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学习的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五普法学习的笔记.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普法学习笔记一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一、定义-它具有四个鲜明特征:(一)它具有人民性。(二)它具有政治性。(三)具有法律性。(四)它具有先进性。【二】它的基本内涵:(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一一依法治国(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一一公平正义(四)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一一效劳大局(五)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保证一一党的领导【三】本质特征(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开展的要求。(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表达了人民民主。.(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表达了党的领导原则。(四)社
2、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四】必须做到:1.依法治国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承受监视,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2.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基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3 .公平正义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
3、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抑制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4 .效劳大局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5 .党的领导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稳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
4、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念为指导,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历,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基础上形成的。它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实际情况,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开展而不断更新和深化,包括对世界现代法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符合法治国家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开展规律,是先进的、科学的法治思想和理念。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基本指导思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研究了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5、的关系,指出法律是以现实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即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又反作用于经济。这一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还认为,法律并不是超阶级的,而是统治阶段意志的表达。一定阶级的国家和法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深刻地提醒了法的阶级本质,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实践为基础。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格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经历了一个困难曲折甚至被中断的过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立法体制不断完善,立法程序
6、日益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物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速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法治建设的实践,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启示,提供了重要的经历。实践说明,推进法治化进程,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严密结合起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之下,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地进展。3、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法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从总体上看,我国古代法制是为稳固历代帝王的王权统治效劳的,人治的色彩相当浑厚: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效劳的,有其阶级性和虚伪性
7、的一面。但是,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也包括了不少民主性的内涵,是可以合理继承的。如法家提出的以法治治国,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援法断罪,罪刑法定;治法治吏,相辅相成等。中国数千年的法律文化遗产中的有益成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思想源泉。西方资产阶级在几百年的反对封建主义和稳固资本主义制度方面,也积累了不少法治实践经历,有的较为成熟,已经制度化。他们在法治理念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思想费料,如公平正义的思想、尊重人权的思想、标准和监视公权力的思想、尊崇法律权威的思想等。这些,也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我们可以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和社会制度的特点出发,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
8、和法治经历进展甄别、吸收,为我所用,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总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指导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历,批判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法治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思想体系,是科学、先进的法治理念。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立法的思想前提。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执法和司法的重要保障。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是会注意守法的必要保证。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监视的科学指导。第二讲结实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
9、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阔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展,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标准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被写入了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确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开
10、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经历过一些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法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喀方针。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把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到了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
11、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确实立,标志着我们党最终战胜和彻底抛弃了封建人治”思想的羁绊,坚决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道路,从而完成了我们党执政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转变。(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十三亿中国人民最大利益之所在。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如果社会动乱不安,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要丧失。怎样才能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呢要搞法治,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平同志就讲“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为什么搞法治才能保持国家稳定、社会稳定因为法律制定后必须公布,这样
12、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有了矛盾纠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人们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去化解,去讨回正义和公正,而不是没完没了地相互争执,或者不断找组织、找政府、找领导,永无止息。而且法律一旦制定公布后,就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有效期,法律所标准和确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自然也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开展,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社会的特续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三)依法治国是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
13、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阔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安康开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严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依法治国理念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
14、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J现实生活中,有的习惯于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不同身份的人给予差异待遇。这种思想和做法实际上是封建等级观念的剌余。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表达,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任何个人和组织,
15、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将自己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之上。那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将自己视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从基本上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我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J违法者必须受到追究是法律尊严的重要表达,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人违了法却能逍遥法外,那么,法律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就不可能树立起崇高的地位和威信。(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权威就是法
16、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社会标准,包括法律、政策、道德、习惯、宗教标准等等,都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标准和约束作用。但是,必须明确,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标准和约束作用的准则(I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标准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维护法律权威,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着全国各淀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