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IGBT?IGBT的结构和原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705230 上传时间:2024-12-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为IGBT?IGBT的结构和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何为IGBT?IGBT的结构和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何为IGBT?IGBT的结构和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何为IGBT?IGBT的结构和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何为IGBT?IGBT的结构和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何为IGBT?IGBT的结构和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为IGBT?IGBT的结构和原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何为IGBT?IGBT的结构和原理电的发现是人类历史的革命,由它产生的动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释放,人对电的需求不亚于人类世界的毓气,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然而在电力电子里面,最垂要的一个元件就是您I。没有IGBT就不会有高铁的便捷生活。一说起IGBT,半导体制造的人都以为不就是一个分立器件(PowerDisceret)嘛,都很瞧不上眼。然而他和28mn上眼m笑成电路制造一样,是国家“02专项的重点扶持项目,这玩意是现在目前功率电子潺件里技术圾先进的巴坦,已经全面取代了传统的PowerMOSFET,其应用非常广泛,小到家电、大到匕机、舰船、交通,电网等战略性产业,被称为电力电子

2、行业里的“继”,长期以来,该产品(包括芯片)还是被垄断在少数IDM手上(皿工业、Infineon.TOSHIBA),位居“十二五”期间国家16个重大技术突破专项中的第二位(简称“02专项”).k何为IGBT?IGBT全称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IaIedGateBipo1.arTransistor),所以它是一个有MoSGate的BJT晶体管。奇怪吧,它到底是MoSFET还是BJT?其实都不是乂都是。不绕圈子了,他就是MOSFET和BJT的组合体。我在前面讲MOSFET和BJT的时候提到过他们的优缺点,MOSFET主要是单一敕流了(多子)导电,而BJT是两种栽流子导电,所以BJT的驱动虫

3、逋会比W)SFET大,但是MOSFET的控制级栅极是靠场效应反型来控制的,没有额外的控制端功率损耗。所以IGBT就是利用了MOSFET和BJT的优点组合起来的,兼有MOSi-ET的栅极电压控制晶体管(高输入阻抗),又利用了BJT的双载流子达到大电流(低导通压降)的目的(Vo11age-Contro1.1.edBipo1.arDevice)。从而达到驱动功率小、饱和压降低的完美要求,广泛应用于600Y以上的变流系统如交潦电机、变频器、开关电源、照明电路、牵引传动等领域.2、传统的功率MOSFET为了等下便于理解IGBT,我还是先讲下POWerMOSFET的结构。所谓功率MoS就是要承受大功率,换

4、言之也就是高电床、大电流。我们结合殷的低JkMOSFET来讲解如何改变结构实现迦、大电流.1)高电压:一般的MOSFET如果Drain的高电Jg1.很容易导致罂件击穿,而一般击穿通道就是器件的另外三端(S/G/B),所以要解决高压问题必须堵死这三端。GU1.e端只能靠场氧蛰在GaIe下面隔离与漏的距离(Fie1.d-P1.U1.e),而BUIk端的PN结击穿只能很降低PN结两边的浓度,而最讨厌的是到SOUrCe端,它则需要个长长的漂移区来作为潮极串联蛔分压,使得电压都降在漂移区上就可以/02)大电流:般的MOSFET的沟道长度有Po1.yCD决定,而功率MOSFET的沟道是靠两次扩散的结深差来

5、控制,所以只要PrOeeSS稳定就可以做的很小,而且不受光刻精度的限制“而器件的电流取决TW/1.,所以如果要获得大电流,只需要提高W就可以了。所以上面的POirerMoSFET也叫作1.DMOS(1.atera1.Doub1.ediffusionMOS),虽然这样的器件能够实现大功率要求,可是它依然有它固有的缺点,由于它的源、栅、漏三端都在表面,所以漏极与源极需要拉的很长,太浪费芯片面积。而I1.由于器件在表面则器件与罂件之间如果要并联则发杂性增加而11需要隔离。所以后来发展/VDM()S(Yeriica1.DMOS),把海极统一放到W迪r背面去了,这样漏极和源极的漂移区长度完全可以通过背面

