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新时代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山县新时代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实施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象山县新时代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9)60号)和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甬党发2020)40号)文件精神,打通象山“两山”转化新通道,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将宁波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金名片。特制定本方案。一、计划任务到2022年,全县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350个,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4条,新培育美丽乡村示范乡镇8个;组
2、织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培育小集镇式中心村3个、历史文化(传统)保护重点村1个,实施梳理式改造村庄160个,创建垃圾分类示范镇6个、示范村21个。二、创建标准(一)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街道)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街道)要求镇域内进行整体打造,行政村村村美丽,达标村100%,示范村(精品村)达到五分之一以上,梳理式改造村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街道)认定实行百分制,85分以上为合格(评价指标见附件1)。1 .全域统筹建设规划。编制完善镇域总体规划,细化各类规划,注重规划衔接和统筹。明确各类村庄的定点定位,实现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镇(乡)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和公用
3、配套设施不断完善。2 .全面开展分类创建。根据镇域内布点村庄不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创建基础,提出分类创建要求,围绕村村美丽目标,使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全覆盖,示范村(精品村)达到五分之一以上,全域提高创建水平。3 .全面实现环境洁美。镇域内村庄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实现“四无一机制二村庄实行垃圾源头分类,落实公厕“三有四无”标准,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农户受益率达80%以上。4 .全力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新型业态,把农村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商业、休闲娱乐、风味美食、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特
4、色街区。充分挖掘养生、养老、健身、休闲、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5 .全面提升村民素质。镇域内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及农资、金融、商贸、邮政等各类服务网点布局合理。镇一级建有综合文化站、图书馆等,群体活动丰富多彩。注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无群体信访及重大刑事案件发生。(二)乡村振兴示范带按照有“一个规划、一条干线、一个主题、一链产业、一批美村”要求,突出主题策划、特色营造、节点建设、景观提升等,注重结合乡村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旅文等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内涵,全面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认定实行百分
5、制,85分以上为合格(评价指标见附件2)。1.主题鲜明。按照“一带一主题”的要求,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提炼特色鲜明、体现乡村韵味的主题,编制示范带规划和实施方案,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带,避免同质化。示范带内行政村不少于5个,起点至终点不少于10公里,有可看、可学、可复制的亮点项目3个以上,其中产业类亮点项目占比不少于30%o2,产业优。按照“业态新、主体活、产品优”要求,发展农业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融合产业等新业态,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建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成后符合A级以上旅游景区接待能力,年接待游客
6、10万人次以上。3 .环境美。梯度推进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山林生态景观优美,河道沿线实现“水清、岸绿、流畅、景美”,主要交通道路、村入口、房前屋后有绿化景观带,美丽田园品牌响亮,路况良好、干净整洁,农房整齐、有序、美观。示范带区域内美丽乡村不范村(精品村)占25%以上,美丽乡村达标村占100%,美丽庭院占50%以上,森林村庄覆盖率30%以上,垃圾分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4 .乡风好。县级以上文明村创成率85%以上,常住人口500人以上行政村文化礼堂覆盖率100%,创成善治示范村1个以上。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制度,将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写入村规民约,全年没有出现移风易俗违例现象,
7、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信访和无重大矛盾纠纷。5 .百姓富。各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高于当年所在区县(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平均增速,农村居民收人高于所在区县(市)当年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增速,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年增收10%以上。(三)小集镇式中心村以小集镇式中心村建设为载体,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集聚类村庄和集中居住区建设。小集镇式中心村认定实行百分制,85分以上为合格(评价指标见附件3)。1.人口集中。根据不同特点和发展基础,编制完善村庄发展规划,明确村庄发展类型及功能定位,采用土地置换、农地流转、村庄撤并等办法,引导人口向村庄
8、中心区集聚。常住人口一般在3000人以上,村内最大居住点人口应占村总人数的30%以上。2产业集聚。突出村庄发展功能,引导符合发展导向的产业在村内集聚,推动以主导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培育集聚,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链、产业群,实现周边村庄带动发展。大力发展村域经济,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3.要素集约。高起点全域规划、高标准全域设计、高效率全域整治,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集约化配置,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空间形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的系
