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第二个集合”赋予坚定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求木之长者,必因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高校要引领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为丰富的思想源泉,深挖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髓,并将其创造性地
2、转化为同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文化精神。传统文化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校要基于这些关于自强不息、以诚待人、讲信修喽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为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启智增慧,激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奋斗状态和精神面貌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力量。大学生何以能够在实践中建立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强大精神力量给予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的底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马
3、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般性规律,是抓住了事物根本的真理,是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遵循。高校应引导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而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坚定文化自信,让优秀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融合,赋予了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既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懑提供了科学指引。经过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检脸的“第二个结合”能够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底气,坚定大学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自觉性和自信
4、心。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效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时期是价值现塑造与确立的关键阶段,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念养成尤为重要。高校承担着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使命任务,应利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立德”思想,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实现立德的有人目标关键在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夯实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用中
5、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明确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价值取向,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效,以实现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效,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融合。课堂教学是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铸魂育人的作用。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主渠道。一方面,要用科学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成长为人格健全的现代化建设者;另一方面,要用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染学生,以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中
6、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养成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自觉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时代使命。二是要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实效。一方面,在专业课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专业课相通,既能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亦可增强学生的专业情怀。另一方面,创建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多维度、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持续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使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效,要坚持传授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同向同行。马克思认为,思想
7、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两者在诠释实践的重要性方面高度契合,均主张像造大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一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育人环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中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以“大思政”视野构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体系。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丰富资源全方位利用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工作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得以充分彰显,不断激发大学坚定文化自信的主动追求与实践自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勺丽之花。(作者:鲍春琼,系江苏省公民道德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研究基地将的研究员)(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