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 甘春33号》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品种 甘春33号》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麦品种甘春33号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任务来源:本标准是根据2023年8月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3年度第3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要求(计划编号:2023-T-226),依据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令第26号)有关规定,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侦量和水平,按时完成小麦品种甘春33号标准制订任务。初稿编制阶段:甘春33号是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以甘春24号/甘春20号为母本,以34th-163/张春I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系统选育,2022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220008。
2、2019-2020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87千克,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3.7%。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6.50克,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4.65%O适宜在甘肃省河西水地品种类型区域种植。为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甘春33号在我省春小麦生产中的增产增收作用,保护新品种权,保证品种应用中的真实性和纯度,根据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文件精神,由甘肃农业大学提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负责起草完成了小麦品种甘春33号地方标准草案。本标准制定得到甘肃省丝路寒旱农业专项“春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的资助,由司二静、王化俊、汪军成、姚立蓉、张宏、马小乐、孟亚雄、李葆春
3、、杨轲、马增科、陈一酉、李鹏程和郭铭负责起草完成,其中,司二静主要负责主持标准起草、标准文本撰写;王化俊、李葆春主要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相关标准文件的引用和品种田间试验数据分析整理,孟亚雄、马小乐、汪军成、姚立蓉、张宏、杨轲、马增科、陈一酉、李删程和郭铭主要参与品种检验检测数据的收集整理。意见征求阶段:为了编制好小麦品种甘春33号技术规程,2023年8月2024年6月,为突出地方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时效性,确保所起草地方标准能更加适宜小麦品种甘春33号的生产实际,加快该品种的推广示范。起草小组根据GBZT1.1-2020的有关要求,按照标准编制的基本规定,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和调查研究,
4、查阅最新关于小麦生产方面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资料。对甘春33号的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料粒品质、产量结构、栽培技术要点和适种区域等方面的试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力求准确无误。本着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宗旨,在充分征求我省小麦育种与生产方面的专家、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地方标准小麦品种甘春33号(草案)讥之后,将形成的标准相关文件提交到甘肃省粮食油料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2023年度第3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在2023年8月2024年6月,广泛征求了包括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植保植检站、甘肃省种广总站、甘肃省农科院和甘肃农业大学各单位在内的47家科
5、研单位与企业专家意见,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我们乂对标准草案条款和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修订。专家提出的主要意见包括文本前言、补充和修改相关条款、范围格式的修改、文本单位的统一、数据核对及相关指标的具体化等,现已采纳此类建议,并对文本相关内容和条款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形成送审稿,移交甘肃省粮食油料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上征求意见一个月,无意见。(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标准编制原则:在标准编制中遵循了便于识别品种种性和利于推广新育品种相结合的原则。一是甘春33号的性状描述统一采用行业数据描述规范进行描述,编制的标准具有严谨性科学性;.是立足我省实际,既以
6、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需要为目的,更以市场需要和提升春小麦生产水平为目标,编制的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品种甘春33号的术语和定义、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籽粒特性、产量结构、品质性状和适宜种植区域、栽培技术要点。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甘春33号品种各项技术指标主要来源于2004年2022年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育种资料、甘肃省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调查统计结果资料,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测试测定品质分析资料和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鉴定资料。其中品种来源来自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春小麦育种系谱:植物学特征和经济性状资料主要根据黄羊育种试验点试验结果和甘肃省春小麦
7、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确定,根据两年全省多点区域试验结果数据确定各个性状变动幅度:品质特性采用甘肃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的检测结论;抗病性(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采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抗病性检测结论;抗旱性、抗倒伏性根据甘肃省小麦区域试验和黄羊育种试验点试验结果确定。(三)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春小麦新品种甘春33号是甘肃农业大学于2004年用甘春24号作母本,甘春20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择优良后代的优良单株作为母本,于2008年用34H163/张春1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之后根据育种目标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至2013年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要求,性状整齐致的株
8、系,系谱号为08-036-428-146,2014年2015年进行新品系鉴定,新品系代号甘春5813,2016年2017年参加新品系产量比较试验。2018年申请参加甘肃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并开展栽培试验,确定试验播种时期、播种量、施肥量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2014年2017年参加了新品系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2014年2015年该品系在品系鉴定试验中平均亩产达623.7kg,较对照甘春20号增产14.2%;2016年2017该品系在品系鉴定试验中平均亩产达611.2kg,较对照甘春2()号增产15.8%,2018年在大田扩繁中表现高产。2019年2020年参加了区域试验:2019年甘肃省西
9、片区试试验6试点中5点增产,1点减产,亩产量水平分布范围为447.80681.41kg,平均亩产541.9kg,比宁春4号增产4.30%,居参试品系第4位。2020年区试试验6试点中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537.89kg,比宁春4号增产3.09%。2021年参加了生产试验:6试点中5点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增幅为1.1210.35%,1点减产3.99%,平均亩产496.50汕较对照增产4.65%。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对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经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连续两年(2020年、2021年)鉴定,表明甘春33号在兰州温室进行苗期混合菌接种鉴定,在甘谷试验站进行成株期自然发病鉴定,
10、该品种苗期对白粉病混合菌表现感病、成株期对白粉病表现为中抗。经在兰州温室进行苗期混合菌接种鉴定,在甘谷试验站进行成株期分小种及混合菌接种鉴定,结果甘春33号对当前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混合菌表现为慢锈性。2019年对其品质进行了测试,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甘春33号容重826g1.,籽粒含粗蛋白(g100g,干基)14.14g,湿面筋(14%,水分基)含量29.3%,沉淀值(14%水分基)30.5m1.;赖原酸(干基04%,在粉质仪参数中面团形成时间4.2min,面团稳定时间5.6min,最大拉伸阻力为226EU,延伸性为188mm,面头总评分为83分,面条总评分为8
11、5分。本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来源于以上实验数据的总结和分析,对加强我省小麦新种选育,选育出适合在我省小麦主产区种植的广适、丰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提升我省小麦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没有冲突。(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2023年8月2024年6月,广泛征求甘肃省种子总站、省植保植检站、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农科院和甘肃农业大学等各单位在内的科研单位、科研院校、企业等共47家单位的标准修改意见,并整理形成小麦品种甘春33号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
12、表,统计出47家院校;企业共73条修改意见。主要意见包括文本前言、补充和修改相关条款、范围格式的修改、文本单位的统一、数据核对及相关指标的具体化等,经过与各位专家的沟通与整理,现已对文本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送审稿。(七)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建议地方标准小麦品种甘春33号作为推荐性标准颁布实施。(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本标准主要用于小麦品种甘春33号的品种鉴别和推广。标准颁布后,转发至各级农业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等部门,使其了解标准内容,自觉地执行标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培训,确保标准实施到位。(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十)其他需要予以说明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