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上坟都需要准备的物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元节上坟都需要准备的物品.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元节上坟都需要准备什么物品呢?中元节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其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被认为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此时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中元节的名称来自道教,道教有三官之说,三官信仰在东汉道教初创时期就已产生,约在北魏时由三官的信仰又发展为三元说。对于中元,南1微时所出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记载,中元节是地官赦罪之日,道士在这一天诵经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道藏经和修行记均认为,七月十五日是大庆之月,在
2、这个月修行,会福泽先人,修身成仙。这种说法与中国传统的孝道伦理相合,较易引发道教信徒共鸣。在唐代,朝廷遵奉老子李耳为圣祖,道教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道教的三元节俗也在民间扎根,中元这一名词也更为民间接受,成为中元节的通行名称。此外,佛教的盂兰盆节也与中元节有一定渊源。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按相关记载,从梁代开始仿行盂兰盆会,相沿发展形成习俗。佛家的救母于倒悬”观念流传到中国后,与民间的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和道家的为先人斋醮、祈祷、诵经、礼忏等思想联系起来,于是,七月十五日因适应了儒、释、道三家和民间的种种需要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节日。在古代,
3、中元节被官方认可,并成为当时的“法定节日”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节日氛围更为浓郁。中国上古时期就有迎四时之气的礼俗,而先秦时楚国就有秋祭的习俗,这可能是现在中元节的雏形。总体来说,中元节是一个融合了儒、释、道思想和民间俗信的传统节日,其核心意义在于祭祖和超度亡灵,是对中国远古时期留下来的祖先崇拜习俗的传承。经过长时同化磨合,佛教的盂兰盆会和道教的斋醮等仪式活动逐渐世俗化,成为中元节特有节俗的组成部分。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有以下习俗:1 .祭祀祖先:这是中元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糕点、饭菜等,在家中或前往祖先墓地进行祭祀,表达
4、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2 .烧纸钱:通常会烧一些纸钱、纸衣等,希望祖先在另一个世界能有足够的财富使用。3 .放河灯:人们制作荷花灯等,放入河中,寓意为亡魂照亮回家的路,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有普渡水中孤魂的意味。4 .祈丰收:中元节正值农作物成熟的季节,人们会举行一些仪式祈求丰收。5 .跳天灯:在广西等地区,有跳天灯的习俗,人们通过跳舞来祭祀祖先、祈求平安。中元节上坟都需要什么1、香烛:香烛是扫墓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不仅要在先人目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2、纸钱: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务须要焚烧干净。3、素酒:扫墓过
5、程,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4、水果点心:水果以各地时令水果为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点心可视具体情形而定。5、饭菜:以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为佳,很多人会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向孩布门讲述先人生前的事迹,让下一代勿忘祖先。6、鲜花: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清明上坟一般以菊花为宜,白色菊花尤其对景。7、包袱:包袱,即扫墓者(逝者家属)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烧包袱是祭奠逝者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包袱烧了,就是将这些物品送给了先人。不同地区的中元节习俗可能会有所差异,但都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