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6月“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四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五年:是成都进一步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提升成都都市圈“主干”功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I示范区的重要五年。规划把握“三新一高”重要要求,聚焦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建好“示范区”、提质“幸福城”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科学制定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
2、十四五”时期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对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纲要四川省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规划纲要等国家、省有关规划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I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编制,是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规划,也是指导当前我市城市建设领域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次规划范围为成都市行政管辖范围
3、。一、发展环境1(一)“十三五”发展成效I1 .新型城镇化取得明显成效12 .住有所居目标基本实现13 .旧城改造基本完成24 .公服设施体系基本建成35 .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36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47 .韧性城市设施稳步推进68 .建筑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69 .现代化治理体系初步构建7(二)面临的主要问题IO1 .住房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H2 .旧城更新任务依然艰巨113 .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需进一步提高I1.4 .“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需进一步完善125 .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需持续提升126 .韧性城市体系需持续完善137 .建筑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仍需加强13(三)
4、十四五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131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了成都做强“极核”和“主干”功能的重大机遇142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赋予了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143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成都加快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大要求154.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成都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重大赋能15二、总体要求16(一)指导思想16(二)基本原则17(三)发展目标181 .“十四五”时期规划目标182 .2035年远景目标24三、重点任务25(一)构建科学的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镇化质量251 .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强化极核引领2
5、52 .做优做强城市新区,强化动力承载253 .做优做强郊区新城,强化节点支撑26(二)持续提升住房供给品质,稳步推动住有宜居261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深入实施长效机制262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大城市居住问题263 .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促进平衡协调发展284 .提升住房建设品质,稳步实现住有宜居295 .强化公积金支持作用,保障缴存人基本住房需求30(三)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风貌提升,提升城市功能品质311 .统筹推进老城区成片更新,推动城市功能完善312 .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333 .大力开展老旧社区发展治理,提升服务治理水平344 .继续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
6、护,彰显天府文化特色35(四)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增强市民获得感371 .补齐基本公服设施短板,构建十五分钟公服圈372 .加强特色公服设施供给,构建高品质公服设施体系393 .推动重大公服设施增量增效,提升公共服务能级404 .强化公服领域新技术运用,推动公服设施智慧化42(五)加快推进凯道交通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格局431 .推动同城化轨道交通发展,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432 .高质量推进市域地铁建设,补强轨道交通网络443 .推动西部片区旅游轨道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发展454 .加快实施TOD综合开发,重塑城市空间形态455 .强化轨道公交慢行有机融合,引导绿色低碳出行45(六)推进市
7、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提高市政设施功能品质461 .优化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市通勤效率462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运行效率473 .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1(七)开展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保障城市安全运行511 .推进韧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防洪防涝能力512 .健全城市安全管理机制,提高重大风险防控能力53(八)大力推进建筑绿色发展,促进城乡建设转型541.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助力美丽公园城市建设542 .转变工程建造方式,创新驱动行业转型升级553 .打造建筑业生态圈,实施延链补链固链强健564 .推动行业高质发展,优化产业链全要素配置585 .调
8、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市场空间做强企业59(九)扎实开展村镇建设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601 .加快县域中心镇建设,提升城镇建设质量602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农房建设品质61推进政务服务精细化建设,提升行业治理质效621 .深入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622 .深化住建领域制度改革,打造公平可及营商环境62四、保障措施64(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城市建设64(二)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推进城市建设64(三)完善监管考核,有效促进规划实施65附件1:瞬沛十!;m三三三t:项目6677附件2:名词解释一、发展环境(一)“十三五”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市住建领域以加快建设全面体现
9、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全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人居品质建设提升,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城市建设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为我市从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历史性跃升做出了积极贡献。1 .新型城镇化取得明显成效贯彻“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市域空间格局加快从“两山夹一城转向一山连两翼2”,初步构建了“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组团式、网络化市域空间结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十三五”末城镇化水平达到78.77%,较十二五末增长了10.3%,市域常住人口由2015年末的1465.75万增加至2093.78万(第七次全
10、国人口普查)。2 .住有所居目标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完善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租赁补贴多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全市累计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16.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4.8万户,全面实现应保尽保、能保尽保。“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供应114.6万套,新增住房解决近300万人的居住问题。住房供应结构不断优化。立足降低主城区人口密度,进一步优化住房空间布局,主城区新增商品住房供应占比较“十二五”期间减少15.4个百分点,远郊市(县)供应占比较“十二五”期间增加14.4个百分点。立足宜居品质不断提升,不断优化住房套型结构,“十三五”末,面积144平方米以上新增商品
11、住房供应占比较“十二五”期间增加4.8个百分点。3 .旧城改造基本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进入收尾阶段。创新融资模式及实施方式,完成棚户区改造61274户,基本消除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同时,全市利用金融机构专项贷款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实现投入产出平衡且略有盈余。积极推进城中村收尾工作,完成城中村改造58510户,实施完成率达到90%。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显著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旧城区功能品质。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基础配套为重点,实施老旧小区专项改造行动。“十三五”期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632个,惠及居民42万户,实现老旧小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和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全部已改
12、老旧小区建立小区自治组织、物业管理和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归集的长效机制,形成改造与管理并重的“成都经验历史文脉保护持续强化。推进省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认定公布314处历史建筑,并设立了保护标志牌。努力推进修缮利用,完成28个修缮项目,推出30余处活化利用项目。启动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专项行动,已完成93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和保护图则编制。新增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71个传统村落,古镇古村落保护格局初步形成。4 .公服设施体系基本建成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围绕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市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建成17个文化地标载体,城市魅力和文化
13、影响力显著提升。完成49个重大体育设施建设,城市承办重大赛事的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完成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8个重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保障能力进步提升。卜五分钟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进一步健全居住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厕所革命”、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专项攻坚等多项行动,新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项目5730个,建设总量较“十二五”同期增加近7倍,覆盖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建成。5 .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计划,城市轨道交通开通里程从“十二五”末
14、66公里增至558公里(含有轨电车39公里),运营规模跃居全国第四,成都迈入大线网运营时代。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400万乘次,中心城区核心区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3%,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持续加密提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目前地铁在建8个项目共计176公里,有轨电车、空铁在建2个项目共计31公里。市域铁路规划建设渐次开展。落实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市域(郊)铁路成都至资阳线(S3),成都至德阳线(S1.1.)、成都至眉山线(S5)、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规划建设工作。市域(郊)铁路成都至资阳线已开工建设,成都至德阳线、成都至眉山线、
15、龙泉至天府机场线已争取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铁路公交化在全国率先实施。利用成灌(彭)、成蒲、西成、成贵等铁路富余能力,加密开行成都至平原城市群动车,成都境内开行里程达430公里,日发动车401对,基本形成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30分钟交通圈,成都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60分钟交通圈。TOD4综合开发实践不断创新。研究制定TOD综合开发相关政策,高效出台系列顶层文件,努力推动轨道线网与场站周边土地同步规划、统筹建设开发、统一运营管理,成为国内首个高能级实质性规模化推进TOD综合开发的城市,全速推动首批14个TOD示范项目建设。6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中心城区路网基本建成。“环+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体系基本构建,按规划建成89%。全市累计打通“断头路”275条,完成街巷加密约1200公里,重点区域“断头路”基本打通,小街区路网基本按规划形成,城市微循环系统基本构建。全市建成道路约8000公里,实施完成率达71%。中心城区核心区建成道路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