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对每一名教师而言,在师德上做出表率,是根本性的要求,也是底线的要求。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必须在师德师风上严于律己,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许多人在回忆自己的教育经历时都谈到,求学期间学习的很多知识都忘记了,但老师们在人格和道德方面的影响历久弥新,终身受益。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1.8万人,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我国专任教师学历持续提升,小学和初中任教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分别达到78.03%、93.09%。下一步,教育部将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并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教育教学各环节。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持续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水平,不断加大优
2、秀教师培养力度,通过深化“国培计划”改革、推进“特岗计划”改革,优化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意见就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等五方面重要举措。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1.8万人,这支教师队伍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
3、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近年来,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频繁进入校园,加重了教师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凡是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宣传不良价值导向以及含有商业行为的活动一律不得进入校园。我们将强化跟踪问效,持续深化整改,建立起减轻教师负担、规范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此次文件也明确提出了要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推进教师评价改革。俞伟跃介绍,要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畅通教师发展渠道
4、,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矛盾。深化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来评价教师,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推进发展性评价。进一步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配备,建立健全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和数师企业实践制度,以新技术融合提升教师管理效能。意见提出,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
5、坚强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我国中小学教师1684万人,占教师总数的89%。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升基础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答题”.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多项工作。一是完善培训体系,建立起中小学教师5年360个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二是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实施“国培计划”、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学科领军教师培训等示范性国家级培训项目,引领各地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内容,优化培训管理,组织高质量培训,加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三是聚焦重点群体,在区域上,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
6、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教师培训;在学科领域上,向音体美劳、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足球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倾斜;开展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训。四是推进数字赋能,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研修”板块的建设和应用,常态化开展教师研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累计参训教师超过6100万人次。意见多次提到乡村教师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优师计划”等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校长教师2187万人次;通过实施“特岗计划”,为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O多个县、3万多所乡村学校,补充115万名教师;通过实施“三区”人才
7、计划教师专项、“组团式”援破、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累计派出24.3万名教师到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从东部省份选派2392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帮扶西部160个县,支持每县建好1所普通高中和I所职业高中。弘扬教肓家精神加强新时代商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心得体会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近些年,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优秀教师培养上开展的工作情况。在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方面,从2007年起,国家依托6所部属师范
8、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学生免缴学费、住宿费,而且还享受生活补助,毕业后如果到中小学任教,还能做到“有编有岗”。到2018年,免费计划改为公费教育,履约服务期限由原来的10年调整为6年。2017年以来,通过公费师范生政策共招收了16.7万名优秀学生。在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引领下,全国有28个省都实施了地方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应该说这项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从教。2024年,教育部又出台了“本硕衔接”政策,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层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在实施教师定向培养方面,2021年,国家启动了“优师计划”,主要是依托部属师范大学和一些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为全国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
9、边境县每年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的本科层次的师范生,从源头上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水平。项目实施4年来,已经招收了4.5万人,有力提升了这些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另外,还有许多高校也设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为欠发达地区培养优秀教师。在实施“国优计划”方面,从2023年起,教育部启动该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双一流”高校还有高水平大学,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首批试点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国内高水平大学,首批30所高校吸引了6300名学生来报考,录取了1636人,都是硕士或博士,以理工科为主。范教育的办学水平,不断扩大优秀教师培养能力。同时,继续实施好师范生公费教育、“优
10、师计划国优计划”等重要专项,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更多培养优秀教师新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知识功底扎实、教书育人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来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善培训体系。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求,推动各地建立完善教师梯次递进发展体系,建立起中小学教师5年360个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形成了高等院校、市县教师发展机构、优质中小学校、专业机构等协同联动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第二,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实施“国培计划”、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学科领军教师培训等
11、示范性国家级培训项目,引领各地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内容,优化培训管理,组织高质量培训,加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第三,聚焦重点群体。在区域上,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教师培训。在学科领域上,向音体美劳、科学敬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足球敬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倾斜。开展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组织骨干教师校长赴新加坡、芬兰等教育发达国家开展研修。第四,推进数字赋能。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研修”板块的建设和应用,常态化开展教师研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累计参训教师超过6100万人次,建立225个线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
12、,带动近10万名骨干教师学习研修。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在103个省市县校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教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健全国家、省、市、县、校分级研训体系,夯实教师全员培训基础。加强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批带头人。推进数字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进新技术与教师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广大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育人水平。推动培训国际化,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推进教育人才交流互访,搭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近年来,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频繁进入校园,加重
13、了教师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基层减负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开展了遏制社会事务随意进校园专项行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制定准入标准。指导各地梳理分析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基本情况,厘清社会事务与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主责主业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各地均结合实际研制准入标准,“入口关”要严格把好。凡是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宣传不良价值导向以及含有商业行为的活动一律不得进入校园。第二,建立审批报备制度。指导各地加强统筹协调,严控总量,目前全国各省均公布了进校园“白名单”,通过“叫停一批、规范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大
14、力压减进校园事项。未列入白名单的事项一律不得进入校园,确需增加的,须严格履行审批报备程序,且不得突破当年计划总量。第三,规范过程管理。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倡导进校园活动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避免形式主义增加教师负担,并且要求提升进校园活动质量。下一步,教育部将强化跟踪问效,持续深化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地区,加大指导整改力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教育部将进一步强化宣传推广,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建立监测、举报、核查等机制,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统筹推进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规范抽调借用等工作,构建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起减轻
15、教师负担、规范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缄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开学第一讲师者如是教师心得感悟(汇总11篇)开学第一讲师者如是教师心得感悟(汇总11篇)(篇一)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个园丁,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索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羯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有人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
16、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苦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慈来疥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儆到将自己的心揄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篮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箱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挣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