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经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经验总结.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经验总结“下察解暧心系群众共同缔造”幸福家园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市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两个治理维度,凝聚“你、我、他”三个治理主体,抓实实践活动四项重点任务,秉承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理念,推动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切实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凝心聚力。一、以下基层为“门铃”,敲开为民服务之门L健全组织体系。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健全组织体系,完善“3+3+N”的组织设置,建立“村党组织-党小组(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
2、三级组织架构,明确村干部包组、党小组长包院落、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的三级责任体系。组织党员群众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应急突击队等N家自治组织,确保人人都在组织中、事事都有人来办,让群众成为主导者、建设者。发挥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探索两山转化中心、劳务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引导群众通过土地、劳力入股参与产业发展。2 .完善联系制度。按照“人人要包户、户户有人包”的原则,全面推进“五进五访”,即进企业,访营商环境;进项目工地,访项目建设;进村(社区),访基层难点;进学校,访校园安全;进居民户,访民生实事。制定印发关于市领导包联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市级领导带头落实基层
3、联系点制度,54名副县级以上领导、234名乡镇班子成员、399名市直单位班子成员全覆盖包联352家“四上”企业、106个重点项目、138所学校、21个城市社区及194个村。在城区,依托313个小区党支部,组织6300余名机关、企(事)业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居住地包联6万余户常住人口。在农村,依托省市县帮扶单位及镇村干部,组织近8000名党员干部职工包保联系8.29万户农村群众。3 .畅通诉求渠道。建立“1+4”(党员干部下基层+“双千”平台、12345热线、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排查)收集问题工作体系,对收集到的群众诉求筛选、分类、整理后纳入问题清单,每周动态更新;对收集到的企业诉求,录入“双
4、千”亲清平台,按相应流程办理。全市先后收集问题13662个,其中党员干部下沉摸排收集群众诉求935个、收集企业诉求223个、12345等畅通诉求平台收集6252件、安全隐患排查16条、政策咨询3690条、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2546件。二、以察民情为“触点”,把准群众需求之脉L多措并举谋发展。完善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小组会议制度,发挥村(居)委会、理事会、评议监督小组等自治组织作用,搭建“圆桌会”“院场会”“民情恳谈会”等线下议事平台及调查问卷、投票评比等线上互动平台,完善“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机制,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入手,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
5、丹赵路街道净乐小区等6个片2007户居民小区改造工作中,通过微信二维码及纸质问卷,设置“您最希望老旧小区进行哪些改造”等19个选项组织居民进行投票,为改善小区绿化、拆除违建、加装电梯、安装充电桩等提出10余类建议,市住建部门从中筛选了修整小区道路等8个共性诉求交给设计机构落实。4 .多方联动明责任。对摸排收集的问题,按照不同领域、不同类别进行归纳整理,将党员干部下基层摸排的群众诉求问题划分为基础设施类、民生保障类、生态环保类、其他类等4大类。摸排的企业诉求划分为资金困难问题、权证办理问题、政策兑现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水电气路地问题、用工难问题、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问题、其他类问题等8类。明确市政
6、府牵头抓好各项民生实事的实施,对问题线索收集单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本单位主动认领解决;对涉及其他单位职能事项的,由领导小组交办相关部门处理。各地各单位每月专题会商,推进问题办理落实并向包联市领导、分管市领导及主题教育办公室报送工作情况。5 .多管齐下抓落实。实行“周提醒、月调度”,建立问题“发现-交力、-解决-反馈”闭环机制。实行重大问题专班推进机制,在乡镇和市直部门上报的基础上,*市实践活动办对需要提交市级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收集整理、征求意见,请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后,对共性问题、存在权责交叉或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组建工作专班,由市领导领衔、责任单位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共同推动解决。对市四大家领
