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619983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经典的小故事都会给人带来励志的能量。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引荐的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欢送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1:陶侃励志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悠然。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熬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零一多块砖放在院子里。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每天如此,从不连续。家里人觉得惊异,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陶侃答复: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假如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

2、,陶侃最终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始终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特别珍惜时间。至于平凡人那么更应当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每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歼灭自己啊!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2:从小立志的徐霞客徐霞客6岁去私塾读书,他天资机智,最宠爱读游记,常常能在父亲的书柜里找到很多好看的书,便废寝忘食地读。有一天,徐霞客从书中看到别人游历五湖四海的事迹之后,不以为然地说:哈哈,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早晨面对大海,晚上面对苍松。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

3、亲登五岳,还要去游历海外呢!徐霞客从22岁起先出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辛跋涉,凭借一双脚走遍了16个省的山川。一路上他不怕险阻,登险峰、涉危洞,对地质、植物、气候进展了实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把他游历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的探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产。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3:好男儿志在四方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就胸怀大志,想到外面闯荡一番,但是他舍不得妻子和孩子,所以迟迟拿不定方法。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本应当趁年轻时去外面闯荡,你这样舍不得家庭,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百里奚听妻子这样说,感觉很惭愧,于是下决心出去闯荡。

4、其次天,妻子把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了为他送行。可是柴房里却没柴了,于是妻子就把门闩拆下来烧了。百里奚道别了妻儿,起先闯荡。他到过很多地方,虽然他很有才学,但是由于没有人举荐,所以他始终没有时机施展自己的才华。很快,20xx年过去了,百里奚还是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此时,秦穆公听说他很有才能,在和他一番交谈之后了解到百里奚的确是个很有作为的人,便封他为相,此时的百里奚己经七十多岁了。百里奚尽心辅佐秦穆公,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很大的奉献。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4: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机智好学,才思迅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很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特殊宠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

5、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当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特别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当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始终流传下来,成了很多父母教化子女的好例子。孔融小时候,不仅学勤奋,而且擅长思索。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肃穆地答复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子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

6、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懵正和很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子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看法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端详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惊异: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20XX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20XX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

7、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魅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机智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必需很机智。这一奇异对答,弄得陈鞋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那么聚精会神,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5:铁杵磨针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宠爱念书,时时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温煦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慨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假如成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8、。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接着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殊用功,最终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6: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起先由于学问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谨慎钻研,常

9、常关起门,单独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时时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乏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就想出了一个特殊的方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乏累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立即就醒悟了,再接着读书学。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知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时时读书到深夜,很疲乏,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

10、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难受,使自己醒悟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7:毛遂自荐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紧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选择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终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引荐说: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找寻。此时此刻还少一个人,盼望先生就以我凑足人数启程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

11、我门下到此时此刻有几年了?毛遂说:到此时此刻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刻就要显现出来。此时此刻,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由。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日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假如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最终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相互用目光示意讪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洁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特殊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子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英勇,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特殊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容许立即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民俗传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