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船遗址的当代符号价值与传承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船遗址的当代符号价值与传承策略.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宝船遗址的当代符号价值与传承策略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江苏考察时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J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世界本质上是人的经验凝聚与交织的符号世界。通过符号生产者的活化实践、他者视角的文化解读与传播以及地方社会环境的变迁,长江以其蕴含的独特文化符号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框架,进而塑造并传播了具有长江流域独特印记的文化形象。宝船遗址是长江文化体系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研究其在长江文化符号中所承载的价值内涵,不仅有助于在学理层面建构和丰富长江文化符号谱系,而且有助于在实践层面提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传播路径与传承策略,
2、增强中华文化标识在全球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一、宝船遗址:作为郑和航海壮举的集体记忆长江文化是长江流域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传承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总和,是以符号形式来表现、保存、传播、延续的文化体系。南京文化涵盖了历史、山水、区域、人文等内在要素,承载着开放、创新、包容、进取的文化价值与深厚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明智慧,彰显了中华文化兼济天下的宏大格局和与时俱进的时代追求。作为以实物见证“郑和下西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宝船遗址,承载着我国海洋探索辉煌成就的历史图景、包容开放的合作精神、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活动等丰富的集体记忆。长江南京段是郑和下西洋
3、的地理起点。长江作为我国最长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托,是连接内陆和海洋、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南京是长江中下游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整个长江流域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有5000多处,南京境内就有200多处。夏商时期,长江流域人类活动的兴起和演进为南京地域文明体的生成创造了条件。历史上,南京凭借拥江达海的独特地理区位倍受历代统治者重视,长江护佑并丰富了南京文化。明朝时期,南京首次实现了跨江发展。1405年,郑和船队从南京龙江关出发,经长江下游入海,开启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程。郑和七下西洋,以大量的中国丝织品和瓷器等换取珍珠、玛瑙、香料、药材等海外各国的土特产品,
4、为我国手工业品生产开拓了国际市场,矍富了长江流域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郑和七下西洋以“共享太平之福”为理念,以宝船与友谊将遍访的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成了文明互动的共同体,是我国古代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如明永乐六年,明成祖朱棣按照滓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体魄托葬中华”的遗愿,将其礼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永乐二十一年(M23年),西洋、古里、苏门答腊等16国1200余名使臣随郑和船队来中国参观访问,这些均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宝船遗址是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壮举,这次前后持续几十年的航海事业在国内外留下了许多遗迹,国内主要分布在南京、太仓、长乐等地。南京是
5、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下西洋的宝船主要在南京龙江船厂打造,所用物资也主要在南京采办。因此,南京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遗址、遗迹最为丰富,主要有马府街、龙江船厂、静海寺、天妃宫、大报恩寺、净觉寺和郑和墓等。其中,位于南京城西北(今南京鼓楼区)的龙江船厂始设于洪武初年。据李昭祥龙江船厂志记教:船厂厂址东抵城壕,西抵秦淮街军民塘地,南至留守右卫军营基地,北到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张田。如此规模巨大的船厂,在当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考古发掘发现,龙江船厂的七个船坞现在仍依稀可见。2005年,南京市政府在龙江宝船厂遗址上,建成了一座融旅游、纪念、展览、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遗址性公园,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文化休闲空间
6、,而且通过展览等向人们展示了郑和下西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并提高了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明交流互鉴意识。二、宝船遗址在长江文化谱系中的符号价值长江文化符号是指在长江流域空间内彰显地域特色的独特符号域,代表着长江文化的核心特征和精神内涵。宝船遗址作为长江文化意义的重要教体与形式之一,以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工匠精神等独特的影响力和辨识度,成为长江文化谱系的重要符号之一。宝船遗址连接了国内与国外,展现了中国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国责任和担当。长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长江文化传承的是国家精神,彰显的是国家形象,体现的是大国担当。从历史视角看,宝船遗址担负着和
7、平外交的重任,为南京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灯塔城市”,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传播和平精神夯实了基础。自古以来,南京凭借通江达海的地缘优势和十朝都会的政治优势,成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唯一的都城、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和出发地。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七下西洋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使臣、商人等纷纷来华,我国纺织技艺等输出国外,频繁的中外文明交流促进了海上交通的繁荣。据记载,仅明朝永乐年间,中国就出使61人次,各国来使318人次。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与始发地,是航海宝船的主要建造地,当时的龙江关是郑和船队下西洋的第一关。至今,南京依然保存有以宝船遗址、天妃宫等为代表的中外和平交往遗址。
8、以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大航海,记录了我国睡邻友好、文化交流、传播文明等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早期行动,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探索未知、追求和平的宝贵精神,强化了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石。宝船遗址贯通了历史、现实与未来,在传承工匠精神中担当起国家标准制定者的重要角色。南京曾是明代中国的船舶制造中心,建于14世纪末的龙江船厂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皇家造船厂,其遗址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系列遗产中唯一的造船厂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代造船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船遗址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蕴含着中华民族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文化基因