6、减薄来控制,而且这样的结构更利于管子之间的并联结构实现大功率化。但是在BCD的工艺中还是的利用1.DMOS结构,为了与CMOS兼容。再给大家讲一卜VDMOS的发展及演变吧,最早的VDMOS就是直接把1.DMoS的Drain放到了背面通过背面减薄、ImP1.ant、金属蒸发制作出来的(如卜.图),他就是传说中的P1.anarVDMOS,它和传统的1.DMoS比挑战在于背面工艺。但是它的好处是正面的工艺与传统CMOS工艺兼容,所以它还是有生命力的.但是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它沟道是横在表面的,面枳利用率还是不够.再后来为了克服P1.anarDMOS带来的缺点,所以发展了VMOS和UMOS结构。他们的做

7、怯是在Wafer表面挖一个槽,把管子的沟道从原来的PIanar变成了沿着槽壁的VCrtiCa1,果然是个聪明的想法.但是个馅饼总是会搭配个陷阱Q1.制造总是在不断trade-off),这样的结构天生的缺点是槽太深容易电场集中而导致击穿,而且工艺难度和成本都很高,且槽的底部必须绝对rou(1.i11,否则很容易击穿或者产生应力的品格缺陷。但是它的优点是晶饱数量比原来多很多,所以可以实现更多的晶体管并联,比较适合低电压大电流的app1.ication.还有一个经典的东西叫做CooIMOS,大家自EgoOg1.e学习吧。他应该算是PowerMOS撑电压最高的了,可以到100OVe3、IGBT的结构和

8、原理上面介绍了PowerMOSFET,而IGBT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场效应品体管,从结构上看和P。WerMoSFET非常接近,就在背面的漏电极增加了个P+层,我们称之为InjeCtion1.ayer(名字的由来等下说。在上面介绍的POWerMOSFET其实根本上来讲它还是传统的MOSFET,它依然是单一截流子(多子)导电,所以我们还没有发挥出它的极致性能。所以后来发展出一个新的结构,我们如何能够在PowerMOSFET导通的时候除了MOSFET自己的虹我还能从漏端注入空穴不就可以了吗?所以自然的就在漏端引入了一个P+的injection1.ayer(这就是名字的由来),而从结构上漏湍就多了一个P

9、+N-drift的”结,不过他是正偏的,所以它不影响导通反而增加空穴注入效应,所以它的特性就类似BJT了有两种栽潦子参与导电。所以原来的SoUrCe就变成了Emitter,而Drain就变成fCOIIeCtor了。从上面结构以及右边的等效电路图看出,它有两个等效的BJT背靠背链接起来的,它其实就是PNPN的ThyriStor(近曲尊),这个东西不是我们刻意做的,而是结构生成的.我在5个月前有篇文章讲1.atch-up(ic-另外,这样的结构好处是提高了电流驱动能力,但坏处是当器件关断时,沟道很快关断没有了多子电潦,可是Co1.1.“tor(Drnn)端这边还继续有少子空穴注入,所以整个器件的电

10、流需要慢慢才能关闭(拖尾电流,tai1.ingcurrent),影响了器件的关断时间及工作频率。这个可是开关器件的大忌啊,所以又引入了一个结构在P+与NTrift之间加入N+buffer层,这层的作用就是让案件在关断的时候,从COUeCtor端注入的空穴迅速在N+bufferU就被复合掉提高关断频率,我们称这种结构为PT-IGBT(PunchThrQUgh型),而原来没有带N+buffer的则为NPT-IGBTo一般情况下,NPT-IGBT比PT1.GBT的VCe(SaI)高,主要因为NPT是正温度系数(P+衬底较薄空穴注入较少),而PT是负温度系数(由于P衬底较厚所以空穴注入较多而导致的三极

11、管基区调制效应明显),而VCe(Sat)决定了开关损耗(switch1.oss),所以如果需要同样的VCe(Sa1.),则NPT必须要增加drift厚度,所以ROn就增大了。4、IGBT的制造工艺:IGBT的制程正面和标准BCD的1.bMOS没差,只是背面比较难搞:1)背面减薄:一般要求6,8mi1.,这个厚度很难磨容易碎片。2)背面注入:都磨到68mi1.了,还要打HighcurrentP+imp1.antE14的dose,很容易碎片的,必须有专门的设备dedicate。甚至第四代有两次Hi-CU1.TenI注入,更是挑战极限了。3)背面清洗:这个一般的SEZ就可以4)背面金属化:这个只能用

