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课题申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课题申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的课题申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一、选题依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成为当代高校工作者必须努力践行的教育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豆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资源作为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高校育人实践的宝贵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体现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成为当下高校育人模式改革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本课题研究主要聚焦红色育人资源建设,构建“课程思政”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与人才培养方案的
2、融合路径,探索红色文化育人范式。(一)相关研究动态本课题团队通过CNKI科研成果检索统计:截至2022年3月,对“红色文化”主题下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共发现CSSCI期刊656篇,核心期刊990篇;学位论文1677篇(博士论文45篇,硕士论文1632篇)。对“红色文化资源+人才培养”这一主题进行检索,仅有CSSc1.期刊12篇,核心期刊9篇;学位论文5篇(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4篇)。从结果来看,当前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1.对红色文化育人资源的挖掘红色文化能够有效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帮助学生明确价值导向、筑牢文化根基具有重要意义(张瑜,2022
3、)过分强调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压缩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话语空间,无法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红色文化内涵的弘扬和传承,需要关注时代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胡杨,2021)。红色文化的融入能够创新课程育人模式,带给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韧自强的心理品质(赵君,2020)O2.对红色基因传承与培植模式的探索红色基因传承在实践领域的进化离不开其根植的社会土壤,传播渠道对于提升红色基因的适应性与生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细泉,2022)O红色基因的精神命脉、文化涵育需要借助传播载体,需要发挥制度优势,创新思维,为思政育人提供新方案(朱彤,曾祥明,2022),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主体载体介体构筑
4、起的策略体系,传播渠道对于红色基因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陶俊怡,2019)现有研究大多聚焦推进红色文化进高校这一举措,在资源挖掘、课程建设、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各类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目前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少,根据本课题团队长期到一线课堂考察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创建新平台、拓展第二课堂,使红色文化教学内容“实起来”、教学方法”活起来“、实践教学“动起来”的比例不足3%,上述文献调研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提供了启发。(二)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1 .学术价值本课题研究从育人为本的理念
5、出发,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内涵进行符合学生接受特点的新解读。探究将红色文化的“人,“物,事”史,髓”以红色基因方式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红色文化滋养青年心灵,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拓展研究视角。2 .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聚焦红色文化基因砸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方面面,系统总结十余年来的改革创新经验和具体做法。通过对长期探索总结的“十大”育人载体进行实证研究,在红色课程、红色科研、红色实践、红色景观、红色网络、红色心理、红色管理、红色服务、红色资助、红色组织等方面进行路径探索,创新育人范式。二、研究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贡任田,力争做到“同向同行
6、”协同效应本课题团队基于已有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实证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实践育人”主体、对象、载体、内容、环境等育人要素,创新协同培养体系,构建“1+3+4”实践育人模式,即“紧扣一条主线红色文化引领,深化三区联动校区、社区、景区实践平台,创新四类课堂一一党团理论课堂、专业教学课堂、创新实践课堂、生涯发展课堂”为一体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见下图1。图1总体框架(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探索完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高等院校“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目的、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本课题团队
7、已经初步进行“党委领导、行政牵头、教学落实、管理评估、职能保障”的联动育人机制的创新尝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由学校党委进行集中统一领导;学校行政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和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络协调工作;校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效果的反馈进行评估等,探索制度育人范式。(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基于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若干具体方法,结合红色文化的梳理,就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方法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红色文化的教育手段也应当把握时代趋势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8、课题组已经开始尝试推行“网络+红色文化”模式。利用信息化创设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使红色文化阵地形成强大的传播力、正向的引导力、广泛的影响力、可靠的公信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分析从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企业人才需求出发,在企业中表现为爱国爱家、爱岗敬业、勇于奋斗、创新创业、诚实守信。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优秀品格的员工作为支撑,因此企业要聘用具有较高红色文化素质的优秀员工,用红色基因为企业“补钙壮骨”,增强企业竞争力。红色文化所内蕴的人、事、物,更能让广大干部职工从中找寻到精神坐标和榜样标杆。企业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重视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驱动力,实现了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深化了
