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第3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3课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2 .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 .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4 .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按情感变化调整诗歌语言形式的技能。2、理解诗人对苦难命运的反抗和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黑暗土地的眷恋,及对生育养育祖国的感恩挚爱之情。教学难点:1、理解和感受诗人对祖国真挚、炽热的爱。2、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新课导入】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志告乃
2、翁。一陆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杜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王昌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文天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杜牧【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愤恨。【作者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爱这土地 土地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