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县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主要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健全合理、服务主体组成多元、形式方法灵活多样、转介衔接顺畅有序、管理机制专业规范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力争实现2025年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扩面提质,并实现全覆盖。(一)服务覆盖年(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开展XX镇XX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完成场所标准化建设,落实专业人员和服务标准,为辖区内稳定期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康道服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将康复服务延伸至周边社区。(二)提质增效年(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围绕“提质增效年”建设目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形式较为丰富,康复对象疾病复发率、致残率显著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明显提高,康复对象及照料者接受专业服务的意识和意愿显著增强。康复服务机构全面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登记康登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45%以上。(三)常态建设年(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围绕“长效机制建设年”建设目标,全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服务专业性、稳定性、可及性明显增强,社会舆论环境持续向好,社会歧视现象明显减少。康道服务机构常态化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登记康复
3、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60%以上,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二、六大行动及重点任务(一)开展全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布局优化行动。1 .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全县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研数据、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数量、社区康复设施状况、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规模等要素,科学统筹规划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布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2 .建设基层康复服务网络。城市社区要合理布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为社区康复提供服务场所,设置文娱活动室、书画室、音乐放松室、心理咨询室、健身康复室、办公室等基本用房,落实相关工作人员。3 .推进城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协调
4、发展。县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指导服务作用,逐步将城市精神卫生优质服务资源要延伸至农村开展康夏服务,通过驻点帮扶、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农村地区精神障碍社区康熨服务能力和水平。(二)畅通精神障碍治疗与康复双向转介行动。1 .改进社区康复转介信息服务。利用全国统一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国家转介信息平台(在建),推迸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及康受对象需求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共享,为康复对象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转介服务。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现状摸底调查,建立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和康复服务对象信息档案,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精准管理水平。2 .建立科学的评估转
5、介登记机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出院康复评估、门诊就诊诊断评估,为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提供社区康复建议,引导其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对于有社区康复需求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经患者及监护人同意后,有关精神专科医院通过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上传转介信息。全国转介信息平台通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获取患者评估转介数据。同时,精神障碍患者及监护人可通过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自愿提出社区康复申请,由社会工作者审核评估康复需求后在全国转介信息平台登记。各类事业单位、村(居)委会、社会组织和个人发现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需求时,也可通过相关机构、网络等适当渠道
6、向全国转介信息平台提出登记申请,由社会工作者审核评估康复需求后给予登记。3 .完善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康复转介机制。对于全国转介信息平台接收的转介申请,应及时汇总、分派、转送至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应及时组织精神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对服务对象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康复意见。精神障碍患者离开本地的,原精神障碍社区康道服务机构应及时将患者信息推送至其新居住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对其开展康复服务。在开展康复服务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应与康复对象及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服务协议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康复对象在社区康复期间病情复发的,可通
7、过所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快速转介。4 .建立社区康复服务后转介机制。县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制定转介评估标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每季度联合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的康复效果、疾病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等情况开展定期转介评估,经评估符合转出条件的,按照不同需求进行推荐就业或公益性庇护性就业或公益性庇护性就业、申请其他类型社区康复服务、返回社区居住等转介服务,并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后转介情况向全国转介信息平台登记结案。(三)实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提升行动。1 .统筹各类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资源。利用好城乡社区各类服务机构等场地资源,依
8、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质康复服务机构等技术支持,发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供给能力。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内容及形式、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业务培训、行业标准与法规制定等开展综合评价,并明确评价结果使用办法。2 .加快培育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多元市场主体。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PPP)等方式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供给。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量化指标,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持提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和企业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
