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研究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致辞供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作研究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致辞供借鉴.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创作研究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致辞供借鉴尊敬的东道主,各位诗友:岁在壬寅,冬雨淅沥。我等相聚此地,齐观寒兰吐蕊,咏此花之孤高;共谈人文艺术,发思古之幽情,其乐融融,其趣扬扬。此地位于老北站边、体育场内。三十多年前,是我上大学必经之处。如今车站早已迁徙,而且体锻与我无缘,本想寂寥无可一观之处;但经本会顾问*教授的指点,才得知竟藏有如此一片宝地一一小楼精洁、园庭雅致,有方亭可以观雨、有游鱼可以知乐,更于不提防处,惊见兰花几丛,与世无争、摇曳自在,顿有“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之思。在此,我结识了*兰花协会会长周国华先生,结识了“*”斋主*女士,相谈虽只数语,心下已是甚欢。更得知本会副会长徐
2、非文原是周会长的老部下,周会长是徐先生的老领导,两人三十多年未见,方才重逢。这更使我欣喜之余,平添时流太速、地球太小之慨;同道新朋、相见太晚之感。于是乎新知故友、茶酒频斟;天来地往、畅叙衷情。先是邓女士邀请本会在此挂牌,后有徐会长提议举办兰花雅集,众人闻听,同声附议,共襄此举,便就有了今日之会一一众人熙熙,非为图利,皆为爱兰而来;众人攘攘,非为求名,都为咏诗而来。反者道也,岂不快哉。众所周知,兰花是中国士大夫文人最钟爱的花卉。梅、竹、菊三友虽与兰花并称同列,以我之间,略有不及。理由是兰花既有“王者之香”,又有“君子之风”,更难得是两者并不抵触,而是完全融为一体。回想古往今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
3、者,皆兼具王者之相与君子之质。本人愚钝,料难兼而求之,因此抱定宗旨,不求成王者,但愿近君子。此乃是我爱兰咏兰之初衷,也将为我慕兰效兰之践行,愿与各位同道诗友齐勉之。然而欲做兰诗佳作,竟是一件大难之事。近日翻览历代咏兰诗词,数量甚多,喜欢之作也是不少,如张九龄“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李太白“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苏东坡“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朱熹“颇忆孤根在,幽期得重寻“,杨万里“生无桃李春风雨,名在山林处士家”,张羽“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要论合令当季,则首推曹寅“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不过掩卷一想,佳作虽多,上品极少。这些作品既非各人的顶尖之作,也未见广为传世于后人。而且
4、通观所有,可见一个共有问题一一主题思想较为单一,意象手法也很单调,无非咏其襟抱绝伦、孤高不群之质,抒己与世无争、宁静淡泊之志。此与咏荷诗词,没有大的本质区别。再看咏菊最佳,当推陶令;咏梅最好,可算林公;咏竹最胜,应为板桥。唯有咏兰,并无一人夺魁,遗憾至于,原因殊可考究。以我愚见,一是兰花太过孤高,不容寻常诗笔加身;二是人心太过高看,反而成果不如初意。三是最大可能,那就是兰为花卉之巅峰,诗为文学之翘楚,两者难以同在并存之故,俗语“一山难容二虎”是也。其相虽反,其语虽俗,其理相同,足可表意。千年往矣,斯文可追。古人将这一大难事交予了今人。那么,今人能否藉爱兰之心情、以自身之才智、发时下之声音,为咏兰诗词开一新的生面、成一高的标杆吗?此虽大难之事,唯其之难,不亦可视为今人突破、超越古人的一个可能吗?当然一次“兰花雅集”,料不能至;然而只要心向往之,勉之持之,深之扩之,当有进益。这就是本会在“凤宝斋”建立创作研究教育基地、与*兰花协会同在共存的初心。最后,我谨代表本会、代表所有在场诗友,向周国华会长及*兰花协会、邓华凤女士及“凤宝斋”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愿“凤宝斋”兰息俊逸、诗意氤氟,文人墨客近悦远来,精品佳作星交月辉。谢谢各位!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