9、统性重塑和综合集成创新。4,功能集成。村内道路通达,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搭架整齐有序,污水、公厕、垃圾治理设施配套完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建有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社区服务。区域党建联盟创新发展,探索建立“网格+党建”模式、“四个平台”与“最多跑一次”联动机制,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四)梳理式改造村以拆、改、建、保相结合,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稳步推进梳理式村庄改造。梳理式改造村认定实行百分制,85分以上为合格(评价指标见附件4)。1 .拆。大力开展农村拆危房,拆违规、废弃构筑物,拆去村庄破败
10、、破旧、零乱的面貌,拆出村庄建设新空间、拆出绿化彩化用地、拆出村内道路通畅、拆出村内停车泊位。2 .改。深入实施改路、改水、改厕、改绿等工程,村内道路通达、主要道路硬化,道路两边停车港湾设置合理美观。饮用水达标提标改造率达100%,雨污水分流。无露天粪缸(池)、旱厕和简易棚厕,无害化户厕全面普及,落实公厕“三有四无”标准和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开展村道旁、河岸、房前屋后绿化美化。3 .建。因村制宜,引导农户选择单户改建、连片联户改建翻建或整村整拆整建等模式,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完善,能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污水、公厕、垃圾治理设施配备合理,运维管理正常。4,保。重视
11、传统特色的村庄肌理与乡土建筑,保护、延续村庄特色风貌。利用陈破旧瓦、竹子、山石等就地就势取材,物尽其用,建设农村特色景观。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功能,保持乡村自然景观。(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街道)辖区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省级1个(含)以上、市级3个(含)以上。年度省级垃圾分类提升村任务原则上向示范乡镇(街道)集中,垃圾分类示范乡镇(街道)创建以“六有”和“四分四定”为评价标准。创建认定实行百分制,85分以上为合格(评价指标见附件5)o1 .落实“六有”要求。垃圾分类示范乡镇(街道)要有组织机构、有保洁队伍、有处理设施、有经费保障、有工作制度、有治理
12、实绩,做到因地制宜、源头减量、综合利用、科学治理。2 .建立“四分四定”体系。建立分类投放定时、分类收集定人、分类运输定车、分类处理定位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实现应收尽收、应分尽分、日产日清、长效管理。3 .完成“四率”指标。镇域内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10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以上。4 .坚持创新发展。深度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探索垃圾智能分类模式,实施智能投放、定点定时投放等试点。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新技术新机制新业态,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和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确保农民可接受、操作较容易、环境效益好。
13、(六)县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县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主要围绕“底色清、特色明、成色足”要求开展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评价实行百分制,85分以上为合格(评价指标见附件6)。1 .底色清: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成效显著,河房路田等公共区域、私人区域的长效保洁机制均有效落实,村庄整体面貌保持整洁有序;较好完成梳理式改造和立面改造等工作,村内基本无残墙破壁、破旧房屋,开展空中管线整治,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农村公厕、生活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实推进,工作开展情况在测评打分中稳定处于全县前列;村庄路网结构清晰合理,停车设施、休闲公园、文化活动等设施配套齐全。2 .特色明:结合村庄自然肌理和发展实际,落实规划设计
14、引领,高质量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总体打造能体现乡土味、设计感、辨识度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村庄绿化美化彩化工作较好落实,成功创建县级美丽庭院精品村,以进村道路、环村道路、河道两侧等重点部位都开展了景观化改造;按照特色发展思路,打造乡村产业、历史文化、文化创意等多种特色主题村庄。3成色足: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高于同类地区平均水平,农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同类地区平均水平;乡村治理成效显著,乡村“德治、法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特色显现,列为省级善治示范村庄;农村公共服务健全,纳入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或建有村级卫生室,村民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文化、体育、娱乐健身设施完善;班
15、子团结和谐,小微权力运行规范,无群体信访及重大刑事案件发生。(七)县级美丽乡村特色村县级美丽乡村特色村创建首要展现村庄良好的人居环境,其次要充分挖掘村庄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的产业优势等方面,从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特色鲜明、基层基础扎实开展创建。县级美丽乡村特色村评价实行百分制,85分以上为合格。(评价指标见附件7)1 .村容村貌整洁。深入开展“三清三整四提升”,整治村庄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涂乱画及乱扔垃圾等脏乱差问题,全面实现房前屋后无堆放物、村庄道路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农田无废弃物,高质量提升垃圾分类、厕所服务、庭院美化、文明生活水平,建立稳定
16、的保洁队伍和长效管护机制;消除村庄黑臭水体,基本完成村庄绿化美化彩化,实现干净整洁有序。2 .基础设施完善。全面推进污水、厕所、垃圾三大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接户率达80%以上,终端处置设施运维规范;无露天粪缸(池)、旱厕和简易棚厕,规范化公厕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常态化运维管护达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面落实,农户知晓率、准确率达到80%以上。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村庄管线合理布局,无私拉乱挂,能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3 .村庄特色鲜明。充分利用特色农业、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条件,明确一个及以上展现村庄特色亮点主题。打造一个地质地貌、水域气候、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成规模的参观点,或历史遗存、民俗风情、民族艺术等人文资源具有原真性的参观点,或特色农业规模集聚发展且观赏性较强的参观点等明显彰显村庄特色主题亮点。4 .基层基础扎实。村级党组织被评为“三星级”以上党组织。以村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