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21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21页.ppt(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总论:一,总论:一, 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经济:二经济:二-七,七, 制度、体系、职能、机制制度、体系、职能、机制政治:八政治:八-十,十, 制度、法制、制约、监督制度、法制、制约、监督文化:十一,文化:十一,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社会:十二十三,社会:十二十三, 改革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社会治理体系生态:十四,生态:十四,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防:十五,国防:十五,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组织:十六,组织:十六, 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
2、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满足人民需求。(424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4343)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4444)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4545)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464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l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破解择校难题,统筹城
3、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破解择校难题, 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l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生考试多次选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生考试多次选择、 专业机构组织实施、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专业机构组织实施、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l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l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l推行统一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推行统一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l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探索全国统考减
4、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四个促进:四个促进:1.1.促进促进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形成正确教育质量观。,形成正确教育质量观。2.2.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3.3.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4.4.促进与世界教育发展融合。全面、自主、创新。促进与世界教育发展融合。全面、自主、创新。两个依据:两个依据:中考高考成绩、中考高考成绩、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个参考:一个参考: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1.20191.2019年开始试
5、验: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年开始试验: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2019-16 2.2019-16年开始试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定。年开始试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定。 3.2019 3.2019年开始试验:英语社会化考试考试。年开始试验:英语社会化考试考试。 4.2019 4.2019年新中考方案。省级具体方案在制定中。年新中考方案。省级具体方案在制定中。 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要求。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要求。 5.2019 5.2019年新高考方案。省级具体方案在制定中。年新高考方案。省级具体方案在制定中。 语文、数学、外语(社会)、学业水平考
6、试转化分。语文、数学、外语(社会)、学业水平考试转化分。 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要求。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要求。1.1.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完成各门课程学习。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完成各门课程学习。2.2.提供自主选择考试机会,促进特长发展。提供自主选择考试机会,促进特长发展。3.3.改革培养模式,促进特色办学因材施教。改革培养模式,促进特色办学因材施教。4.4.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要求的学生。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要求的学生。l考试内容考试内容: : 必修和部分选修。(课程标准统一调整)必修和部分选修。(课程标准统一调整)l考试命题考试命题: 省级组织管理、依据课程标准,专业机构命题。省级组织管理、依据课程标
7、准,专业机构命题。l考试科目考试科目: 5 5 科:音乐、美术、体育、信息、劳技。科:音乐、美术、体育、信息、劳技。 3 3 科:语文、数学、外语。科:语文、数学、外语。 6 6 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l成绩呈现成绩呈现:合格与不合格;:合格与不合格; 等级等级A A B C D EB C D E。 15% -30%-30%-20%-5%.15% -30%-30%-20%-5%.l成绩使用成绩使用: 毕业与学历、招生录取、课程管理与质量评价。毕业与学历、招生录取、课程管理与质量评价。 1.1.坚持发展性:关注过程,发现潜能,注重发展增量
8、。坚持发展性:关注过程,发现潜能,注重发展增量。 2.2.坚持适宜性:学生水平,年龄学段,兼顾协同创新。坚持适宜性:学生水平,年龄学段,兼顾协同创新。 3.3.坚持客观性:记录过程,数据支撑,决策提供参考。坚持客观性:记录过程,数据支撑,决策提供参考。 4.4.坚持公正性:严格程序,规范过程,强化监督机制。坚持公正性:严格程序,规范过程,强化监督机制。 学生学生在品德认知和行为表现等情况。在品德认知和行为表现等情况。 (1)(1)行为习惯:行为习惯: 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 (2)(2)公民素养:公民素养: 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9、、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 (3)(3)人格品质:人格品质: 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 (4)(4)理想信念:理想信念: 爱国情感、民族认同、社会责任、集体意识、人生理想。爱国情感、民族认同、社会责任、集体意识、人生理想。 学生学生对课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课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1)(1)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 (2)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想方法: 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各学科思想和方
10、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3)实践能力:实践能力: 关注生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解决问题、职业准备。关注生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解决问题、职业准备。 (4)(4)创新意识:创新意识: 独立思考、批判质疑、钻研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独立思考、批判质疑、钻研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学生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情况。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情况。 (1)(1)身体形态机能:身体形态机能: 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跑、跳、力。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跑、跳、力。 (2)(2)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知识与技能、生活与卫生习惯、参加文体活动。健康知识与技能、生活与卫生习惯、参
11、加文体活动。 (3)(3)审美修养:审美修养: 音乐美术:欣赏与感受、表现与创作、兴趣与态度。音乐美术:欣赏与感受、表现与创作、兴趣与态度。 (4)(4)情绪行为调控:情绪行为调控: 情绪觉察排解、行为自我约束,应对克服困难。情绪觉察排解、行为自我约束,应对克服困难。 (5)(5)人际沟通:人际沟通: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 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个人爱好等情况。学习积极性和个人爱好等情况。 (1)(1)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 对某些知识、事物和现象的专注、思考和探求情况。对某些知识、事物和现象的专注、思考和探求情况。 (2)(2)爱好特长:爱好特长:
12、 课余生活的丰富性、文学科学体育艺术领域的喜好、课余生活的丰富性、文学科学体育艺术领域的喜好、 付出的努力和表现的结果。付出的努力和表现的结果。 (3)(3)潜能发展:潜能发展: 某些方面表现出的突出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某些方面表现出的突出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促进学校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乐趣。促进学校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乐趣。 (1) (1)学习时间:学习时间: 上课时间、作业时间、补课时间、睡眠时间等。上课时间、作业时间、补课时间、睡眠时间等。 (2)(2)课业质量:课业质量: 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有效程度、学生感受和看法。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有效程度、学生感受和看法。 (3)(3)课业难度:课业难度: 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难易程度、学生感受和看法。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难易程度、学生感受和看法。 (4)(4)学习压力:学习压力: 学生表现出的快乐、疲倦、焦虑、厌学等状态。学生表现出的快乐、疲倦、焦虑、厌学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