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 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 案例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案例孩子三岁,很喜欢玩手机,当家长要求孩子交还手机时,孩子会置之不理。当家长试图把手机拿过来时,孩子会反抗。如果家长硬拿走手机,孩子会大哭大闹,最终家长妥协,孩子玩到不想玩以后把手机扔到一边。分析在这个例子里,有两个问题行为被强化:(1)不听从指令:当家长要求孩子交还手机时,孩子没有月员从;(2)哭闹:当孩子哭闹时,孩子能得到手机。正确处理问题行为的方法目标:避免强化问题行为:第一步:在给出玩手机时间即将结束的指令时给予预警,比如告诉孩子再玩5分钟。即使孩子没有时间概念,这个策略仍然可以使用,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喜欢的活动即将结束,从而做好结束的思想准备(也可以使用计
2、时器)。第二步:在时间到时(比如计时器响),告诉孩子时间到了,游戏结束了。在给指令的同时,手已经搭在手机上,在话语结束时,已经拿过手机。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动作轻但时间把握得好。在孩子还没有意识到你会拿走手机,因此还没有想到要紧紧抓住手机与你抗争的时候,手机已经到了你手里。第三步:给孩子一个简单指令,通常是孩子喜欢的事件,比如去拿一个孩子喜欢吃的东西,以迅速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动手抢手机或开始哭闹,如果有可能,忽略,也不要把手机还给孩子。当孩子停止哭闹之后,与孩子互动,接着做下面要做的事。正向干预目标:当家长说玩手机时间结束的时候,孩子能主动交还手机。注意:本案例个案是3岁的孩子,所以以
3、下方法只适合小年龄(5岁以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手机到了手里就拿不下来的孩子,家长往往会尽量不让孩子接触到手机,从而避免在要让孩子停止玩手机时可能发生的哭闹行为。而家长越是不让孩子玩,孩子对手机的欲望就越强烈,一旦有机会玩,就越不愿意停下来。训练第一阶段目标:让孩子明白,当前停止玩手机并不意味着接下去就好长时间没得玩了,相反,只要完成家长的指令,就很快可以接着玩,从减少孩子对于交还手机的拒绝心理。L在训练开始前,家长预先把手机加上密码并设置好时长为1分钟的定时器(在定时器到点时,手机会自动锁屏)O2、拿出手机,告诉孩子你可以玩1分钟,开时计时,把手机递给孩子。3、当时间到时,家长说时间到
4、了,同时迅速从孩子手上接过手机。4、在孩子反应过来试图拿回手机之前,给出一个简单指令。指令可以是孩子喜欢的任务,比如:你抱一下妈妈吧。如果有可能,连续给出几个简单的一步指令。5、辅助孩子完成指令。6、夸奖孩子做得很棒,拿出手机,问孩子想不想接着玩,如果孩子表示想玩,则重复上面的步骤。注意:在这里,孩子表达想玩的方式可以是语言,可以是点头,但一定不能是抢手机。如果孩子伸手拿,家长要控制好手机。当孩子清楚表达意愿后,由家长把手机递给孩子。第二阶段目标:从家长从孩子手里拿走手机逐渐转移到孩子主动交出手机。训练的所有步骤与第一阶段相同,在过程中家长按以下步骤逐渐实现本阶段目标。L家长迅速地从孩子手中拿
5、走手机。2、当家长拿走手机,孩子不再出现任何负现情绪时,家长在拿手机的时候放慢速度。在给指令时,手搭在手机上,但并不马上拿走,等2秒,让孩子主动放手。但如果2秒后孩子没有放手,家长仍会拿走手机。3、当家长把手搭在手机上,孩子能主动放手,家长不再主动去拿手机。在时间到时,家长给指令,同时将一只手摊开放在孩子面前,另一只手轻轻辅助孩子将手机交到家长手上。辅助的动作慢慢延迟,但最多等待2秒。4、当孩子能在时间到时主动把手机放到家长摊开的手掌中,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即当时间到时,等待2秒,看孩子是不是会主动做交出手机的动作,如果没有,则在2秒钟到时伸出手掌。5、当孩子能在计时器响时主动交出手机,家长可以
