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饲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饲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行动计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完善饲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行动计划优先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等市场急需的优质饲草,兼顾其他饲草品种。优先保障奶牛养殖的优质饲草需求,逐步提高肉牛肉羊优质饲草饲喂比重。一、主要原则种养结合,草畜配套。推行以需定产、为养而种,提高饲草供应与草食家畜养殖规模、利用模式的适配度,促进种养良性循环。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充分挖掘耕地、滩地、草原、草山草坡、摆荒地、农闲田等各类土地资源潜力,立足不同地区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分类施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构建多元化饲草生产体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优先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等市场急需的优质饲草,兼顾其他饲草品种。优先保障奶牛养殖的优
2、质饲草需求,逐步提高肉牛肉羊优质饲草饲喂比重。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提高饲草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发展机遇“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饲草产业发展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政策环境有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提出明确要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牛羊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将为饲草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多年生人工草地、草田轮作是固碳增汇的重要手段,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有望发挥积
3、极作用。随着对饲草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将为现代饲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市场需求旺盛。当前我国城乡居民草食畜产品消费处在较低水平,2020年,我国人均牛肉和奶类消费量分别为6.3公斤、38.2公斤,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33%,未来还有不小增长空间。要确保牛羊肉和奶源自给率分别保持在85%左右和70%以上的目标,对优质饲草的需求总量将超过1.2亿吨,尚有近5000万吨的缺口,饲草产业市场前景看好。三是发展空间广阔。我国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耕地、盐碱地、水热条件较好的草原等土地资源存量大,通过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宜机化改造
4、,改善灌溉排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可建成一批集中连片、产出稳定、品质优良的标准化人工饲草生产基地。利用农闲田、果园隙地、四边地等土地种草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和模式,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三、推进重要饲草生产集聚发展发展优质苜蓿种植。大力推进西北、华北、东北和部分中原地区苜蓿产业带建设,建成一批优质高产苜蓿商品草基地,逐步实现优质苜蓿就地就近供应,保障奶牛规模养殖苜蓿需求。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裹包青贮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等,推进苜蓿生产规模化、田间管理标准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生产。以农牧交错带以及牛羊传统养殖优势区为
5、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生产,建设一批专业化、集约化、高水平全株青贮玉米生产基地。推行青贮玉米与冬小麦、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等高效轮作生产模式。增加饲用燕麦供给。利用春闲田、秋闲田、中轻度盐碱地等土地资源,建设优质饲用燕麦生产基地。推广优良适宜品种,应用配套栽培技术、减肥增效养分管理技术、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饲用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因地制宜推进饲草混播利用。在部分北方农牧交错带丘陵地区,建植高质量混播放牧饲草地,开展划区轮牧。在南方地区将产出效益低的天然草山草坡、低缓坡耕地和摆荒地改造成人工草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三叶草、臂形草、柱花草、狼尾草等多年生饲草品
6、种,发展优质混播饲草生产。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广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混收混贮模式。强化牧区饲草保障。推进牧区高产稳产饲草生产基地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防灾减灾饲草保障体系。在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地区,通过草地免耕补播等改良技术提升草原生产力,利用退耕已垦草原和水热条件较好草原发展多年生饲草种植;在农牧交错带发展苜蓿、羊草、披碱草、饲用燕麦、饲用黑麦、饲用高粱、饲用谷子、箭箸豌豆、紫云英等优质高产饲草生产基地。四、大力培育规模化集约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饲草优势产区集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加速企业集群集聚。推动饲草种植、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产业链
7、一体化运营,探索“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多种运行模式,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发展种草养畜合作社和家庭牧场。培育一批守信用、会经营、善管理、带动能力强的种草养畜合作社和家庭牧场,加大良种供应、机械购置、基础设施配套、技术服务等方面扶持力度,引导草畜一体化发展。扶持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组织。完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围绕关键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与区域饲草生产规模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提升饲草“种、收、力口、储、运”能力。五、深入推进良繁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优良品种。实施现代饲草种业工程,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挖掘利用
8、国内优良饲草种质资源,推进区域试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工作,加快培育一批区域适应性强、产量高、饲用价值优、抗逆性好、抗病性强、耐盐碱的饲草新品种。支持建立原种保种基地,完善适宜不同区域的公益性饲草品种繁育保障体系。推进良种扩繁。在甘肃河西走廊支持建设温带暖温带饲草繁种核心区,辐射带动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突出苜蓿、全株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等重点品种,兼顾黑麦草、饲料油菜、高丹草、无芒雀麦、羊草、鸭茅、饲用黑麦、箭箸豌豆等特色品种。在海南支持建设热带亚热带饲草繁种核心区,辐射带动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突出柱花草、狼尾草、臂形草、雀稗、小黑麦、甜高梁、狗牙根等重点品种。支
9、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饲草繁种基地,聚焦主导品种,加快良种扩繁,提升区域内饲草供种能力和种子质量。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健全中心库、备份库、种质保存圃相结合的国家饲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建立饲草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体系,开展重要性状表型精准鉴定和基因发掘,创制目标性状突出、育种价值大的新种质。完善饲草品种检测体系,实施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及区域适应性测试。六、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健全中心库、备份库、种质保存圃相结合的国家饲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建立饲草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体系,开展重要性状表型精准鉴定和基因发掘,创制目标性状突出、育种价值大的新种质。完善饲草品种检测体系,实施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及区域适应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