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实验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反射实验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亳州市第十九中学的物理老师魏玉婉。我说课的课题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六个方面向大家阐述我对本课的设计。本节内容是初中光学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光的反射”之后我们即将学习“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定律,此时就要用到光的反射规律,因此在光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PPT展示)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难点:理解光的反
2、射定律,尤其是三线共面的理解。为了使学生达到本课题所设定的学习效果,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学生此时已经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线模型、光的反射中“两角三线”O但同时存在局限性,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不太清楚反射光路,对三线共面缺乏立体感知。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并且已经初步具备观察现象、描述现象的学习能力。下面,我将为各位评委老师重点阐述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环节一: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通过播放激光笔照射到调整好角度的镜子上会形成五角星的视频引出光的反射满足哪些规律,这样便于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望。环节二:光的反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具有一定的潜认
3、知。可以凭借生活经验和刚才观察到的视频中的实验现象,利用竹签在泡沫板上初步建立一个反射光路模型。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让抽象难懂的知识用模型直观而简单的呈现。通过学生所建立的模型,我们发现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太准确。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设计的教授顺序如下: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究光的反射满足哪些规律,学生重新修正模型,最后小组上台展示模型并总结反射满足哪些规律。环节三:常规实验器材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点问题:1 .实验现象可见度低,操作难度大2 .学生的立体感低,很难理解三线共面3 .反射光很弱,不稳定。基于以上问题,对常规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展示器材)实验器材:红、绿色激光笔,平面镜、可折转带
4、有量角器刻度的白色光屏,三角板实验步骤:1 .激光笔射在平面镜上,观察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转其中一个纸板,观察反射光线是否存在,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以上操作。放入三角板检验三线所在平面是否垂直于镜面。2 .量角器测量角度,多次改变入射角,读出反射角的大小。3 .绿色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打开红色激光笔,让红色激光笔的入射光线沿着绿色激光笔的反射光线入射,观察红色激光笔的反射光线的射出方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很容易得出光的反射的规律。此环节的设置可以形象、直观,能快速的切入主题,能够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环节四:学生根据实验结论修正模型。当模型修正完毕后,用真实光路进行验证。这一环节的设立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环节五:小组合作,展示成果,归纳总结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突出本课的重难点。播放学生上台展示视频。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最后说一下我的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1 .线状光源,白色光屏清晰呈现光路,可直接观察到三线共面。2 .建模的任务驱动,学生的参与度高,通过模型的建立与修正,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了规律建立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3 .竹签光路模型用激光笔照射进行检验,学生体会到成就感。4 .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竹签建模,直观形象,化抽象为具体。5 .改进的实验器材的演示和竹签模型的建立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课堂效果很好。6 .演示实验器材和模型还可以更加完善。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通过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小组合作共同建立反射光路的模型,能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并达到深刻记忆,增强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