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汇编心得体会、交流发言第1篇,共7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基层乡党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基层力量。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坚定信心决心(一)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2、必由之路。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健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二)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改革是破解难题的关键。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
3、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法。乡村振兴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必须树立大局观念,统筹兼顾、协同推进。我们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处理好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乡村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与乡风文明建设等关系,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机衔接、协调发展。(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乡村振兴关系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
4、是重大民生工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深入开展学习研讨,提高贯彻落实能力(一)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除学,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首要任务是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一是要原原本本学习全会文件,深入领会全会提出的重大判断、重大举措、重大任务。二是要联系实际学,把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三是要及时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全会精神
5、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着力破解工作难题。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一是要聚焦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制约我乡乡村报兴的瓶颈制约,研究提出破解难题的改革举措。二是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各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由全面推进向纵深发展转变。三是要坚持开门问策,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三)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学习实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深入推进。一是
6、要创新学习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研讨,扩大学习覆盖面。二是要注重典型引路,深入挖掘基层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推广。三是要加强督促指导,将学习贯彻情况纳入督查内容,确保学习贯彻不走过场、取得实效。三、聚焦重点任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用新突破(一)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全会强调要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们要以此为指引,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一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二是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好农民贷款难
7、、贷款贵问题。三是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服务功能。在改革中,我们将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和具体落实工作。(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全会提出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一是要做强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要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
8、益。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对接县里的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三)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全会强调要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这为我们加强乡村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一是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完善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载体,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三是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加强乡村治理过程中,我们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模式。学习贯彻
9、全会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交流研讨发言提纲第2篇A法羔轨道上深化故革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的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
10、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XX表示,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关键是要加快立法体制机制改革。一、正确认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此,应该如何理解?“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是对新时代改革和法治关系的形象表达,也是处理二者关系的基本遵循。新时代,既要全面深化改革,也要全面依法治国,二者缺一不可。如何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一方面,“两翼”“两轮”表明二者并不相同。改革是破除陈规、破旧立新,而法治强调制度应该保持稳定,即使是“陈规”,在
11、变革之前也必须遵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然形成、法律“立改废释”受严格程序规范的背景下,改革和法治之间有时的确存在一定的张力。另一方面,“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所揭示的恰恰是改革和法治应具有统一性、融贯性。“两翼”是鸟之生命有机体的两翼,“两轮”是同一辆车的“两轮”,二者本应平衡、协调,服务于共同的目标。独翼飞不高、独轮行不远,只有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方可远走高飞,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其主题分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因此,被誉为“改革”和“法治”的姊妹篇,不仅表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意义重大,也意味着新时代推进改革必须处理好同法
12、治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切实做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保持改革和法治的平衡、协调一致。一方面,法律在没有修改废止之前,必须遵守,即使改革任务急迫,来不及修改法律,也应当由有权机关作出突破法律的授权,不得未经授权随意突破法律,即使“良性违法”也要不得。另一方面,要统筹考虑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在研究改革方案的同时一并考虑修法需求和计划,使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和进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改革和立法都要遵循法治原则、法治精神,不可偏离实质法治的轨道。二、为何强调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为什么要强调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之所以强调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是因为,一方面,改革和法
13、治本应统一,改革应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不能走偏,更不能脱轨。改革开放初期的“先改革突破,后立法固定”的改革模式,的确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但也积累了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因而进入新时代后被先立法后改革,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改革新思路所取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守法治轨道。另一方面,要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并不容易。改革是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其难度可想而知;法治是通过良法善规、权力规范制约、正当程序、妥当责任等约束权力、保障权利,其过程也必定艰难。而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不仅表现为形式上相一致,更要求实质上相吻合。形式上相一致表现为改革
14、和法律相一致,即使现行法律必须突破,也要依法经过授权,这需要高效的制度供给机制。实质上相吻合表现为改革要符合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所触及的不仅是利益的深度调整,更是观念的深刻改变和法律制度的根本变革。不仅要逐步建成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更要逐步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法治信仰普遍建立,推进制度的法律化、法律的科学化、程序的正当化、责任的妥当化和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凡此种种,均非易事。三、加快立法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首先要在“主动”“及时”上下功夫。改革求变,重机遇和效率,而作为法治的基础,法律则求稳,
15、不可避免地具有滞后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实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就要在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下功夫,突出制度供给的及时性。立法要和改革一起谋划,提前研究、摸清需求、科学规划,积极推动立法进程,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保障作用。既不能因为部门利益或分歧迟滞、延缓立法进程,更不能不担当不作为,为了试点而试点,反复试点却不推动立法固定。实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需要进一步深化立法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立法质效。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立法质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部门主导的立法体制。部门主导立法体制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部门利益法律化,以及部门利益影响导致的法律过于原则概括、
16、立法授权过多、迟滞立法进程等问题。在立法机制方面,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专家参与机制等还不健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立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快立法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的关键所在。心得体会、交流发言第3篇从二十届三中公报一发布,我就迫不及待认真学习,7月15日至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二十届三中全会政治站位高、改革思路清晰、部署明确、举措有力,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今后一个时期的学习重点。一、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举行,彰显了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深入学习总目标。会议审议通过了决定,全会公报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