6、考虑撤销锁屏功能(当然,也可以不撤销)。第三阶段目标:逐渐增加两次玩手机之间的任务量与等待时间。L家长要求孩子做一个小任务。2、家长拿出手机,告诉孩子你可以玩1分钟,(开时计时),把手机递给孩子。3、当时间到时孩子把手机交回给家长第二阶段已经实现该目标)4、夸奖孩子,然后重复前上步骤。5、在这个过程里,逐渐增加两次玩手机之间的任务的量与时间长度,同时按任务量相应地增加孩子一次玩手机的时间,直到孩子在任何时间被要求停止玩手机都可以无情绪地服从。注意:在日常生活里,不要怕给孩子玩手机,但需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L坚持执行约定的玩手机的时间,使用计时器提醒孩子时间已到。2、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次玩
7、手机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两次玩手机之间的间隔可以很短,但要确保孩子玩了最长10分钟之后,可以停一下,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因为长时间玩手机而沉迷。3、玩手机的时间不定,任务量不定,两次玩手机活动之间,可以辅助孩子去玩一些其它的东西,以避免孩子只沉迷于手机,或者刻板地认为某个时间就是玩手机的时间或做完某项任务就一定要玩手机。只要家长可以坚持做到以上原则,既可以让孩子得到他喜欢玩的活动,又可以避免家长与孩子之间因为手机而产生的冲突。家长成为一个提供手机给孩子玩的人,所以会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案例三:孩子三岁,在逛超市的时候,看见了糖果,嚷着要妈妈买。妈妈说:宝贝,家里的糖你还没吃完呢,等吃完了
8、咱们再买。宝贝一听妈妈不给自己买,立刻开始发脾气,他用手抓妈妈,嘴里说着:打妈妈,妈妈坏。,伴随着大哭,嘴里不依不饶说着:我要买糖,我就要买糖。,这是妈妈坚持自己的立场,就是不答应,一旁的爸爸见周围的人都在指手画脚地看,糖果也就几块钱,碍于面子,也是心疼孩子,就说:宝贝不哭啊,咱们买,买还不行吗?来,拿着糖,咋们结账去。宝贝破涕为笑。分析孩子看见糖果要买,是天性。妈妈解释家里有糖,吃完了再买这是树立孩子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孩子发脾气,目的就是要买糖。妈妈不答应,所要传达的消息、就是-你哭也没用,孩子行为没有得到强化,以后再用哭闹要求妈妈买糖的机会就会减少。妈妈眼见就要成功,爸爸半路杀出,充当好
9、人,既强化了孩子哭闹的行为(也就是以后哭闹肯定能达到目的),又捣毁了妈妈的教育模式。也就是他既没有管教好孩子的行为,也得罪了自己的老婆大人。当行为发生时的正确的应对方法事件:孩子要买糖,妈妈不答应,孩子开始哭闹和打妈妈。第一步:妈妈用手控制住孩子(孩子从小要知道不可以打父母和长辈)。第二步:妈妈跟孩子说:我最后重复一次,我们吃完家里的糖再买。(语气强硬)第三步:如果孩子停止,那么一切照旧,继续逛街。(但是这个可能性很小);如果孩子继续哭闹,那么妈妈放下已经放在购物车里面的东西,拉着/抱着孩子,离开超市。途中不要解释,不要劝,一句话都不说。第四步:带孩子回到家中,等孩子自己平复情绪(期间给孩子补
10、充水分,让他哭吧,除了给水,什么都不要给,切忌回家给他吃糖)。如果这个期间,孩子要求抱抱,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讲道理(没用!)o抱着就好。第五步:孩子平复了情绪,一切照旧。不要翻旧账。没用!如果之后去超市,仍然发生这类事情(应该会发生几次),按照上述的方式,几次之后,孩子就不会用哭闹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后果性的干预做的时候很残忍,但却是行为干预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如果家长不能承受这种压力,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去帮助避免行为的发生,但不建议在行为发生的时候去强化问题行为。在事后与爸爸讨论,并达到一致意见:请配合妈妈的行为,孩子不吃糖不会出什么大事情的,哭就哭吧,可是他在为了一颗糖打自己的妈妈,这是
11、要严肃对待的,所以绝对不可以在这个时候,让他得逞,否则今天是打妈妈,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开始打爸爸,或者其他人。不仅需要获得爸爸的理解,也希望爸爸在未来也可以根据以上步骤,配合或执行。预防步骤爸爸妈妈可以在要去超市之前,和孩子一起准备一个购物清单(三岁孩子,可以用画的),如果家里孩子喜欢的吃的快要没有了的时候,主动提醒孩子:宝贝,你看,米饼还剩一块了,今天去超市我们要再买一包新的哦!,这样逐渐让孩子明白:1)东西快没的时候,我可以买新的;2)东西还有很多就不用买新的;3)遇到孩子突然想买,可是家长又不愿意给他买的时候,就可以把清单拿出来,让孩子看:宝贝,这个不在清单里,我们今天不买。注:行为干预需
