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内容.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632488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内容.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力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整合的必要前提;4、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5、“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整合教学设计:目前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

2、的教学设计理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1 .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误区误区一:部分人认为目前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根本无法实现,从保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角度看是不宜采用的。误区二: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人认为,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好。误区三:目前很多学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准备一个精品课件参加评选活动,而活动一结束就不再使用,对课堂上使用的实用型课件则开发不够。误区四:很多教师认为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较亮丽,但这往往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对学生的观察产生干扰,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2 .教学方

3、法及思想上的误区误区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误区二:错误地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1)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2)分组学习停留在形式上,存在小组任务目标不明晰,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3)忽视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误区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3 .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误区一:对网络资源过分信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误区二:为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误区三: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误区四:重视物质资源,忽

4、视人力资源。4 .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误区一:校园网建设重形式,轻效果。误区二:建设资源的比例严重失调,忽视教师培训。误区三: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理所当然,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课程体系,探索出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蓄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教学。正因为如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了我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

5、将时如何正确、科学地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和目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课堂带来的精彩,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初步探讨。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与目的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正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为一体,教师使用这一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堂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整合中作为重要工具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知

6、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这种整合是一种和谐,一重互动,而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其基本特征是它具有学科的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课堂更精彩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教学,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课程的发展,并与其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作为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的飞速发展,必须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学习环境,完善教学模式,变革评价方法。让课堂更精彩。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革新课程内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

7、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将冲击传统的课程内容,它将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还应该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下论述:“未来的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课程内容的拓展,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学习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构思,将有关的信息再组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了自己的认识方式,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同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进行交流或咨询。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正被削弱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视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课堂的可操作性强。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数字化学习。当学习目标固定后,学生可以通过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个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同是,对一

9、些复杂的问题上的解决或作品的评价等问题上,要求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观点的多个学生,在探索协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任务,网络正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最好的平台。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善了课程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带来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的革新,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学生自评),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同样,通过网络也可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了评价的过程,革新了传统的课程评价的观点和方法。三、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0、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应该创设主动学习的情景,创造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为运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择适用的信息技术。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维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

11、重视学科基本素养的培养。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方式,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特点、教法的变革要能准确把握,同时,要积极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即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由于信息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商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12、,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从点滴做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长久的、共同的努力。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切忌好高鹫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脏教训,既要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又要深刻认识学科教学的宾谛。当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的机会与时间需要再增加;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我约束能力需要再加强;有时信息资源过多耽误了学生分析思考的时间,掩盖了其过程;有时一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被忽略了等等。但是这并不削弱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起到的助推器的作用,并不影响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所占的主导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