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完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完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格局.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完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城市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和活跃区域,也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小区治理列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1号工程”,围绕“强基础、补短板、抓规范、促创新”的工作思路,实践推广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志愿服务+协商议事”的“三位一体”治理探索,实现资源集聚在小区、服务下沉在小区、作用发挥在小区、问题破解在小区、矛盾化解在小区的治理
2、目标,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压实党建引领责任,把准小区治理“方向盘”。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位一体”整体格局。出台瑶海区关于推广“恒通做法”加强党接引领小区治理“三位一体”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恒通小区“点上”经验转化为全区643个小区“面上”做法,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提标扩面。强化组织建设,将基层党组织向住宅小区和楼栋院落延伸,构建“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委一小区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编制小区党组织分布图,通过“一社区一张图”的形式,让小区党建工作“挂图作战”、量化推进;开展以“亮组织、亮职责、亮身份,做好开门一件事”为主题的“三亮一做”行动,制定小区(片区)党组织职
3、责清单,选优配强小区党建指导员,由街道包联领导任所联系社区党建指导员,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明确小区党组织承担宣传党的政策、服务居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共建共治等职责。建立区领导包联小区工作制度,每月深入调研收集小区问题,由区委组织部梳理分析、精准派单,相关部门及镇街归口接单办理。实施季度晾晒考评工作机制,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擂台比武”活动,通过晒成绩、找差距、学经验、理思路,以“考评组实地调研+大会述职评分+现场集体观摩+现场抽题问答”的综合评判方式每期选出3名“明星小区书记”,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抓牢在基层、落实到小区。构建群
4、众自治体系,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结合全区老党员多的特点,注重发现和培育对小区有感情、对群众有热情、对治理有激情的老党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小区治理中的作用。共摸排热心老党员1.8万余名,推动形成“小区难题大家议、群众遇事有人管、特殊群体有人帮”的自治氛围。按照“群众选、组织审、门前亮”三步走程序,选配小区楼栋长6782人,通过“串门子”“拉家常”的方式,开展信息收集、纠纷调处等工作。构建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物业企业和业主委员会联动的“一核双联”共治机制,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小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小区物业副经理的小区达到450个。以开展“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为契机,培育小区党建示范点7个、物
5、业党建示范点5个、业主委员会示范点4个,4个小区获评安徽省“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完善协商议事机制,抓准为民办事“切入点”。针对邻里矛盾、物业纠纷、设施老化等群众关切的“民生小事”,常态化开展“周四来说事”露天议事会,由小区党组织征集说事议题,采取“街道班子成员列席+社区两委主动参与+小区党组织举荐+党员群众自荐”的方式,确定议事会“说事”成员。依托“小区吹哨、我来报到”制度,区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促进问题“就地解决、协商处置”,实现“小问题不出小区、重点难点问题不出街道”。健全跟踪督办与服务评价机制,对待办事项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和“快速办+限时结”办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
6、限,推进督办与反馈。坚持结果导向,事项明确、能立即办理的,让小区群众尽快看到办理结果;情况较为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事项,研究提出具体的办理意见,及时解释说明,创造条件推动问题解决,让小区群众“信得过”。2023年以来,全区755个小区共开展协商议事920余次,解决基础设施维修、增设停车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40余件,充分营造“有事好商量”的浓厚氛围。健全志愿服务平台,奏响共建共治“主旋律”。打造让社区多个帮手”志愿服务品牌,63个区直机关、区属国有企业以及驻区单位在职党员与全区66个社区党组织结对,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发挥老工业区老党员老工人人数多、党性强优
