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摘要: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还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些问题困扰着师生。于教师而言,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全班讨论?是否需要搜集课外资料以求解粹关忱词:小学教学好问题可见,判断个问题是否是好问题很有必要。在学生的视角下,好问题与难问题并不对等,好问题的出现绝对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能仅靠教师预设,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呢?好问题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潦,之后仍需要寻求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好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想法与教材给出的结论不同时,进行的追问:好问题还可以是对看似常见的问题进行背后深层次的
2、剖析与探讨卜面就以自1.1.教学经历淡一谈。今年教了一年级,反思这学期的教学中,这几种问题给我和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种,问题解决方法多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到很多种方法:第二种问题的答案开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有不同的答案:第三种,来自于孩子心里的雕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真正的疑问。一、问题解决的方法多样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多样,那么不同的孩子会选择不同的方法,在课堂的交流中,学生会吸收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并会用在不同的问题中。比如一年级上册问题:林林看一本书,上午从第10页看到第18页,林林上午一共看了多少页?从课堂反馈中发现孩子们的方法非常丰富,给/我很多惊喜,I可样也给孩子们带来
3、了很多惊喜和营养。方法一“我是看直尺的,从10数到18,一共9页“方法二“我是数的,从10数到18,边数用手指计数,一共9页”方法三“我是写下来的,从10写到18.写完再数一共有9页”方法四我是这样想的,10到18就是数。到8,。到8就是9页”方法五”我是列式算的,18-101.=9方法六也可以这样列式,18-9=9”这些方法都是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同的方法体现不同孩子的不同思维方式,而I1.每个方法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比如方法一,看尺子来数很方便,接下来的学习中发现很多孩子在解决其他题目时也学会了这种方法;方法二比较实用,一年级很多即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来计数。方法三把这些数写下来,对于一年级孩
4、子来说更直观,不容易数错.方法叫用的是之前的经验,0到8就是9个,这个孩子的思维应该属于比较活取的。方法五有点难,但是以后到高年级遇到的数都是大数,此时只能用方法五,因此我请这位孩子解择了这种方法,希望孩子们能渐渐理解并接受这种方法.方法六是这个孩子听完方法五自己想出来的式子,这就是学习也是进步。虽然这道题经过这样的处理,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但是听到这么多宝贵的想法,让我感到很值得,这样的问题就很有意思。每一个孩子说完都会很有成就感,每一个孩子听完也会有很多收获,而且每一种方法都很有价值,可以应用到更多的问题中。对于一年缎孩子来说学习解题的方法比讲更多的题更重要,今年第次教一年级,孩子们比较能接
5、受新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你给孩子什么他们就能吸收什么,工作这么多年都是半途接班,相比而言,一年级孩子是白纸,吸收起来更纯粹,当孩子形成思维习惯后有些方法很难再改变.因此对丁一年级课堂,像这样解题方法的教学非常有意义。二、问三的答案开放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刚开始学习数学,那么数学课堂教什么,不只是加减法的技能,还有解题的方法,还有数学思维的培养。开放性的问题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比如()+28,()可以填几?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是这样的问现答案是开放的,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答案,那么在课堂交潦中,如果就止于答案的交流,那么这样的问题价值就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课堂上我让孩子
6、自己说答案,请了几个不同的孩子说了不同的答案和思路,大部分孩子都是正向思维,想1.+2=3,38:或者想5+2=7,78。此时我问孩子到底可以填哪些数呢?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会关注到有序,从O开始,按顺序找,找到rO到5:此时我又问第二问,也就是填什么样的数?思考这个问题时孩子学会了概括,也就是填比6小的数:我乂提出第三问,这个6是怎么找到的?这个问题激发孩子们思维的进阶,进阶一,会逆向思考,只要想()+2=8.就可以知道()+24,想6+2=8,或者8-2=6,那么()里就要比6小就可以了。进阶:这里也要用到加数和和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思维要求较离,和比8小,那么括号里就比6小。我乂提出第
7、四问,()里最大填儿?最大填5。在开放性的答案中找到最大的那一个。开放性的问迤,让孩子的思维更开阔,但开放完怎么收回来,有效的收才能对孩子的思维有效的提高.三、来自核子心里的爱问在教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这一课中10()+8=10.孩子学会r用分与合的方法,想8+2=10,或者想10可以分成8和2还可以先108=2,第三种方法就是用和减加数的方法,有点难,课堂上我们在教具中理解,在情境中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和一加数=另一个加数,也让孩子在练习中说说不同的方法解题,但是课堂中有一个孩子在说方法时,他一直不愿意用第:.种方法,一直用的是分与合的方法.我以为是这个孩子不理解第:种方法,我就想好吧没关系,你就
8、用分与合的方法。当天晚上,这个孩子的家长发信息问我,老师我们家孩子说8+2就等于10啊,为什么还要用10-8=2呢?也就是说孩子学会了第三种方法,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明明8+2=10更筒便,还要那么麻烦想10-8干什么?听了孩子的提问,我也突然想到他课堂上为什么一直不选择第三种方法,因为他认为这种方法不好,不简便。孩子角度这样的提问很有道理,也很有价值,那么为什么要学习第三种方法,这也应该是孩子需要了解的的,这更是老师需要知道的。我自己之前也没有很好的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自己思考分析后,更加确定f需要学习这种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心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教数学,学生.才能学好数学,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参考文被:I.新课标小竽数竽应用趣巧解陕段人艮我方出板社2.小学教学课堂收学中学生自抹心的树立考试周刊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