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上的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上的交流发言.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上的交流发言同志们:按照局党组专题读书班工作部署,由我与大家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再次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2、,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改革发展实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既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抓住关键,切实发挥党管方向的领导作用。一要把握政治属性。坚持以上率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责任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把政治建设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红色文化涵养党性,构建党员干部的道德生命和政治品格。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活动,确保有计划、有载体、有特色、有效果,促使党员干部把精神旗帜
3、举起来,以良好的状态投身改革发展。二要突出思想引领。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武装,建立“政策理论平台”,以月度视频会议和党务政工例会为载体,讲述月度党建大事,解读热点问题,传达重要精神,安排重要党建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五位一体”大宣传格局作用,围绕安全、党建、法治等重点工作,集中组织宣传报道,扩大宣传范围,突显宣传成效,形成良好的政治舆论氛围。三要突出改革发展。各级党组织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撼动各领域改革,不断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把项目推进作为抓好党建的硬指标、硬任务,用好巡察“利器”,严格落实项目推进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到点验收,严格考核,切实打通改革落地“
4、最后一公里”。二、加强廉政建设,强化纪律引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治标促进治本,以治本巩固治标,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发挥好党管纪律的领导作用。一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两个责任”工作清单,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和问责处置机制。深入开展党委巡察,重点巡察各级党组织和领导人员在纪律、作风、廉洁、选人用人、工作推进落实等方面的内容,突出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工作打不开局面等问题。完善惩防体系建设,要继续保持“不敢”的态势,推动健全“不能”的机制,着力加强“不想”的自觉,根治“为官不为”,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紧盯重点
5、领域、重大项目、重要岗位、重点人员和重大节日等敏感时期,强化廉洁提醒和风险防控,加强源头预防,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二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驭虎在人不在鞭,打铁必须自身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政治过硬、思想过硬、纪律过硬,做到工作面前敢叫“跟我来”纪律面前敢讲“跟我学”,困难面前敢喊“跟我上”,既要当好打铁人,又要做铁打的人。三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失责必问、违纪必究”。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做到平时教育不松手,适时提醒不间断,处理问题不拖延。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干部因小错筋成大错,由小问题演化为大问题。坚持惩前崽后
6、、治病救人,严格落实领导包案、“一案双查”等制度。切实加强明察暗访和审计监察,强化纠风专项治理、行政监察和效能监察,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三、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是党最基本的保证,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把好“大方向”、抓实“小活动”、搞好“微课堂”,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夯基提质”活动。把“夯基提质”活动作为推动党建“三基”落地见效、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层层压实责任,积极担当作为,通过“党建三基”带动全面“三基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三个维度,逐项寻找剖析影响决策部署推进落实、影响工作质量成效、影响管党治企
7、能力水平的突出问题,攻坚克难,弥补短板。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塑形争先”活动。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理论学习、警示教育等方面抓起,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强化党员意识、规矩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终做遵规守纪、履职尽责的表率;扎实开展戴党徽、亮承诺、争先锋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安全生产、素质提升、攻坚克难、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表率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的各项机制,抓好“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工作推进中践行“我是党员我当先”的理念,从严从实从
8、快完成各项任务,以实干赢得民心,用实绩体现作为。交流发言: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创新的根本是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以人才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以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动态调整高
9、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供需对接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具有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要素配置优等关键特征,需要在颠覆性科学认识和技术创造方面作出重大突破的学术性人才,包括顶尖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还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包括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现阶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既要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即时作用,又要发挥中小学校人才培养的后备作用,更要发挥用人主体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优化教育体系,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进
10、阶融合,坚持不懈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以全球为视野,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意味着自我隔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一要系统研究、有效借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海外引才政策,制定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体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以良好人才生态引进并留住国内外优秀人才,尤其注重引导海外留学就业的高素质人才回流。二要重点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和搭建平台体系,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创新人才需求发布形式,打造有影响力的人才需
11、求发布平台,分行业、分领域、分批次面向海内外专题推介。促进供需双方对接交流,畅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商协会、中介等联系渠道,举办承办双边多边高水平国际会议、活动,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以信任为基础,建立人才使用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的组织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也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组织化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破除“官本位的杠杆型举措,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式管理,避免对科研活动的多头检查
12、和评估。二要构建“科学家本位”的组织体系,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建立健全责任制,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持续开展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分类为思路,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必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建立目标导向的分层分类人才评价机制和动态更新调整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明确“破四唯”后怎么“立”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
13、。一要分类创新多元评价方式,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加强国际同行评价,着重评价其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评价,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同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二要分类设置人才评价周期,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评价考核周期,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以有序为目标,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流动是实现人才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
14、对人才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在城市,潜力在农村,要在新型城旗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基础上,促进城城人才合理配置、城乡人才双向流动。一要警惕非理性的城市“人才争夺战近年来,人才争夺的负面溢出效应逐渐凸显,出现了人才紧缺与浪费并存、人才供给与需求失衡等问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地方引才引智工作进行规范和引导,并对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配置进行有度的宏观调控。二要加大高科技人才向乡村流动的奖励激励力度,探索城乡人才合作、互助、共享机制,建设城乡人才交流平台,为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赋能。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