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生活》说课稿.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9363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始农耕生活》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原始农耕生活》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原始农耕生活》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原始农耕生活》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始农耕生活》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始农耕生活》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立足课标,落实核心素养-原始农耕生活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立足课标,落实核心素养一原始农耕生活。2022版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因此本课我将紧紧围绕历史课程标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流程”、“板书”等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说课,希望各位老师能批评指教。一、说教材本课应用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2课的内容。这节课的编写主要通过了解河

2、姆渡、半坡的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还有涉及到良渚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等情况加以补充阐述,使学生较为详细的了解那个时期的生产生活状况。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农耕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大历史背景上总体把握本课地位后,对本课进行分子目教学。分别是原始农业的发展,了解半坡居民生活,了解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农业的产生,还有就是良渚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对相关内容的阐述。其中第一个是背景前提,中间两个子目是重点,属于并列的关系,分别为一南一北,原始农耕生活的情况进行具象讲述,最后的子目是对前面子目的延伸,让学生知道考古发现,遗址

3、和文物的分析,为了解史前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明白南北共同发展为古代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二、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在学习上也乐于表现。但也存在活泼好动,基础知识薄弱,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媒体的交互运用,展示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联系实际等多方面入手学习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三、说教学目标:(1)

4、通过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情况,归纳特点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2)一南一北两地的共同发展,为原始农耕文明发展提供佐证,也让学生知道原始农耕文明的兴起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3)通过史料呈现和总结归纳,使学生切实认识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不断地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为自身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的成就,增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四、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了解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产生活状况,他们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

5、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域的特点孕育两种不同风格的原始农耕文化,他们共同为中国的农耕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甚至在世界人类发展历史上起着重要意义,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点,需要重点掌握。(2)知道中国古代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生活和生产情况的手段,而本课原始社会的研究更是通过遗址遗迹分析而来。引导学生明白考古与发现是一种科学的探索手段,通过遗址、文物等的探究是进行历史学习必须培养的一项基本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情,进行原始社会的发现和自主研究,从而为历史学习奠定基础。2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攀习黄河流域的半坡人、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他们在农耕生活生产中的异同,以及出现这

6、种情况的出现的原因。时空转换和比较分析是新课标下对学生历史能力提升的一个要求,通过图片对比,结合地域气候等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五、说教学方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秉承“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本课有大量的图片和考古资料,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本课采用创设历史情景、合作探究、和闯关答题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等学习形式,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的、自主的学习氛围。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在另一方面也促进信息技术与历史资源教学的整合,使课堂更有趣,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六、教学过程本课将通过板块教学,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学习本课。(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7、2022版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展现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具体的,动态的,多维度的历史情境。因此在导入部分我引入播放视频神农氏的传说,展现原始先民发展农业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导入要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农耕文化这部分的史料较少,神话传说比较多,运用视频的形式直接体现,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更好地展开本课学习。(二)引入情境,整体感知1 .2022版历史课程标准认为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形成的教学过程应当明确学习任务,以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去认识历史和解决探究的问题。因此我引导学生自主

8、学习,结合书中原始农业的部分,以“我来提问你来答”的形式来进行讲述。包括原始农业产生的时间、发展历程、标志和意义等内容,让学生乐于了解。2 .2022版课标同时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教师要以问题为引领开展教学。由此我结合课本,地图展示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等具有代表性原始农耕文明位置,提问为什么大多的农耕文明在这些地方诞生?在河流之畔,依河而居。3 .转换到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采用闯关答题的形式,结合课本,提问当时这里的居民房屋构建特点,农作物品种、畜牧种类和陶器制作情况。为表现积极的小组点赞。4 .播放半坡博物馆的视频,创设情境”半坡博物馆游游览记”。结

9、合图片和课文展示,了解半坡居民的生活环境、农作物品种、畜牧种类和房屋构建特点等。创设情境、竞赛答题等方法综合运用,结合地图和图片展示,更大限度地给学生直观展示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小组讨论,使内容理解更透彻。(H)深入理解,探究新知L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半坡和河姆渡生产生活方面的特点,派代表填表回答总结。原始居民时间地区房子生产工具农作物家畜饲养原始手工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2 .深入探究,教师提问,他们有什么异同点,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回答。由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引导学生横向比较,总结一南一北当时农耕文化的异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3 .良

10、渚文明简介,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图片展示良渚文化代表性的玉器、古城遗址等,点明良渚文化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实证点,源远流长五千年。通过观察良渚图片和教师讲解,使学生理解到考古研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手段,明晰我国5000年华夏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四、总结回顾,升华主旨1 .引导学生对河姆渡和半坡生产生活相关内容进行回顾,我国原始的农耕时期,先民们对世界性农作物的贡献是什么?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和半坡居民居住的黄河流域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2 .本课历史久远,原始居民利用当地的条件,依河而居生产生活,通过学习我们有什么感想呢?新课标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

11、文追求与社会责任。通过这些问答的总结使学生明白远古先人的智慧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七、说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能把文字提升成简洁明了的图形,具有概括性强的特点,能让学生体会到教材的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具有语言精练简洁,重点突出的优点。据此我设计了以下板书:1、原始农业知多少原始农耕生活I、河姆渡和半坡原始生活先民成就大贡献中华文明久流传良渚文化来延伸通过以上学习,除了希望我的学生能掌握相关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知识点,更重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以及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产生认同,对咱们的祖先智慧和成就深感骄傲,心怀敬畏。以上就是我对原始农耕生活所做的说课设计,谢谢大家倾听。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不吝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婚嫁育儿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