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审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审查.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审查XX地处三江之源,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责任重大而艰巨,积极有效防范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对于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全面加强危险废物跨省转入监督管理,防控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一、严格接收审查各市州和相关部门须全面加强危险废物跨省转入监管,健全管理台帐,对确需跨省转入可利用的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先由所在地市州级生态环境部门出具初审意见,再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从严审查。存在以下情形的,生态环境部门不得出具同意接收意见,相关企业一年内不得申请接收省外转入业务。一是凡存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二是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包
2、括水利、自然资源、林草、国家公园管理部门)行政处罚的;三是申请材料弄虚作假的;四是不能说明上年度及本年度接收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的;五是拟接收企业不具备利用能力或超出其危险废物经营范围的;六是拟接收企业正处于责令限期整改,未完成生态环境部门整改要求的;七是新产生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去向不明的。所有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必须以处置本省危险废物为主,严格控制接收外省转入危险废物量。二、严禁严控转入严禁转入范围。自文件印发之日起,存在以下情形的危险废物严禁跨省转入。一是不可再生利用,单纯以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置的危险废物;二是危害性大、危害特性不明的危险废物,包含无机氟化物废渣、农药废物、废有机溶剂与
3、含有机溶剂废物、精(蒸)储残渣等;三是环境风险高、综合利用率低、利用后产生的二次废渣没有妥善处置方案的危险废物,包含表面处理废物、含铜污泥、废酸、废碱、废乳化液等;四是危险废物重金属(汞、碑、铅、辂、镉)含量与接收单位环评报告中所列原料严重不符的,包含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废催化剂等。严控利用规模。对省内重点工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占有重要份额、有助于推动工业生产循环补链的下游危险废物利用企业,应以处置省内危险废物为主,在保障生产所需基础上,有效控制跨省转入危险废物数量。凡需转入综合利用类工业危险废物(废铅蓄电池除外)的企业,须提交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全成分分析报告。
4、现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企业接收省外转入工业危险废物,原则上不得超过其核定规模的30%。严格接收审查。各市州和相关部门须全面加强危险废物跨省转入监管,健全管理台帐,对确需跨省转入可利用的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先由所在地市州级生态环境部门出具初审意见,再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从严审查。存在以下情形的,生态环境部门不得出具同意接收意见,相关企业一年内不得申请接收省外转入业务。一是凡存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二是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包括水利、自然资源、林草、国家公园管理部门)行政处罚的;三是申请材料弄虚作假的;四是不能说明上年度及本年度接收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的;五是拟接收企业不具备利用能力或超出其危
5、险废物经营范围的;六是拟接收企业正处于责令限期整改,未完成生态环境部门整改要求的;七是新产生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去向不明的。三、强化风险防控全程跟进监管。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实施危险废物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管理,督促重点监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计划、转移联单、应急预案备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和排污许可等制度,将日常监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电子运单和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强化转移过程联防联动监管,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规范有序、安全便捷通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重点单位危险废物产生、转移、利用处置和相应资金往来抽样审计
6、,推进规范管理。对入境大宗资源性商品、旧机电和集装箱中查验发现的危险废物,由海关与生态环境部门按国家要求联合处置。严惩环境违法。对经营处置单位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将危险废物环境执法作为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重要内容,依法打击非法转运、倾倒、填埋、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动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协同联动。依法重拳打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将其纳入企业社会信用记录,并依法处罚。推进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智能闭环监管系统,防止出现监管不到位情况,防范杜绝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提升队伍能力。加快建立与防控环境风险需求相匹配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州、县三级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从事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和污染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大危险废物风险防控与利用处置科技研发,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相关科研活动。加强区域性危险废物测试分析与环境风险防控技术能力建设,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预警与管理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