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禾虫套种套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禾虫套种套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水稻、禾虫套种套养(送审稿)珠海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23年12月,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公示2023年第二批拟立项珠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告,水稻、禾虫套种套养技术规范获批立项。(二)起草单位:本文件由珠海市斗门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珠海市斗门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共同参与起草。(三)具体分工:珠海市斗门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标准的牵头指导单位,主要负责本标准的总体工作方向、实施方案与基本框架的确认。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作为专业技术机构,负责本标准项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推进工作。珠海市斗门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作为本标准的主要参与单位,参与标准的调研、起草、编订与论证工作,负责组织行业及学界共同推进该标准研制。二、立项的必要性随着人口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我国粮食安全仍将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同时因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水稻生产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用工和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升,导致水稻种植效益不断下滑。我省由于人均耕地少,规模化经营大户相对少,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种粮成本高200-400元/667m与东南亚相邻国家相比生产成本高于50,特别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正式实施,东南亚大米将对我国南方釉稻区产生较大冲击,农民种根积极性将会受更
3、大影响,粮食生产将面临越来越大压力,因此,千方百计提高种粮效益和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最有效措施。提高种粮效益除了国家制定优惠政策、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打造品牌等措施外,稻田综合种养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稻田综合种养是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形成季节性的种养结合栽培模式,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优势,特别是“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因禾虫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不能施用化肥、农药,从而达到生产过程绿色、生态,生产出的产品健康、安全,生产节本、高效,而且禾虫经济营养价值高,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禾虫,学名为疣吻沙蚕(JyIsr
4、hynChUSheterochaetus),营券羊富,清香鲜美,广受食客欢迎。在珠三角地区禾虫一向被视作盘中佳肴,不少地方一直有食用及护养禾虫的传统。但是,随着咸淡水交汇的沿海或河口地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过度捕捞,天然禾虫产量逐年降低,珠三角地区禾虫野生资源逐渐枯竭,量少价高,价格高达200多元每公斤,且供不应求。禾虫也变得更加珍贵,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由于禾虫主要以有机碎屑为食,与水稻是天然共生关系,“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不与水稻争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能生产出经济价值高的禾虫,因此,发展“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可有效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开辟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新途
5、径,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对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和助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市的禾虫养殖主要是围滩粗养模式,对如何与水稻套种套养还没有规范的技术标准,很难发挥水稻和禾虫的共生共养关系,实现互赢,所以通过对水稻、禾虫套种套养技术规范的研制,推动水稻、禾虫套种套养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在提升种粮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对保护资源、生态与产业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三、标准编制原则,标准框架、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一)标准编制原则1 .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法规和规章。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充分调研了国内现有的水稻和
6、禾虫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在内容、术语上尽量与其他标准保持协调一致。2 .格式上按照GBTI.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机构和起草规则规定进行编写。3 .本着“科学、适度、可行”原则,在考虑标准的前瞻性,顾及种植者的生产实际需求,综合各方意见,确保本标准可作为监督、指导水稻、禾虫套种套养管理的依据,又可作为农户切实可行的参照标准。4 .涵盖全面,层次清晰。术语标准能全面体现水稻种植和禾虫养殖的各个环节,框架合理、层次清晰、内容全面,标准内容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有机整体。(二)标准框架、主要内容本标准分为14个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如下:1 .范围规定了水稻、禾虫(
