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714933 上传时间:2024-1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课下达标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黄仁羲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多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B.从哲学角度开拓儒学发展新路径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究自然规律解析:选B。大人合一的思想汉代儒学已产生,故A项错误;宋代摆脱了一味关注现实和粗糙的天命观,将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以“天理”的理念来维护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儒学主要

2、目的不是探究自然规律,而是为现实社会服务,故D项错误。2 .蒙古统治者于1233年在燕京设国子学,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忽必烈下令诸王子及近臣子弟从汉儒学习经典。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溢杜甫为文贞。此事实反映了()A.蒙元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推崇8 .蒙元时期儒学居于独尊地位C.朱子学说被元朝政府奉为正统D.周边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解析:选A。为了统治的须要,元朝统治者”设国子学,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忽必烈下令诸王子及近臣子弟从汉儒学习经典。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思昭灵公”,体现蒙元统

3、治者对儒家文化的推崇,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推崇,不能体现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朱子学说被元朝政府奉为正统,与材料“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忽必烈下令诸王子及近臣子弟从汉儒学习经典。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忽必烈下令诸王子及近臣子弟从汉儒学习经典”,不能体现周边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故D项错误。3.”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整理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实际强调的主旨走()A.进学则在致

4、知穷理格物B.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C.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D.汲取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解析:选B。陆九渊反对格物致知,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可知他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心学对人自身的约束作用,故B项正确:陆九渊的观点是强调心是世界的本源,理是万物的本源属于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材料虽然强调道德的作用,却不能说明其来源于儒道,故D项错误。4 .程颗程颐兄弟俩去挚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颍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次日程颐责问程颍,程颍笑口:“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这一故

5、事实质上反映了()A.程颜思想带有心学倾向B.程颐主见知行合一C.宋代市民文化旺盛D二程思想走向对立解析:选A。据材料中程颓说“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可知与心学“心外无物”相像,故A项正确: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见,故B项错误;材料考查实质反映与市民文化旺盛无关,故C项错误;二程都是理学的代表,未走向对立,故D项错误。5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头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学者们推断的主要依据是()A.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口渐加强C.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深厚解析:选B。要从三字经内容来分

6、析成书的年头和作者,儒学的政治地住日益巩固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三字经中所强调的君臣、父子、师生等关系,是理学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体现,故B项正确: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杉成是在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地区性,故D项错误。6.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F1.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日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虽然,中国人犹未肯乐焉而从之也。”其言论意在()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B.反对文化沟通,爱护华夏文明C.减弱佛道冲击,意图更兴儒学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解析:选C。材料不能体现通过文化融合多安和民族关系,故A项错误:依据

7、材料“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反对用佛道文化“易中国之人易中国之道”冲击、取代“中国”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石介认为,佛教来自西方、道教来自胡人,不应让佛道思想冲击中国之道儒家学说,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虽然,中国人犹太肯乐焉而从之也”,体现了石介维护儒家传统的一面,故D项错误。7 .心学的出现,标记者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思想从学问精英扩展到一般大众8 .陆王心学回答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C.心学主见“心即理也”“致良知”D.王阳明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解析:选A。程朱理学只能在学问精英中好用,而心学可以

8、适用于任何人,强化了对大众的约束规范,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是为了应对佛道对儒学的挑战而形成的对终极问题的回答,不是人们再度信仰儒学的重要缘由,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致良知”的主见简化了对理的相识,便于一般大众的接受,一般大众的接受才是入学信仰重建完成的标记,该项属于引申选项,故C项错误:王阳明推动了儒家信仰理论的完成,但不是由于王阳明是集大成者,就标记着该任务的完成,故D项错误。8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

9、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A.否认“天理”的存在9 .具有朴实唯物主义色调C.认为“理”“欲”相统一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解析:选C。依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说明清代学者认可大理的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中学者依旧认可天理的存在,说明依旧属于唯心主义,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未遂其欲而天下治”,说明学者戴震认为天理是限制欲望而不是取消欲望,即“理”“欲”相统一,故C项正确;戴震反对遏制人正常欲望的理,是对传统理学思想的反叛,但未体现反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10 黄宗炎指出,“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足不为蹈虚

10、,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这表明黄宗羲主见()A.经世致用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古今贯穿解析:选A。依据材料“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得出黄宗最主见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观点,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累的观点,故C项错误:依据前面分析古今贯穿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11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日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手?”这反映出顾炎武()A.萌发民本思想B-主见经世致用C.提倡轻徭薄赋D.提倡工

11、商皆本解析:选D0材料不涉及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经世致用主见做学问应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但在材料无反映,故B项错误;据材料,顾炎武调查发觉收取的税收中,商税占大部分,没有涉及轻徭薄赋,故C项错误;据材料,顾炎武强调商税在国家财政和国防中的重要性,提出应重新谛视商业的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12 .黄宗燕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卷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这一表述()A.具有朴实辩证法思想B.反对诸侯分封和藩镇割据C.具有近代的民主法治精神D.主见为天下之人立法解析:选D

1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之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王夫之而非黄宗我,而且材料中并没有辩证法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反对诸侯分封和落镇割据”,这又属于脱离材料的主理臆断,故B项错误;黄宗桎的思想中虽然闪据着近代民主法治精神的光线,但材料中却没有相关反专制和倡民主的相关主见,故C项错误;材料中黄宗巅认为,无论是秦朝的郡县制还是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抑或北宋的减弱藩镇,都是专制君王从自身角度动身的“人治”而非为天下人之计的“法治”,而这是黄宗致所深忍痛绝和极力反对的,故D项正确。12.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A. “天之立君,本以为民”B. ”受

13、命于天,既寿永昌”C. “君臣友朋,相为表里”D.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口用”解析:选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即用古代的民本思想来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天之立君,本以为民”也体现了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没有民本的意思,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君臣友朋,相为表里”体现了对君主专制的反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反对空谈义理,故D项正确,不符合邈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终归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

14、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著往寒来,川流山畤,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大理之件数。朱子语类材料二“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日:天外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行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阔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传习录材料三“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

15、,王阳明与朱基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大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来以“理”为本体,充分确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相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光脸规危,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主动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7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8分)解析:第(I)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分层归纳,分层时留意利用材料中的省略号:其次小问,依据所学学问,结合理学的主动影响,迁移学问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材料突出反映王阳明心外无物,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的观点,简要归纳;其次小问,依据心学的影响进行回答。第(3)问,“相同点”从世界观、思想实质方面回答,“不同点”从二者对“理的相识、哲学派别、是否重视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总结。答案:(1)观点:“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详细化。影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