12、金属蒸发工艺,Ti/Ni/Ag标准工艺。5)背面A1.Ioy:主要考虑Wafer太薄了,容易翘曲碎片。5、IGBT的新技术:1)场截止FSTGBT:不管PT还是NPT结构都不能最终满足无限highPOWer的要求,要做到highpower,就必须要降低YCe(SaI),也就是降低Ronn所以必须要降低N-drift厚度,可是这个N-drift厚度又受到截止状态的电场约束(太薄了容易Channe1.穿通)。所以如果要向降低drift厚度,必须要让截止电场到沟道前提前降下来.所以需要在P+injection1.ayerN-drift之间引入一个N+场截止层(Fie1.dStop,FS),当IGBT

13、处于关闭状态,电场在截止层内迅速降低到0,达到终止的目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进一步降低N-drift厚度达到降低Ron和VCe了。而且这个结构和N+buffer结构非常类似,所以它也有PT-IGBT的效果抑制关闭状态下的tai1.ing电流提高关闭速度。问题来了,这和PTTGBT的N+buffer差在哪里?其实之制作工艺不一样。PT-IGBT是用两层EP1.做出来的,它是在P+衬底上长第一层10um的N+buffer,然后再长第二JZnOOUm的N-Drift.这个CoSt很高啊!而相比之下的ESTGBT呢,是在NIrFIGBT的基础上直接背面打入而浓度的N+截止层就好了,成本比较低,但是挑战是更

14、薄的厚度卜如何实现不碎片。2)阳极短接(SA:Shorted-Anode):它的结构是N+集电极间歇插入P+集电极,这样N+集电极直接接触场截止层并用作PNq4的阴极,而P+还维续做它的FSTGBT的集电极,它具有增强的电流特性且改变了成本结构,因为不需要共封装反并联二极管了.实脸证明,它可以提高饱和电潦,降低饱和压降C12%),6、IGKT的主要I-V特性:IGBT你既可以把它当做一个MOSEET与EiN二极管串联,也可以当做是一个宽基区的PNP被MOSFET业动(Dar1.ington结构),前者可以用来理解它的特性,后拧才是他的原理。它看起来就是个MOSFET的IT曲线往后挪了段OO.7

15、V),因为沟道开后产生电流必须满足漂移区电流与漂移区电阻乘积超过0.7V,才能使得P衬底与NYrif1.的PN结正向导通,这样才可以Work,否则沟道开启也不能WOrk的。最后给大家吹吹牛吧,大家经常会听到第一代IGBT一直到第六代IGBT,这些是什么意思呢?1)第一代:他就是IGBT的雏形,最简单的原理结构图那种,所以他必须要提高N-drif1.来提高耐压,所以导通电阻和关断功耗都比较高,所以没有普及使用。2)第二代:PT-IGBT,由于耗尽层不能穿透N+缓冲层,所以基区电场加强呈梯形分布,所以可以减小芯片厚度从而减小功耗。这主要是瓯1上公司19901995年的产品BSMI5OGB12ODN

16、1(DN1就是第代的意思)。它主要在600V上有优势(类似GTR特性),至U1200V的时候遇到外延厚度大成本高、且可靠性低的问题(掺杂浓度以及厚度的均匀性差).3)第三代:NPT-IGBT,不再采用外延技术,而是采用离子注入的技术来生成P+集电极(透明集电极技术),可以精准的控制结深而控制发射效率尽可能低,增快我流子抽取速度来降低关断损耗,可以保持基区原有的我流子寿命而不会影响稳态功耗,同时具有正温度系数特点,所以技术比较成熟在稳态损耗和关断损耗间取得了很好的折中,所以被广泛采用“代表公司依然是西门子公司率先采用FZ(区熔法)代替外延的批量产品,代表产品BSM200GB120DN2,VCE1200V,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电子 > 电子电气自动化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