7、疣吻沙蚕)(TyIorrhynChUSheterochaetus种植养殖场地、设施要求、土质水质要求、秧苗准备、水稻田耕整、禾虫投放、水稻移栽种植、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贮藏、收虫后的禾虫补苗等方面的技术。本部分适用于珠海市水稻、禾虫(疣吻沙蚕)的套种套养。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引用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等11条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列出了三刚节幼体等术语。4 .种植养殖场地本部分对种植养殖场地要求进行了规定。5 .设施要求本部分对排灌设施、发电设施等设施要求进行了规定。6 .土质、水质要求本部分对土质水质要求进行了规定。7 .秧苗准备本部
8、分从播种期、种子处理、育秧不等方面对秧苗准备进行了规定。8 .水稻田耕整本部分从修整夯实田埋、整地施肥、进水培藻等方面对水稻田耕整进行了规定。9 .禾虫投放本部分从投放时间、禾虫苗选择、育苗水体淡化、放养密度、水质调控、饵料投喂等方面对禾虫投放进行了规定。10 .水稻移栽种植本部分从移栽标准、起秧、插植移栽等方面对水稻移栽种植进行了规定。11 .大田管理本部分从水分管理、施肥管理、饵料管理、晒田、巡查、禾虫变态情况检查、生产记录等方面对大田管理进行了规定。12 .病虫草害防治本部分从主要病虫草害及防治原则、防治方法、主要病害的防治、主要虫害的防治、杂草的防治等方面对病虫草害防治进行了规定。13
9、 .收获及贮藏本部分从水稻收割及贮藏、禾虫收获及贮藏等方面对收获及贮藏进行了规定。M.收虫后的禾虫补苗本部分对收虫后禾虫补苗进行了规定。四、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等上位标准关系本标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五标准有何先进性或特色性目前没有关于禾虫养殖以及水稻、禾虫套种套养方面的标准内容,本标准从水稻、禾虫套种套养过程出发,对整个过程涉及的技术内容进行规范,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基础工作,有利于水稻、禾虫套种套养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更有利于促进水稻、禾虫产业发展。六、标准调研、研讨、征求意见情况1.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制定工作方案2023年6月,
10、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制定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和进度安排表。2 .收集相关资料,开展调研2023年6月-9月,起草小组广泛收集水稻种植和禾虫养殖相关的标准、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相关要求等文件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研阅和分析。3 .地方标准立项阶段。2023年9月-12月,编写小组根据标准的编制工作方案,初步确定标准名称为“水稻、禾虫套种套养技术规范”,编制小组汇总了各相关部门和水稻与禾虫专家的意见,整合已有的资料,构建和确认标准的大纲,同时经过多次分析研究、内部讨论,形成标准初稿,编写珠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建议书进行立项申报,并于2023年11月24日通过了珠海市市场监督局组织了项目立项答辩
11、。根据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公示2023年第二批拟立项珠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告本项目于2023年12月15日立项。4 .内部研讨阶段。编制小组召开多次研讨会和视频会,收集水稻和禾虫专家的相关意见,理清新术语的概念界定,保证各术语条目定义简洁、准确、无歧义。形成了本次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七、技术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标准围绕水稻、禾虫套种套养过程中涉及的种植养殖程序、方法和技术等内容进行规定,旨在通过标准的编写,促进水稻、禾虫套种套养的规范化、标准化,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禾虫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编写过程中,多次征求水稻种植和禾虫养殖方面的专家和生产企业的意见,对标准
12、中应该呈现的内容做出了充分的考量,最终形成了现文本,本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八、与国际、国家、行业、其他省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采标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或采用国际国外标准经查询有关水稻种植方面的标准有:NY/T2410-2013有机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NY/T2156-2012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NY/T1733-2009有机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T847-2004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5117-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DB2308/T171-2023水稻秧田管理操作技术规程、DB2308/T1
13、72-2023水稻高产栽培施肥技术规程、DB4414/T19-2022丝苗型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规程、DB4401/T2622024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等。本标准涉及的水稻种植方面部分内容参照了DB4414/T19-2022丝苗型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规程、DB4401/T2622024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禾虫养殖方面没有相关标准,也没有水稻、禾虫套种套养方面的相关标准内容。九、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无O十、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无。十一、贯彻地方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期和实施日期等建议本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水稻、禾虫套种套养提供指导。本标准发布后,建议开展标准的宣贯,以促进标准实施。建议相关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单位等在相关标准的编制等工作中积极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术语,同时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及时进行收集和记录,后续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标准进行修订。水稻、禾虫套种套养标准编制组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