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票赋与条件第二节现状与问题第三节挑战与机遇第二章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总体定位第三节基本原则第四节战略目标和任务第三章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第一节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第二节完善陆海统筹、点面结合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第三节构建两心三圈四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第四章塑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农业空间,支持乡村振兴第一节构建水土协,调、多元复合的农业空间格局第二节强化“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第三节全而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第四节县域统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第五
2、节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第五章营造湖美水清生态空间,增强“美丽江苏”底蕴第一节构建依水共生的生态空间格局第二节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三节整体保护与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第四节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第五节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第六章构建紧凑集聚城镇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一节优化带圈集聚、协同发展的城镇空间第二节引导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第三节保障城镇产业空间高质量发展需求第四节完善均等共享的公共服务空间体系第五节增强城镇空间安全韧性第六节实施“五量调节”的节约集约用地路径第七章加强陆海空间协同,努力建设海洋强省第一节强化陆海空间统筹第二节提升海洋空间的综合功能第三节落实海岛分区
3、分类保护利用第四节分类引导节约集约用海第五节开展海洋和海岸带整治修复第八章强化空间统筹,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第一节构建安全可匏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第二节建设智精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第三节形成绿色安全的能源资源布局第四节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第五节建设协同共享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第六节强化区域基础设施空间统筹第九章保护传承文化与自然价值,彰显“水韵江苏”魅力第一节整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第节系统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第三节彰显“水韵江苏”国土空间特色魅力第十章加快区域协调,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第一节推动合作共赢的省际协调发展第二节以江海河湖联动促进省内全域一体化第十一章统筹规划实施管理,
4、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XX.刖S国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空间载体。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全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落实,
5、是对江苏省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篇章,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整体谋划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我省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对其他规划涉及的空间利用提供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具有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综合性、约束性。本规划范围为全省陆地
6、、内水和海域空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需立足省情客观实际、注重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存在的问题和而临的挑战,提高规划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加快构筑江苏发展战略优势,为全省区域更趋协调发展提供空间支撑。第一节禀赋与条件江海河湖汇聚,光热水土条件优越。江苏位于江、淮、沂泳泗流域下游,东临黄海,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拥有太湖、洪泽湖等大型湖泊,河渠纵横、水网稠密。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呈现“一山二水七分田的特点。位于
7、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总体光热水土资源的时空组合相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人口、城镇密集,综合发展实力较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8474.8万人,较2010年增加608.7万人,人口密度为792人/平方千米;城镇化率73.4%,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高密度城镇网络,正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世界一流城市群。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27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12万元,在全国省份中位居第一。生态环境优美,海洋资源禀赋独特。海岸线总长852千米,滨海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海岸类型以淤泥质海岸为主,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的1/4。拥有海州湾渔场、吕四渔场、长江口
8、渔场和大沙渔场,海洋浮游动植物丰富,紫菜养殖全国领先。拥有全国第一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共26个海岛,集中分布了海州湾、辐射沙洲和长江口北支。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丰富。江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典型承载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南秀北雄、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质,是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我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专栏1全省主要自然资源总体状况土地资源:2020年,全省耕地408.51万公顷(6127.70万亩)、园地22.91万公帧343.58万亩)、林地
9、7841万公顷(1176.58万亩)、草地9.18万公顷(137.68万亩)、建设用地245.55万公顷(3683.19万亩)(以上数据含与山东省未勘定界线段涉及的92.58万亩范困内数据)。水资源:全省划分为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和长江、太湖、淮河、沂沐泗四大水系,拥有太湖、洪泽湖等湖泊154个,京杭大运河、淮河等省骨干河道723条,形成路江滨海的河网水系格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39.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的五分之一。地表水资源量年内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能源和矿产资源:全省大型矿床少,资源储量在全国排名前2位的有银包矿、玻璃用大理岩、凹凸棒石粘土、钛矿(金红石)等矿产。目前开发利
10、用的以能源、建材、化工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煤炭、水泥用灰岩、岩盐、芒硝、凹凸棒石粘土、金红石等。煤炭和铁、铜、钳、锌等金属矿产供应主要依靠省外、国外供给.海洋资源:全省滨海湿地1.13万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沿海滩涂资源丰更,面积为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沿海海涂面枳的1/4。海洋浮游动植物丰富,藻类资源品种达2(X)种以上,紫菜养殖全国领先。202()年全省海水养殖产量92.3万吨,海洋捕措产量44.6万吨。野生动植物资源:全省共有中国特有种550种,其中,特有植物468种,特有照乳动物IO种,特有鸟类3种,特有爬行动物18种,特有两栖动物7种,特有鱼类44种。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的
11、动植物有金钱松、银缕梅、宝华玉兰、天目木兰、野菱、野大豆、水藤、中华水韭、麋鹿、丹顶鹤、白鹤、长江江豚、勺嘴错、中华虎凤蝶等。第二节现状与问题江苏始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坚持把服务国家战略与推动省域发展紧密结合,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布局,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成效明显,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一体化发展成为显著特征。坚持耕地保护优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得到严格保护,粮食产量连续八年超700亿斤,并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空间质量稳中有升,长江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太湖、洪泽湖等重要湖泊以及
12、西部丘陵等重要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美丽江苏”图景逐步呈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中心城市集聚功能,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明显加快,地区间和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形成交通、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骨架网络,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深入实施以提升节地水平和提升产出效益为主要内容的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但需清醒看到,我省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亟待协调。全省国土空间具有“多宜性
13、”,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布局与耕地分布高度重合,国土空间开发与耕地保护存在空间矛盾。城市周边、水网地区等耕地零散分布,连片程度不高,呈现“细碎化”特征,制约耕地规模化经营。部分线性基础设施建设穿越生态空间,影响生态系统完整性与连通性。保护与开发之间、不同利用方式之间矛盾依然存在。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仍然存在。与苏南地区相比,苏中、苏北地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城乡用地结构和人口分布失配,农村居民点面积占比高、布局分散、利用相对粗放,制约城乡用地整体效率提升。部分地区土地闲置、低效利用问题依然存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待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仍需提升。部分河湖湿地呈退化萎
14、缩趋势、水体受不同程度污染,水域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沿江地区重工业分布较多,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比例高,工业和港口码头对水源地保护等产生一定影响。沿江向沿海产业转移,协调适度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压力加大。湖泊富营养化较为普遍,局部有土壤污染风险,暴雨洪涝灾害、强对流天气、风暴潮等气候气象风险局部多发,国土空间安全韧性有待加强。陆海国土空间尚需统筹。陆海国土空间统筹联动不足,尚未形成统一的开发保护体系。沿海滩涂和湿地资源优势未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有待提升。陆海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海洋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较大,海岸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一定威胁。陆海交通、水利设
15、施建设衔接不足,制约江海联运效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有待健全。法规和政策标准建设还需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制度尚未形成,规划传导机制和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的全周期管理有待健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能力仍需加强。第三节挑战与机遇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江苏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指明新方向。人民对健康、绿色和自然生活的追求,要求我省更加注重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利用,守牢安全底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须由注重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品质提升作出根本转变。多重国家发展战略交汇,为江苏国土空间统筹利用保护带来新契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演进,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我省交汇叠加,为全省协调协同省际空间保护利用、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带来了更大机遇。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对江苏国土空间重塑带来新挑战。我国正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省应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肩负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重大政治责任,推动包括资源利用、产业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国防安全保障在内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美丽江苏”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对江苏国土空间高品质供给提出新要求。“美丽江苏”建设是新形势下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土空间是建设“美丽江苏”的空间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