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工业园区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源市工业园区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河源市工业园区发展“十四五”规划(专家评审修改稿)2021年8月前言1一、“十三五”发展回顾2(一)主要成效2(一)存在问题4二、“十四五”发展环境6(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逐步形成6(二)双区驱动效应不断扩大6(三)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释放发展红利7(四)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创造有利条件7(五)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明确8三、发展思路与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10(三)发展目标10四、产业布局导向12(一)总体发展格局12(二)园区产业定位13五、实施重点工程25)园区产业集聚工程25(一)园区空间优化工程26(三)园区科技创新工程28(四)园区平台提升工程30(五)园区融合提
2、升工程32(六)园区开放合作工程34(七)园区服务提质工程36六、落实保障措施39(一)强化组织领导39(一)加强政策配套39(三)加大要素保障39(四)完善监督机制40附件河源市工业园区“十四五”重点项目清单41前言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建设制造强国、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攻坚冲刺期,是激发工业园新一轮创新发展活力,推动工业园区迈向高质量、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园区作为我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河源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河源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市释放后
3、发地区发展潜能,大力推进东范区”弹头兵”和网个河源”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河源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作用,加快推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助推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广东省关于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为河源市8个产业园区,包括河源市高新区、源城工业园、东源工业园、和平工业园、龙川工业园、紫金_1.业园、连平工业园和江东新区产业园。规划期为2021至2025年。一、“十三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成效1、
4、园区效益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园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市高新区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源城园、东源园、龙川园、紫金园、和平园、连平园、江东新区产业园为省级”产业园。2020年,八大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481家,比2015年增加61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2.92亿元、工业增加值242.5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85.61%和86.36%,比重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4.31和8.76个百分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均领先于全市速度;实现入库税收28.35亿元,较2015年提升了33.收。2015-2020年,工业园区对全市经济稳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5、2、产业特色日益凸显叶三五”期间,我市工业园区围绕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的四新”产业的集聚发展态势进一步显著。以市高新区为引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已成规模,规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均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园区布局新一代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制造基地、江东新区生命谷小镇、中国空气能产业基地、广东省钟表技术创新专业镇、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硅基新材料产业园、东源县新材料产业园及古竹国家级眼镜生产专业镇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布局。先后申报了市高新区广东省移动智能终端(手机)特色产业园、东源
6、园广东省先进材料(硅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园、龙川园广东省安全应急与环保(空气能)特色产业园,为我市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3、园区承载功能提升“卜三五”期间,我市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投入加大,投入资金共157.3亿元,完成三通一平”而积共45.11平方公里.,2019年,市高新区等5个省级产业园获省考评优秀。发展空间逐步优化,完成全市工业园区用地情况全面调查摸查工作,整理出可盘活用地2463.69公顷,制定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产城融合加速发展,市高新区先后启动了商务会议中心、体育馆、城市滨水公园、大塘小学、市人民医院深河门诊部等配套设施项目,园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项目招商引资成效
7、凸显,落户建设投产步伐加快,T-三五”期间,全市工业园区共签约项目668个,签约金额达到1983.79亿元,其中超十亿元项目46个,累计投产项目326个,投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金额累计达到235.99亿元,较什二五”时期展现较快增长。4、产业共建深化融合2013年,深圳与我市结成了全面对口帮扶关系,共建河源国家高新区、江东新区、源城园、东源园、龙川园、和平园、紫金园、连平园等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支持共建资金27亿元。连续三年产业共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全省排名第一,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产业园区功能配套和产业项目承接能力提升。截至目前,深圳协助完成我市工业园区扩园任务18.18平方公里,深河共建程度
8、不断加深,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产业园、深圳南山(连平)产业园等深河特别合作园区建设招商工作进展顺利,圳佳光电、启圳光电、南士科技等深圳企业落户投产。5、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叶三五”期间,我市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加快,重点提升管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市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枚公章管审批、一个队伍管执法”改革试点,实行制台综合受理卡台分类审批TKJ台统T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源城工也园实行零收费区”政策,对落户产业转移园的企业,除国家规定的税贽外,不收取任何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东源工业园实施招商项目落地首席服务员制度,对落户产业园的企业实行一对一干部与企业挂
