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对一流应用型大学党建引领的策略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对一流应用型大学党建引领的策略探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摘要:“四千四万”精神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是对江苏苏南地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冲破计划经济桎梏,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种总结与提炼。本文通过对“四千四万”精神的由来、历史传承、发展创新等研究,切实把握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的深刻内涵。并将其主要精神意涵与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总体规律、基本特点、基本方法相联系,充分挖掘其现实关照,对如何加强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党建引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关键词:“四千四万”精神;应用型大学;党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廖续红色
2、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个地区或单位的发展历程中,精神动力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高等学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进一步传承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不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震续红色血脉,是一流应用型大学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对应用型大学建设实践的现实观照进入新时代,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在老的“四千四万”精神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的全新内涵,即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
3、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2。应用型大学多为21世纪初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而来,如何有效破解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科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迫切需要新的精神意涵的支撑。第一,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就是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依托新思想和新理念做好理论武装。顺应大势、积极求变,历来是一个伟大民族和伟大政党的共同特征。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当百年变局遭遇世纪疫情,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此高等学校要坚持“观大局、谋大事”,一方面要做到知变、求变,对学校内外部环境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研判,既直面挑战、也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做到适变、
4、应变,进一步做到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真正做到化危为机、危中寻机。要达到上述目标,积极锻炼干成事业的真本领。一是要夯实理论武装基石。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不断推动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切实做到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学以致用,抓党的建设、改革发展、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主动从新思想中找理论依据、目标要求、工作方法、实践路径。二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进一步提高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的思路格局,不断强化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把创新理论转化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劲动能,立足时代发展和学校实际,
5、从把握规律和顺应规律的角度积极求新求变,从而以新发展理念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第二,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就是要提升改革创新力度,坚持用新模式和新道路开创未来。要把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把握事业发展主动权、提高办学核心竞争力的不二选择,以高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转型发展。一是要敢试敢为,勇于探索。要积极培养破解难题、开创新局的创新思维,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以更多新动能、新模式加快构建结构优、后劲足的事业发展良好局面。二是要找准痛点,勇于变革。要坚持以新思想引领改革创新、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当前学校事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尽快
6、形成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制度清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第三,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就是要夯实人才团队基础,努力用高素质和硬作风助推发展。单打独斗的模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加强团队建设,发挥团队力量、团队优势,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应有之义。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是高校各项事业稳定发展的保证。一是要切实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强化骨干教师培训和青年教师培养,同时坚持破立并举,探索考核新路径,完善绩效指标体系,用好评价、考核指挥棒激发活力,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二是要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
7、组织路线,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增强广大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夯实“两个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确保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二发扬伟大精神,加强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党建引领(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方向、抓全局第一,严把政治方向。高校党委作为领导核心,要高举旗帜,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明白管什么、怎么管,坚持管方向、管全局、管大事、管干部、管人才、管党建。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把好课堂教学、专业学科发展、师资建设等工作的政治方向,将党的建设与学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研究、同部署。校
8、党委常委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建、纪检监察、安全稳定、意识形态、统一战线、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等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具体落实措施,集中精力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加快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第二,狠抓价值取向。一方面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抓好思想引领,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按照“社会需要、市场(就业)导向、德育为先、能力本位、全面发展”来修正人才培养方向,根据专业和行业的用人需要,在学习、实践、创新、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塑造上更加具体。要改变人才培养目
9、标与应用型人才需求脱节的状况,实现与社会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对接,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真正体现“需求导向、学生为本”原则,把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三,牢把服务面向。目前在我国1270多所本科高校中,有700余所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占比超过55%,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而来的。这些学校一旦升本以后,对原有的服务域定位就不再坚守了,很多学校开始向着“高大全”的方向发展,存在盲目贪全、泛化现象,没有将发展目标有效融合到服务域中,这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当初设立这些学校的初衷不符。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10、。应用型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办学使命和鲜明的地方性,回答好服务域的问题,高校党委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把好学校服务面向,把服务域真正地明确化、具体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策略和大学其他功能的发展路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地方产业定位走好特色发展之路。(二)始终坚持党政分工合作,带班子、谋大事第一,坚定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校党委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委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制定落实二级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学校党政要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
11、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部署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事项。第二,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校党委要积极规范学校基层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健全运行机制,制订工作标准,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强化政治引领、团结凝聚师生、推动工作落实的作用。做好师生党支部的设置调整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选拔工作,妥善处理好党的建设和业务开展的关系,全面形成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发力、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引领和助推高校改革发展,为学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组织保证。第三,持续着力建设高素质队伍
1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有序推进干部选聘、教育管理和培训等工作,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要围绕事业高质量发展配班子用干部,选派年轻干部到地方基层部门挂职锻炼,助力年轻干部成长,引导干部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在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上,干在前、走在先。二是要发挥“三项机制”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作用,构建以任期考核、年度考核为主的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推动干部履职担当。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打造人才高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分层次推进教学名师培养、学术拔尖人才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教师访学留学交流提升等
13、工程,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三是要组织更多的教师担任“科技副总”等,通过此途径进入地方企业挂职,吸引更多的企业管理技术骨干成为学校的产业教授、外聘教师,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三)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促改革、务实效第一,解放思想谋发展。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相对单一结横向多样化办学结构转变,推动分类管理分类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应用型高校党委必须紧扣党和国家最新战略部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持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着力解决贯彻落实新思想“理解不深入”和“行动跟不上”的问题,主动
14、打破条条框框,一心一意转型谋发展、改革求飞跃,主动寻找差异化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才能于变局中开新局。如果继续以传统观念在一流传统本科高校后面亦步亦趋,则在中国大学之林中的弱势地位只会越来越明显。第二,对标找差促改革。要主动紧扣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目标,对标同类型本科高校,对照事业发展目标查找出主要差距,不断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围绕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教学、科技创新成果建设等重点领域,专题研究,精准推进。要直面问题难点,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强化目标引领,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方向性;坚持绩效优先,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立足校本、立足转型、立足特色上下功夫,抓住高等教
15、育改革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创新发展之路,不断夯实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基础。第三,服务师生重实效。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把不断提升师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之一,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师生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把学校的奋斗目标、改革主题、发展战略转化为师生共有的坚定信念和积极行动,营造师生齐心协力谋发展、凝心聚气干事业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深化考核评价机制改革,落实“破五唯”要求,深入推进绩效分配改革;加快提升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实践教学;不断
16、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和智慧化程度,持续优化后勤保障服务,实现校园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升级。(四)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规矩、保安稳第一,持之以恒推进日常监督。要主动有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主责主业,把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提高校内党委工作巡察覆盖面,推进纪检监审工作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校内督察改进工作作风,为学校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从而培厚良好的政治生态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第二,全力以赴确保安全稳定。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和化解学校办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切实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舆论引导和阵地管理,确保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平稳;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