9、发展。3 .丰富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内容。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各类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承接精神障碍康复工作。通过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质量、数量要求以及服务期限等内容。根据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精神障碍患者的不同需求,设计专门的康复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效果。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丰富完善服药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职业能力训练、居家康复指导等基础服务内容,不断健全满足全面康复需要的服务网络。4 .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形式多样化。根据康
10、复对象个性需求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日间训练和职业康复服务、过渡性住宿服务、居家支持和家庭支援、同伴支持、患者家属专家交流互助等多种形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探索建立过渡性住宿机构、农疗站、工疗站、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康复会所等多样化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不同的专业人才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大力开展职业康复训练,主动链接爱心企业和残疾康复项目,为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庇护性就业和社会竞争就业岗位,积极正面宣传就业典型案例,提升社会知晓、认可和接纳度。(四)开展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1.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专业人才挖掘使用。大力培育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
11、队伍,动员组织具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用好用足精神科医师、康复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医师、护士、社工等专业技术人才,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人力支持。到“精康融合行动”结束时,精神障碍社区康熨服务机构中具有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心理健康相关专业学历的从业人员应占30%以上。依托县级技术指导服务中心,建立“精康融合行动”专家指导组,对服务机构广泛开展技术指导、评估督导和培训示范工作,不断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2 .强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从业人员督导培训。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宣贯,指导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从业人员根据实际
12、需要接受岗前培训、集中培训I、跟踪督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由县级技术指导服务中心对康复机构负责人和骨干人员培训,直接服务人员每年至少接受20小时的精神障碍康复专业知识培训,从事评估转介工作的社会工作者须经过精神障碍康复需求评估能力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能力,保障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效果和质量。推动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理念、评估和转介列入精神科医师和护士培训内容,促进精神障碍诊疗和康复服务衔接。3 .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人才保障水平。从事社区医疗康道和护理指导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承接服务项目的康复机构或社会组织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或章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根据实际建立日常岗位
13、服务评价和激励保障制度,对满意高、口碑较好、康复效果好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优秀人才在职称评定或技能评定上给予倾斜考虑,实行体现专业服务价值激励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鼓励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投保雇主责任险,为员工投保意外伤害保险、职业责任保险。(五)拓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可持续发展保障行动。1 .强化政府政策引领推动作用。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县残联等部门通过统筹现有资源,积极支持”精康融合行动实施,在政府购买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人才引进和培训I、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 .引导社会资金筹集和使用。推动实施”精康融合行动过程中,引导鼓励爱心
14、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公益捐赠,支持符合条件且认定为慈善组织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社会服务机构依法取得公开募捐资格,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落实慈善捐赠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提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六)实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支撑体系优化行动。1 .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记录和监管制度。建立服务记录和统计报告等运行监管制度,引导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采取信息化、电子化方式适当记录服务过程,作为监督依据。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专业人才队伍稳定性、团队管理专业性、服务质量可控性、资金使用合规性等监管。通过设立监督电话、公众号等方式,为
15、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提供监督渠道,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改进服务。2 .发挥正面宣传和社区支持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的作用,通过社区精神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政策宣传、公益广告等方式,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社区居民接纳精神障碍患者。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融入服务,推动其参加社区活动,构建社区关系网络。加强对城乡社区组织的指导,经常性走访了解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情况,帮助链接本地社会救助、残疾人福利政策、职业康复等社会资源,改善患者家庭经济状况。三、保障措施(一)明确部门职责。成立由县民政局局长任组长,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县残联等部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和工作
16、人员为成员的“精康融合行动工作专班,切实加强部门协作,统筹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整合和集中使用相关部门的资金、政策及设施等资源,确保精康融合行动”有序推进实施。民政部门负责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推进精神障碍治疗、康复有机衔接和转介,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广泛开展。财政部门负责加强资金保障,三年内用于支持残疾人福利项目的福彩公益金重点向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倾斜。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纳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提供精神卫生医疗服务和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促进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康复衔接。指导医疗机构将精神障碍患者康夏评估情况及建议告知患者及监护人,引导其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并将有关信息上传至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实现与全国转介信息平台共享。残联组织负责积极反映精神残疾人诉求,维护精神残疾人康复权益,将精神障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