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虞集《听雨》原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虞集《听雨》原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虞集听雨原文赏析屏风围坐霞娣舞,绛蜡摇光照荐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赏析】这首绝句为诗人虞集在朝廷任翰林官时所作.虞集于元仁宗六年(1319),诗人时年49岁,入翰林至元文宗崩(1330年,诗人时年59岁)谢病归临川”,在翰林院任职达10年之久,这也是他仕途生涯中的展后10年.从诗的内容看,当为诗人任翰林官时的中后期作品。诗人在晚直金奏殿时,因忽听春雨而勾起了思乡之情,并隐约流露出引退归乡的思想情绪.全诗较短,只有四句,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第一个层次,主要写诗人在殿内值夜的环境.头一句写诗人值夜时坐在屏风中间,两整斑白,已经是五十多岁年纪的人了.姚维为毛发细长貌,一股用
2、来形容老年人的头发,与壮年毛发黑粗有别.正因为如此,“维养又常与白字配合而合成白解疑一词,用来形容老年人的头发.人老头发首先从鬓毛白起,故日餐舞舞。第二句写红蜡(绛蜡)的烛光在夜深中摇曳到湫,暮酣指夜深.以上两句诗为我们描绘出一种死寂冷;青的环境。从空间环境看周围是宫墙深院身边是“屏风围坐”,身处重重帘簿之中.从时间环境看,诗人已进入了嬖懒的暮年,节令已是寒食前后,春寒犹在,时间是夜深(苕酣)。从亮度上看,也只有一点点绛蜡的摇光.如此一点亮光,怎能抵御夜深的漆黑呢?诗人独自一人处在这样一个时空环境里,心情上必然产生一种重压感.如此漫漫长夜,给诗人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环境.诗人在想什么呢?诗的第二个
3、层次由写环境开始自然过渡到写心境.第三句是全诗的过渡句,即由第一、二句的写环境向第四句的写心境过渡。京国指当时的国都大都(今北京市).诗人从26岁入大都为朝官,在北方生活了近三十年时间。不难想象,京国多年,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南方人的常情尽改.但是,诗人的乡音不会改.如唐代诗人贺知章,虽然“少小离家老大回,最终还是乡音无改.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江南人意识不会变,诗人的思乡情不会变.所以,诗人在“忽听春雨之后,自然会忆江南“忽听二字不可忽略,极富感情色彩。从前三句看,诗人的反思是深沉的,心情是郁闷的,乡思是浓烈的.忽听使诗人的感情来个大转变,于寂贯中忽然听到春雨来临的惊喜之
4、情跃然纸上,使其精神为之一爽。色调也开始由暗淡变为明快,这是给诗人带来向往、希望、思念的春雨.诗人忆江南,不仅仅是因为春寒犹在的北国比不上杏花春雨江南,而主要是因为诗人年纪老大、仕途坎坷诗人在翰林时承顾问及古今得失,尤委曲尽言“,”谏或不入,归家悒悒不乐”.一些同僚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谗言一时不能奏效,则相与摘集(虞集)文辞,指为讥讪.在此种情况下,诗人时时想退出政坛,告老还乡.元史虞集传中随处都有虞伯生欲以此去尔、以目疾乞解职、“欲谋南还等记载.忆江南并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游子思乡,主要的还是厌倦官场、退隐归乡思想的自然流露。所以最后一句诗为全诗的眼,是全诗的关健所在.这一句写得非常含蓄,包容量很大,给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