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瘀法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637993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脾祛瘀法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健脾祛瘀法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健脾祛瘀法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脾祛瘀法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脾祛瘀法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健脾祛瘀法协作中药灌肠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50fRJ.doc健脾祛瘀法协作中药灌肠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作者:李大鹏宋佰玉王丽娟【摘要】目的视察自拟中药汤剂协作中药灌肠法Medicine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夹瘀证的疗效。方法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服用自拟中药汤剂并用中药汤剂灌肠,连用8周。结果中医证候积分P0.01提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3.1%,比照组有效率为82.7%,Pgt;0.01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方案在改善中医症候上有明显效果。溃疡性结肠炎(U1.CeratiVeCo1.itiS)是发生于直肠和结肠的非特异性炎症,局限于大肠粘膜及

2、粘膜卜.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但2040岁最多见。病情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笔者运用健脾祛瘀法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本病例,详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颁布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看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探讨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探讨指导原则制定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2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为四平市中医Medicine医院脾胃病科住院患者50例,其中

3、,男性32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19岁。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比照组25例,并进行均衡性检查。1.3给药方法比照组柳氮横毗咤片(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0亳克/片),用法:750室克/次,口服,每口3次。以地塞米松IOmg,盐水100m1.日二次保留濯肠。连用8周。治疗组:自拟中药汤剂(黄茂30g、党参30g、甘草15g、诃子10g.白芨10g、茯苓15g、白术10g、蕙旗仁15g、佩兰10g)(由四平市中医医院中药房统一供应),用法:200m包,口服,2包/日,中药汤剂(三七6g、金钱草15g、虎杖15g、地榆15g、补骨脂10g,黄苓10g)100m1.口二次保留灌肠,连用8周。1.4视察指标心电图,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肠镜。1.5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或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逝,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逝,结肠镜熨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采纳SPSS16.O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满意正态性、方差齐性时用t检验,不满意时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学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