9、。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们以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个个伟大的工艺品和建筑物,宝船遗址就是鲜明的例证。早在600多年前,龙江船厂就是我国造船工业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并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生产标准。史料记载,龙江船厂发明的纵桁压梁受梁技术解决了纵向强度问题,峰房结构等解决了抗沉能力问题,耻龙骨等解决了纵向和横向的减摇问题,传统捻缝技术等解决了全船抗渗防漏问题。这些造船工艺与制造标准达到了当时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国内外船厂执行的“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龙江宝船遗址出土的古船构件、舵杆、船板、造船工具等文物,证实了龙江船厂在精益求精、传承工匠精神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是勇于
10、进取、敢于创造、严谨认真、坚韧不拔、追求卓越民族气质的最好注脚,为助力制造强国建设、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提供了历史借鉴。宝船遗址涵养了理想与信念,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宝库之一。“江河互济”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长江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宝船遗址既是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也是涵养国家理想与信念的重要载体。宝船遗址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景点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功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具有强大
11、的文化感召力和包容性。宝船遗址在有机整合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天妃宫、静海寺等遗迹,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红色场馆以及滨江自然风光带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解古代航海技术、中外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和文化遗产。宝船遗址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承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海洋探索精神与开放包容胸怀。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迹和航海科技成就,举办各类文化节庆、学术论坛等活动,能够激发民众对国家航海史、古代科技文明的自豪感,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提供具象的文化符号,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涵养共同理想信念提供文化载体。三、宝船遗址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传承提升宝船遗址在长江
12、文化符号谱系中的影响力,发挥其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应坚持国家站位、深化文旅融合、构建长江文化IP体系,以凸显其在长江文化传承中的符号示范效应。坚持国家站位,将宝船遗址打造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保护传承的示范点。一是建构以文化资源为主体的整体遗产保护格局。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为引领,强化宝船遗址这一文化标志物的建设,加强与国际文化遗产组织的合作,提升宝船遗址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宝船遗址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整理,夯实长江文化保护传承根基。二是优化宝船遗址公园特色空间布局。组建一支包括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化遗产专家、城市规划师等多领域专家的研究团队,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海丝文化保护与展
13、示”项目中丰富宝船遗址公园文化内涵,形成具有示范价值、可复制、可推广的历史文化资源“活化”路径。三是创新宝船遗址符号的传承模式。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立宝船遗址数字化平台,制作包括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宝船遗址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虚拟现实、蜡强现实等技术创新宝船文化的互动体验模式,拓展宝船遗址及其文物的数字化展示、传播、体验水平,增强宝船遗址这一文化符号的吸引力。深化文旅融合,将宝船遗址塑造成展示丝路精神与和平发展理念的重要基地。一是加强宝船遗址公园与周边相关文化空间的联结,增加公众对宝船遗址公园的关注度。加强宝船遗址与周边文化机构、博物馆、艺术机构的合作,将宝船遗址建成集文化
14、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文化空间。提升宝船遗址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上的效度。二是强化历史文化与和平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融合,增强宝船遗址的文化内涵与影响力。以宝船遗址为基点,将宝船蕴含的文化内涵融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将宝船遗址嵌入“一带一路”旅游线路;将宝船遗址蕴含的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开放包容态度与周边的红色文化相结合,建设一批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研学基地,放大文化资源的外溢辐射效应,以文化旅游消费提升宝船遗址公园的品牌影响力。三是加强宝船文化与生态文化的融合,激发长江文化传播新动能。打造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和生态教育实践
15、基地,开发结合宝船文化和生态元素的模拟航海探险之旅、生态科普教育等互勤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中既了解宝船的历史与功能,又增强其生态保护意识。构建文创体系,将宝船遗址构筑成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聚焦“高峰作品”创作生产,形成一批文艺IP。围绕郑和下西洋、渡江纪念馆、下关商埠开放等历史史实,以“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紫金山文学奖”等国家和省级奖项为引领,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形成一批饱含文化底蕴且具有市场潜力的文艺IP。二是实施“宝船遗址IP孵化计划”,开发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创产品。充分利用文博场馆优势,推动宝船遗址公园与旅游、影视、游戏、网络文学等行业广泛互联和深度融合,开发一批体现宝船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文创1P。不断更新和创新IP内容,引入新的元素和故事线索,保持宝船IP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三是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机制,形成一批文旅资源IP。举办以宝船为中心的文创产品研讨会,鼓励参与者根据IP形象和故事情节开发文创产品、手办、卡牌游戏、密室逃脱等衍生产品,增加宝船遗址IP的市场价值和知名度。推动宝船遗址与企业、高校、研究院等共建长江文化数字影音等领域的人才孵化培训基地,联合开设创意IP设计、数字影音制作等课程,共同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