12、要一定的时间才会见效,所以即使你使用了预防措施,仍然会出现孩子坚持要得到的状况。如果你清楚地知道,孩子得不到一定会出现情绪的爆发,但你不希望在公共场合里对孩子进行后果性的干预,那么请不要测试孩子的底限(即,先尝试拒绝,在孩子不接受你的拒绝时妥协),要投降就早投降。你什么时候给糖果,就会强化给孩子糖果之前发生的那个行为。如果是在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你同意了(虽然你并不想同意),你强化的是孩子正确提要求的行为;如果在孩子和你讨价还价的时候你同意了,你强化的是孩子讨价还价的行为;如果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你妥协同意了(通常家长会说,如果你不哭就给你买),那么即使孩子能停下哭闹,你仍然强化了孩子哭闹的行为。干预
13、练习建议家长在家里养成孩子要什么(不管是任何东西,包括孩子可以随时得到的和限制性的物品)都整的家长同意的提要求的好习惯。比如:妈妈,我可以吃饼干吗?可以喝牛奶吗?可以画画吗?可以看电视吗?可以玩手机吗?妈妈陪我玩小汽车好吗?妈妈给我讲故事好吗?养成孩子询问的习惯的好处:1、给你拒绝的机会,也让孩子练习接受自己的要求被拒绝这个结果:经历越多,接受程度越高习惯成自然。2、在正向的环境中练习:孩子每天绝在部分的要求都是家长能满足也会满足的,只不过我们习惯于只告诉孩子哪些不可以得到。孩子养成提要求的习惯,家长就有机会大量地对孩子的要求说好的可以,只对少量的要求拒绝,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可能在90/10,甚
14、至于9553、有机会捡选孩子不太在乎的东西来拒绝:如果孩子的问题行为已经相对严重,也就是说只要拒绝孩子的要求(他特别喜欢的东西),情绪问题应当会爆发,那么这一条应当比较重要。在家里进行干预的时候,家长先刻意地对孩子提出要求中的一些孩子不太在意的东西进行拒绝。事实上你并不需要拒绝,只是为了训练而拒绝,让孩子经历要求被拒绝的感受。选择孩子不太在意的东西,可以降低孩子三宝感受到的负面情绪的程度,当然孩子要得到的执着度也自然不太高,这样可以保证干预的成功率一孩子要求,家长拒绝,孩子平静地接受。随着孩子接受程度的增加,慢慢对孩子更喜欢的东西来尝试拒绝,直到你可以拒绝孩子的任何I要求。在拒绝时,请不要只是
15、简单地说不行,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得到。比如,孩子在晚饭前说妈妈,我要吃饼干,妈妈可以回答孩子:现在我们不吃了,吃好晚饭你可以吃两块饼干,好吗?案例:目前两岁半的小朋友最爰坐在妈妈身边,爬到妈妈身上。妈妈伸手抱住她,过了一会儿,跟孩子说:你要不要去拿你最喜欢的小公主来玩?她发出号哭的声音说:我不要!妈妈说:好吧,那我们玩别的。你想做什么?孩子还是抗拒的说:我不要!妈妈建议几个孩子平常喜欢的活动:你要糖果岛吗?还是你要玩橡皮泥?要不要玩拼图?孩子还是持续表示不要。妈妈把孩子放下让她站好。孩子一边哭嚷,一边倒地打滚要扑到妈妈怀里。妈妈走开。孩子持续哭闹不休。妈妈又建议她读图书花。她还是一直哭
16、,一直嚷不。直到妈妈再次把她抱起来,给她哈痒,她才笑起来。分析:妈妈给了指令要跟孩子一起游戏,并且提供很多不同的活动提议,孩子都可以用哭闹与嚷不的方式避免这些游戏。妈妈还是把孩子搂在怀里,最终孩子还是得到她想要的活动(偎在妈妈怀里)。也就是说,孩子的哭闹行为终于在持久必胜中得到了强化,也就是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哭闹就可以继续窝在妈妈的怀里。正确应对方法:事件:妈妈提议活动,并且给予孩子选择。孩子哭闹嚷不。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依偎在妈妈怀里,或是跟妈妈有肢体上的接触。虽然跟妈妈一起游戏,仍就是有妈妈在身边,但是这样的活动有本质上的不同。这些活动既然是平常孩子会玩也喜欢玩的,那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