9、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三、重点难点(一)精准定义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内涵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必须在理论上思考明白。要努力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红色文化的本质功能,改变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刻板印象和误解,不能让学生先入为主地否定了红色文化。强化价值引领,发挥文化力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深化和拓展已有研究成果,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二)用合适的途径把好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讲解党的历史和理论,要有宽广视野和创新思维。不管是理论说教,还要选择更有说服力的事实、案例、素材、解读视角等,最终还是为了让学生理
10、解和认同红色文化,并内化为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探索”理论阐释创新”的方法,如重要范畴新释法、多维阐释聚证法、经典总结品读法、纠偏扶正归纳法、理论构建对话法、类比互鉴融通法等。同时还探索与学生“心理对接创新”的方法,如政论影视观摩法、导向教育选择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参与互动教学法、实践考察辑报法、生活艺术关联法等。(三)加强红色文化育人教体建设保障措施优化红色文化育人载体布局,促进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引导教师重视红色文化,防止出现调研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确保红色文化育人活动的实效性。高校教师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学习,增加红色文化知识储备和底蕴,转变空洞的理论说教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研,
11、播放红色电影、纪录片等,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研讨会,举办红色诗歌朗诵比赛、红色文化主题演讲、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等。创新载体形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理论知识,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深度,提高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效果。四、思路方法(一)基本思路本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三个关键问题,解读红色文化重要论述,提炼精神实质;针对现实问题,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针对现实瓶颈,探寻有效突围路径。研究思路见图2。图2研究思路(二)具体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文献,对J有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查阅、梳理和分析,认真学习吸纳前人研究的成果,并围绕本课题研究总体设想客观分析已有研究存在的不
12、足,进一步设计确定本研究的总体框架,提出研究的重点和拟突破的创新点。2 .调查研究充分利用智慧课堂、问卷星、微信调查功能,对全国高校一线进行调研,感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情,发现真问题,总结其经验。同时深入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真实了解师生关于思政课的看法。针对真问题、真想法,从实际出发寻求增强思政课质量和效果的路径和办法。3 .学科交叉研究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问题,是一个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领域,在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就必须密切结合各专业特点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视野。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法,有利于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进行全面、立体和客观的把握。4 .PES
13、T分析法该分析法适用于战略外部环境分析,为能更全面的把握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宏观环境,从政治的(P)、经济的(E),社会的(三)、和技术的(T)四方面因素展开分析。此分析方法多运用于管理领域,本研究团队希望借此方法从宏观角度系统的分析目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机遇和挑战,为本研究提供宏观构建思路。5 .行动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归根到底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本人长期主持红色文化教育课堂,时间长、课程齐、学生多,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总结,经过多次实证来完善多样的教学法。(三)研究计划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2022年9月-2024年6月,整体研究计划如下:1.在20
14、22年9月-2022年12月,系统研究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文献,特别是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改革创新的要求,完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质量和效果”标准。2. 2023年1月-2023年6月,启动对全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互学互鉴交流机制,实打实地进行一线红色文化的教学实践调查和研究。实施“红色育人课程化”和“课程育人感悟化”相结合。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情怀和社会责任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整体性设计。完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中期论文。3. 2023年7月-2023年12月,在校园文化活动实践
15、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元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设计系列学生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红色经典故事传唱、红色革命文化主题舞台剧演出、红色歌曲演唱等形式,让红色文化在校园中亮起来、活起来,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探索。4.2024年1月-2024年6月,成立“术业有专攻”的考评部门,在运行中秉承真实性、有效性、启发性原则,坚持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过程与结果等各方面全要素的协调统一,促进考核评估科学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完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报告。(四)预期成果1.撰写出高质量的研窕报告,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证研究报告报告的主体内容是全面阐释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从国家层面需
16、要制定哪些法律法规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从高校层面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什么心理,如何进行优化组合设计,效果怎么样,如何检测等,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从社会层面研究如何通过企业对红色文化人才的青睐和重用激励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之中。研究报告可以在全国高校一线红色文化教育中进行推广使用。通过大范围一线红色文化的调查,客观陈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质量和效果的现状,明确有质量、有效果的认定标准,分析教学规律。明确无效、低效、逆效的认定标准,分析教学的不足和缺陷。2.制定出融入“红色文化”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秉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打造一批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和实践品牌,选取一批红色课程优秀教师和课题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推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