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6个,年产菌棒8170万棒,产值3.5亿元。四、强化示范带动,
4、凝聚“新合力”。持续抓好“村社合一”和“六共”机制示范点建设,根据各村优势产业因村施策制定“一社一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具体措施,由县级领导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深入示范点调研指导,推动示范点创建工作,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县级领导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共实地调研指导115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47个。全县建成示范点14个,并依托中央、省级财政扶持资金IOO万元逐步推进其它试点建设,形成“以点带面、分类推进”新格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近年来,*市*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关要求,通
5、过“三聚三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一、聚焦党建引领,夯实堡垒促提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围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下功夫,聚力筑牢乡村振兴组织基础。一是建强组织。抓细抓实换届“后半篇文章”,扎实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回头看”,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范围,2022年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1个。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137名,严格落实“2+1”结对帮带工作机制,破解农村无人可用难题。全面推行“红动乌江三色走廊”基层党建联建模式,由1家或多家县直单位定点联系1个乡镇(街道),每年帮助3至5个村建强堡垒、抓好产业,构建组织互联、资源互通
6、、功能互补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二是抓好队伍。出台*县村(社区)干部考核管理指导意见,健全完善村干部管理机制。探索开展”百名支书进机关”精准提能行动,选派优秀年轻村(社区)干部到涉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县直部门跟班学习,通过走进机关跟班学、集中授课精准学、分组交流研讨学和实地观摩现场学,大力提升村(社区)干部综合履职能力。持续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顺利开设村干部本科班、大专班和中专班,入读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429名。三是优化治理。在517个行政村(含农村社区)全面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健全村级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构建务实管用、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村级组织运
7、行机制,全面提高村级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实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评议、督导、退出等准入监管制度,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深化村级组织“三多”问题治理,清理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6000余块,更新撤换老旧制度1200余条。二、聚焦产业融合,建强引擎促提速。按照培育点、连好线、拓展面、全覆盖的方式,持续深化“六共”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聚力壮大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一是集体经济与主导产业“双融合”。围绕全县“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布局,大力推进黄牛、红薯、茶叶3个重点产业发展,同时延伸发展黄牛交易地、牛干巴、红薯酒、红薯零食、生态茶等项目,以点带面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黄牛、红薯、茶叶”品牌。结
8、合地域优势,同步发展优质蔬果菌、花椒、中药材、烤烟等产业,推动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场地租赁、组织化劳务输出等方式,实现富集体、富群众目标。二是集体经济和与闲置资源“双融合”。针对农村耕地摞荒、山地利用率低、农耕服务滞后等问题,印发*县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盘活利用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和破解制约农村闲置宅基地、壤荒土地、山林等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的现实问题,建立闲置资源盘活利用的长效机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拓宽群众稳定收入渠道。三是集体经济与典型带动“双融合”。选择产业发展基础好、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强的村作为“六共”机制示范点进行培育,统筹组织、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做好指导、资源整合和督促
9、检查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稳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对“六共”机制示范点进行规范化打造。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六共”机制示范点68个,其中8个示范点作为首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样本点,已经过乡级初评和县级验收。三、聚焦资源整合,健全机制促提效。聚焦农村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优化要素保障,聚力完善乡村振兴制度基础。一是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充分发挥党建联建机制作用,大力整合各级各类资源,积极搭建投资洽谈、技术服务、交流合作、产品推介等平台,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的扶持,积极主动帮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做好产销对接。二是健全驻村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
10、“四个划转”要求,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农业部门帮产业村、科技部门帮专业村”原则,精心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887名,实现293个“五类村”全覆盖。每季度分析研判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情况,定期开展优秀年轻干部政治素质调研,2022年来选拔任用一线干部57人,进一步树牢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三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清产核资工作基础上,因地制宜,最大程度整合资源,注重引入外来资金和资源,探索出一套适合各村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群众人人能入股、户户有股份,改变群众对集体资产不闻不问的观念,积极主动参与产业发展,共担发展风险,共享集体收益,激发内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