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为做好常委会对我市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情况的审议工作,9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文华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赴李沧、平度对我市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情况进行了视察,实地察看了市农科院、市农作物良种引育基地和蓼兰镇粮食示范区建设情况,听取了市政府有关工作的汇报。10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锡君带领部分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到胶州市进行了调研;此前,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还到即墨、莱西听取了镇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基层农技人员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2、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下发后,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落实贯彻措施,积极发挥科技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工作的主要特点和成效:(一)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的保障措施更加有力。政策保障方面,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市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农业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四大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推进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3、。资金保障方面,2005-2011年连续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IOOO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了94个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我市连续实施了优质粮食、蔬菜、花生和果茶“四个百万亩工程”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十一五”以来,我市还投入2000余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人才保障方面,目前,我市拥有一线农业科研人员1696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795名,2009年市政府倡导成立了市农业专家顾问团,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今年我市组织10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到村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户提供科技服务。(二)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的平台不断提升。一是加强市农科院建设。市农科院是我市
4、唯一的市属综合性、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多年来特别是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市农科院建设发挥农业科技龙头带动作用的议案后,市政府更加重视农科院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目前,全院设有蔬菜、果茶、花卉、生物技术等7个研究所,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6个,每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0多项,年推广新品种20多个,我市主栽的白菜、黄瓜品种90%以上是该院培育的。二是发挥驻青高校科研技术优势。如农业大学,“十一五”以来,共研究并转让推广40余项农业科技成果,其中包括1项新型农药生产技术、5个玉米和3个花生新品种,合计转让金额2282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该校分别与即墨、莱西市政府签订了现代农业
5、科技合作协议,采取政府支持、院校参与和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的“1+1+1”共建模式,在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专家工作站,建立科技合作长效机制。三是拓宽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渠道。我市通过补助奖励等方式,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承担科研项目。目前,全市涉农企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见附表1),3家企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先后成立了现代种业、饲料、生物质能源等8家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见附表2)o同时,结合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积极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5800余家,带动20多
6、万农户,主要集中在蔬菜、畜牧、林果、粮油、渔业、农机等优势产业。2011年培训农民17.6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设立的“12316”服务热线去年共接听群众技术、政策咨询L3万余次,为农民及时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三)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引领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一是良种覆盖率大幅提高。今年共落实良种补贴9279万元,实现小麦、玉米良种全覆盖;建设花生良种繁育基地11万亩,花生良种更新达到75%,亩均增产15%以上。同时,不断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工作,去年以来共引进新品种682个。二是农业关键技术得到推广。我市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一喷三防”等农业关
7、键技术实施规模,不断提高减灾增产能力。在全市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106个,去年小麦和玉米单产分别达到604公斤、643公斤,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8%和30%;马铃薯最高亩产达5461公斤。2012年全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2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今年争取农业部资金2000万元,对全市小麦实施“一喷三防”技术,亩均增产5%左右。三是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我市将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抓手。全市现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282个(国家级2个、市级47个、县级以下233个),核心区内耕地面积13.76万亩,辐射带动70多万农户、近60万亩土地。据统计,各
8、类农业园区已推广农业科研成果107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800多个,重点园区亩均收入2万元以上,发挥出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2011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8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2%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省级以上的有54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75家,农产品出口额49.8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全市粮食总产量363万吨,同比增长3.3%,蔬菜总产量905万吨,同比增长1%;农民人均纯收入12370元,同比增长17.3%。目前,我市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在全国首届农产品品牌博览会上,我市有20个农产品荣获金奖。二、存在的问题虽
9、然我市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的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已经实现了逐年增加,但由于资金主要投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直接用于农业科研和推广的投入明显不足。据有关资料,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约占农业产值的3%-5%,发展中国家一般在1%以上,而我们的投入水平只占01%-0.2%。同时,农业科技项目资金投入范围广,落到具体项目的投资金额其实很少,且许多研究课题执行时间较短,投入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推广方面,虽
10、然我市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具有一定的人才技术优势,但因缺乏专项推广经费,许多科研成果没能得到应用推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装备设备、办公经费、工资待遇、人才支撑等方面也缺乏必要的财政保障。二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率不高。从整体上看,我市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不多,真正能运用到生产上的突破性成果较少。一些领域科研与生产明显脱节,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科研、教育、推广的衔接不紧、协作不够,影响了农业科技形成整体合力。据测算,目前我们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三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对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11、体系建设工作,中央和省、市都有明确要求,但实际落实不够到位,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力量仍相当薄弱,其承担的公益性职能缺乏必要的政策和人员保障。如我市目前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有的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有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有的人员严重老化。基层反映特别强烈的是,镇级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已有名无实,设置的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多数无专人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四是农民掌握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亟待提高。受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比较效益始终偏低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非农转移,留村务农人员多数文化水平偏低、接受科技知识的能力不强,增加了农技推广转化的难度,而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又相对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
12、要因素。三、意见建议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农业科技是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根本途径,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强大动力,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迎头赶上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客观需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根本出路在科技。我市各级政府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更大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为扎实的工作,加快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步伐。为此建议: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切实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只有紧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有效克服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应对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
13、的双重挑战。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业科技工作放在整个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加强“三农”的重要举措,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要牢固树立农业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的思想观念,在发展思路上形成共识,在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在推进步骤上相互衔接、密切配合,统筹考虑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资金,共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了解农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努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农业科技真正惠及百万农民。二要坚持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提升科研创新和推广服务能力。农业生产
14、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衡量农业科技作用的发挥,必须要看促进生产、提高效益的实际效果;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关键环节是推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我市人多地少水缺的市情,准确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切实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高校院所、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研究确定好选题,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一批核心技术项目,抢占和形成具有我市特点的农业科技制高点。要按照上级的要求,确保年内完成农村基层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使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职能得到有效履行。要引导鼓励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
15、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适应生产环节、农时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需求,组织发动各领域、各行业的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三要切实加强农技人才培养工作,夯实科技兴农基础。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人才是基础。如莱西率先引育的意大利M9T337矮化苹果苗木和创推的新栽培模式,比普通果园可早结果2-3年,亩均增产1500-2000公斤,优质果率达90%以上。调研时,果农纷纷反映,这要感谢莱西农业局果树站有一位扎根农村30年的刘明站长。在农村,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事例屡见不鲜。为此,我市要切实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
16、伍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农业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特别是领军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增强服务能力;第三,要以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大学生村官等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具有一定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第四,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引导大学生到农业农村就业创业。四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科技发展活力。一是完善投入机制。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特点决定了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经费投入有明确要求。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按照法律和中央要求,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政府的投入保障力度,建立农业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二是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业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良好政策环境;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