7、势,实施“薪火永相传”工程,从劳动模范、技术拔尖人才、老厂长等遴选600余人担任青年党员导师,结对师徒1600余人,通过共同“认领一个网格、开展一次敲门行动、举行一次社区帮扶、解决一件难事”,开展志愿服务9300余次,变服务对象为工作力量。创新实践“两单五微”治理模式,在摸清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和党员能力资源清单的基础上,搭建微团队、微心愿、微实事、微创投、微网格5类为民服务载体,开发两单五微”智慧党建平台,为服务插上“智慧翅膀”。先后举办微心愿认领仪式700余场,圆梦群众微心愿12000余个。组建微团队230支,开展免费体检、”三点半课堂”等服务5万余人次,实施“暖宝幸福驿站”“温暖夕阳”“清洁
8、满屋”“老有所依”“益修哥”等公益创投项目300余个,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委书记)陆勤山来源:学习时报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典型材料*小区为老旧小区,面积约*万平方米,房屋共计*个单元,居民合计*户、且多为企业退休职工和租赁户。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小区存在“外来车辆较多,占用公共活动空间”“树枝高大,遮挡阳光”“电线线路老化,易引发安全事故”“居民与租赁户缺乏交流与认同”“居民对社区依赖度高,自主治理意识较弱”等一系列问题。2023年,*社区居委会探索形成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1254”微治理工作模式,即:党建引领一个核心,党支部委员会、居民议事会两
9、类会议,”集、形、议、办、督”的五步协商议事法,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的“四治”工作法,推动老旧小区环境不断完善,居民幸福度不断提升。一、主要做法一是党建引领为核心,凝聚多元治理合力。*社区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找”“选”“育”三步走,凝聚红色力量,发动党员全方位参与社区治理。社区两委结合*小区实际,寻找党员、选育红岩志愿者骨干、推选楼栋长、培育社会组织、联合共建单位,让多元群体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参与*小区的治理,形成治理合力。在党建引领下,小区党支部6名党员主动承担对外沟通协调的工作,8名红岩志愿者负责小区内部的宣传动员工作,社区内共建物业公司对小区问题进行技术指导,
10、社会组织积极建言献策,群策群力敲定小区整改方案。二是整合两类会议,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社区在小区层面实行“党支部委员会+居民议事会”的“两会”治理模式。党支部委员会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两委委员”、小区骨干党员等组成;居民议事会由小区党员、网格长、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居民骨干等组成,并推选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影响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居民作为议事会组长。居民议事会针对*小区内公共问题,例如小区公约、环境优化、小区安全等议题进行收集和协商;党支部委员会针对各项议题的可行性操作进行沟通确认。通过“两会”治理模式,明确了*的基层治理组织架构,拟定*居民自治管理小组章程,制定自治小组管理公约,规范议事小
11、组行为,明确小组成员任务和职责,构建起了*社区治理体系。三是五步议事为手段,解决居民老旧难题。*社区注重激发居民参与小区自治的内生动力,形成“集、形、议、办、督”的五步协商议事法,引导居民自治。一是“集民需”。通过网格员走访、社工询访等方式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并逐一收集整理分类,建立协商议事台账。二是“形民题”。带着议题台账,”党支部委员会+居民议事会”的“两会”成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各项议题的可行性,形成最终议题清单。三是“议民题”。根据议题内容,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居民议事会,引导居民充分表达建议意见,现场商议解决措施及方案,避免议而不决。四是“办民事”。创新“1+1+1”三合一模式,由党支部
12、奉头,1个议题明确1名社区工作人员落实跟进,结对1家驻区单位协助解决。五是“督民评”。落实反馈评价机制,对议题落实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居民监督、评议。五步协商议事法让昔日的旧小区逐渐变成了“新”家园。四是“四治”融合为载体,实现居民自我管理。通过志愿者积分兑换和优秀志愿者表彰活动,倡导文明新风,让居民感受到小区治理的温度。小区秩序法治。社区定期组织开展法律宣传进小区系列活动,提高居民法律素养。二、取得成效一是居民从“局外人”变为“参与者”。社区工作者用专业服务在社区和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用心、用情为居民服务的真心,从而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居民说诉求、议民事、解难题,从小区治理的“局外人”变为“主人翁”,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二是社区环境换新颜,美丽家园更宜居。在破解社区老旧难题中,社区引导各方利益主体共商共议、群策群力,以居民实际需求和切实关心事务为出发点,有效解决居民关心的“树枝挡光”“无晾晒区”“无公共休憩场所”“出行安全”等问题,让居民生活更加幸福。三是探索协商议事模式,形成协商议事闭环。从居民提出需求,到引导居民参与协商议事,最后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联动多元主体参与落实,*社区探索“邻里聚”社区协商议事基本模式,形成了社区居民议事协商的闭环管理,有效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形成社区与居民协商议事的良性循环,是居民参与家园共建共享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