7、导和市直部门收集且已录入“十堰市活动平台”的问题,加强跟踪督办,实行动态更新,定期通报,先后4次对收集的“三个清单”通过*专刊等市属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各项问题诉求均已化解办理到位。三、以解民忧为“钥匙”,巧解群众烦心之锁L项目支撑解民难。出台*市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以奖代补”管理办法,采取“补贴启动、奖励先进”的形式,实施一批面向试点的“以奖代补”项目,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累计申报以奖代补项目67个,其中向上级争取获批52个、本级财政补助15个,补助资金将达1910余万元。为完善解决基础设施制约问题,对7处村级和小区道路硬化,修建小型桥梁2座,铺设不同型号饮用水管道7千余米;为保障困难群
8、体生活,慰问困难群众、留守儿童100余户,新增低保或低保提标37户;为解决停车难问题,新增6处2000余个停车位;为解决居民排污问题,集资维修铺设13处污水管道。6 .服务提质贴民心。按照“六有一能”(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经费、能办事)建设标准,加强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购买服务,建立起一支335人的市、镇、村三级代办帮办人员生力军,开展“不见面”网上服务、“点对点”预约服务、“一条龙”帮代办服务、“贴心办”上门服务;按照“能下尽下、应下尽下”原则,下沉镇(区、街道)便民服务事项47项、下沉到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14项,将涉及生育登记服务、社会保障卡服务、特困人
9、员认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等32项高频事项下放至镇村,让群众少跑路,从源头上解决困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7 .平台下沉惠民生。推动相关部门将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等平台阵地下沉至村社区,完善综合服务设施功能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职能。先后打造“党建+邻里中心”66个,累计开展爱心义诊、创文宣传、技能培训、文艺演出等700余场次,服务居民3万余人次。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作用,建好志愿服务平台,分别在杏花村组建“杏福嫂”、土关城村组建“茶乡姐妹”、蔡湾村组建“蔡大姐”、蒿坪村组建“蒿坪莓姐”、玉皇顶村组建“桔乡姐妹”、吕家河村组建“巾帼红”等志愿服
10、务队,切实丰富了群众日常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活力健康的生活环境。四、以暖民心为“处方”,治愈干群壁垒之疾L发展共建聚民力。积极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变政府单打独斗为干群齐心协力,组建村庄建设理事会,吸纳本村泥瓦匠、电工、木工等技术工人入会,坚持从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入手,对于庭院硬化,厕所改造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工程、小建设,鼓励群众自己投工投劳,政府组织验收合格后,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补贴群众部分资金,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自己说了算、群众自己的事群众自己带头干,最大限度实现“花小钱办实事”。采取“就近就便义务管、公益性岗位专门管、热心群众轮流管”等方式,将公共文体设施、草坪绿化、景区环境
11、卫生等交由群众管理维护,增加群众参与感并因此更加珍惜共建成果。8 .效果共评汇民智。以引导群众自我管理为核心,通过攒积分、比积分、兑积分等方式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乡村治理能力和乡风文明不断提升。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场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建立“1+10+N”积分评价体系,实行一事一记录、一月一评比、一季一兑换,由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成立积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积分的审核、公示、兑换;以党小组为单位,组建积分评议小组,建立农户积分日常管理台账,定期组织积分评议、登记、统计;由党员中心户组织片区群众,每月开展一次积分评比核定。在村级公示栏、文化广场等醒目位置设置“红黑榜”“好人榜”等,放大共评效应,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善向上的良好风尚。9 .成果共享助民富。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在村级设立合作社(联合社),将农户手中碎片化的资源转化为合作社(联合社)的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习家店镇杏花村成立称桃香、杏柩、烟叶专业合作社,动员246户常住群众以土地、现金、闲置资产等入股,同时,成立村级投资公司-杏旺绿色农业有限公司,利用集体荒山、农户闲置住房建设“杏福味道”餐厅和21个帐篷民宿,吸纳30名当地群众担任民宿管家,先后向务工群众发放工作报酬100余万元,实现“人人有事干、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