9、钩”服务工作。(二)存在问题1、产业聚集效应不强我市工业园区早期缺乏产业体系的构建,对于各个园区的更点产业专项规划和配套支持政策出台较少,政策引导作用没有凸显。目前各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的不明晰,多个园区存在多个产业并存且相互关联度不高的现象,电子信息作为多个园区的主导产业,导致各园区在项目引进和应用市场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不利于产业错位互补发展。各园区在招商引资上缺乏资源统筹、联动招商、信息共享、合力推进、利益共得等协作机制,尽管近年来全市企业引进数量不断增加,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但园区之间、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关联度不高,存在“集而不聚”的现象。2、产城触合程度不高截至目前.,我市多数县区产业园区
10、仍是城市(城镇)之外的特定区域,是单的“经济体”,存在不同程度有业无城或有城无业、产城分割的问题。中心城区以外园区离商业中心距离较远,公共交通设施不便利,园区周边的商业、娱乐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员工休闲无处去、娱乐无设施,企业普遍存在用J2难、用工贵的难题,一所中小学、一所职业院校、一家医疗卫生机构、一个生活区、一个商业区、一片公共绿地以及开通一条到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线等园区,七个一”工程亟待完善。3、用地效率有待提升我市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着土地利用效能不高,闲置用地、低效用地较多等问题,各园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已实施供地但未动工建设的工业用地等现象,处理措施有待进一
11、步完善。由于早期各工业园区未制定完善的项目准入标准,引进项目质量参差不齐,较多项目存布容积率.、投产强度、单位产值、木兑收贡献达不到现行门槛要求,亩均产值、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发展要素约束趋紧叶三五”期间,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受到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多重约束。作为广东重要生态屏障和深圳、香港等大湾区城市的水源保护地,在国家从严从紧的土地政策背景下,工业园区现可开发用地指标趋紧,存在优质项目落地难现象。县区级财政基础薄弱,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随着土地房屋征拆成本不断上升,资金缺位加大了征拆的难度,限制了园区扩园发展,影响了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进度。二、“十四五”发展环境(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
12、局逐步形成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疫情蔓延等复杂环境变化,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激发国内需求;打通国内国际市场,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带动国内产业链和价值链布国际经济体系中不断攀升。我市工业园区发展需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市场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制造实力,扎实完善园区网络设施、交通设施、生产配套、生活配套等基础建设,提升重点产业链建设水平,依托新基建”成果支撑园区建设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二)双区驱动效应“不断扩大粤港澳
13、大湾区与深圳中国特色主义先行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作为近距离接受大湾区核心城市辐射带动的地级市,已被纳入深圳都市圈范围,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全面接受双区”提升发展的辐射,以深圳为发展标杆,高质量配合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枳极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加快融入都市圈城市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机制体制有机衔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主动承接深圳、广州在产业、技术、资金等方面溢出资源,积极参与广深等大湾区发达地区错位发展产业链分工,强化产业链协调配套能力。(三)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释放发展红利面向“十四五”及更长远发展,广东省落实强核”纥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
14、”等六大工程”,着力培育IO个战略性支柱产业、1()个战略性新兴产也集群,建立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市工业园区发展应紧抓省战略性产业集群战略部署机遇,强化与双区”的产业协同,加快产业链招商,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提升我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产业集群体系。(四)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卜三五”期间,赣深高铁河源段(预计2021年通车)、双龙高铁河源段(预计2023年通车)建设提速,广河、河汕、深河等高铁线路河源段的规划建设,加速推动我市融入深圳都市圈核心区高铁,小时交通圈2021年,我市将加快形成“水陆空铁”高效联运
15、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格局,加速广河客专、韶河汕铁路前期工作推进,加快厦(汕)昆、深河、赣广、河揭高铁规划研究,加快龙寻高速、粤赣高速顺天互通立交建设,全力推动长深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河源段、武深高速连平县程岭互通立交开工建设,加快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改线工程、国道G355线紫金至市区段改建工程等22个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未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将全面提升。未来,随着我市水陆空铁”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市工业园区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成为连接骋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广深港的高快速通道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连接长三角、辐射大内陆的枢纽,为吸引和承接大湾区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资源外溢、社会服务延伸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明确国家强调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广东省为构建制造业发展新平台,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实施关于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在北部生态发展区,推动企业集中入园发展,将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园区经济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应加快落实省对于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引,河源市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叶四五”期间我市要做好工业园区叶四五”发展规划,严格按照省级园区实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加大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整治力度,提升园区生产、生活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县区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