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讲稿】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迫切关注的问题。由于青少年阶段,媒介素养尚未得到全面培养,很容易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本文梳理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脉络,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各个社会角色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信息传播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个体信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呈指数级增长。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但
2、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专业的信息传播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遵守传播的规则,这就导致网络空间成为许多社会问题滋生的场所:虚假信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网络暴力、网络诈骗屡禁不止。与此同时,让没有充分人生经验和完善媒介素养的青少年群体直接进入互联网世界,无异于在荒野丛林中“裸奔”,最后结果可想而知。正因如此,社会各界对如何全面有效地提升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日益关注。如何根据青少年的特征与成长环境,全面开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多样性,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灵活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尤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一、青少年媒介素养概述所谓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青少年正确
3、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没有媒体教育的信息时代,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媒体即便是天使也有可能变成魔鬼。”如今的媒介素餐教育已经成为传播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方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给“媒介素养”做出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也有国外学者认为,媒介素养是“在印刷媒体或非印刷媒体等各种形式媒体中获得信息、分析信息、评估信息、传播
4、信息的能力”。在国内,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普遍存在的认知是,青少年群体的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在发达国家出现较早并已相当普及,学校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与否,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青少年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目前,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大、中、小学的正规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也结合自身的国情,开始推广和普及媒介素养教育。如今不少国家都开展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针对家长、教师、学生等进行形式多样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
5、年设计不同的课程,通过媒体素养教育体系对青少年科学使用电子媒介产生了积极作用。而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才刚刚起步,因此要尽快发展中国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及时给他们补上这一课。青少年使用网络新媒体人数众多,同时对新媒体具有“高接触”的态势,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必备的沟通工具。根据2021年7月2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表明: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缸未成年人在学龄前接触互联网的比例达33.7%,未成年网民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
6、本电脑、智能手表(含电话手表)上网的比例和利用互联网学习、玩游戏、看短视频、看小说听电台/听书的比例均持上升趋势。但“高接触”并不意味着“高素养”,青少年对网络新媒体信息的理解能力、甄别能力和理性批判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7年世界儿童状况:数字时代的儿童报告指出: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塑造着青少年的生活,与他们共同成长,提供无限的学习和社交机遇;但是,也让儿童的网络安全、隐私和身心健康面临巨大风险,网络欺凌、网络依赖和“屏幕成瘾”等问题趋于严重。以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全面渗透和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极大地改变了人的行为方式。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
7、”,青少年群体自诞生起就与互联网深深地联结在一起,他们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深受网络影响。大众媒介通常被称为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是青少年了解世界、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而基于互联网的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我表达空间。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少年群体对媒介的利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网上阅读电子书、网络购物、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网上点外卖等,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的各种需求。然而,青少年对于媒介的利用在带给他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度娱乐化、浅阅读、影响现实生活交往等问题。网络时代庞大的信息量和高速的信息流,逐渐使人们对媒介信息形
8、成扫描式的浏览,特别是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媒介平台发布的信息日趋简短和“碎片化”,容易导致青少年习惯于一扫而过的“浅阅读”,从而缺乏对信息的全方位认识和深度思考的能力,长此以往很容易丧失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社交媒体的实时互动性也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依赖和沉迷,使青少年群体更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一些虚假信息、犯罪骗局,甚至会危及青少年生命安全。必须承认,青少年对互联网的媒介本质依然认识不充分,大部分人都认为网络等新媒体是有用且有趣的,但是却意识不到自己很可能会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这一事实。“媒介权力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能量覆盖着青少年的生活,改变着他们的
9、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使得青少年的思想、情感、习惯、审美等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它的俘虏:在媒体发展使得青少年收集、保留信息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信息上瘾症”“信息茧房网络孤独症”等媒介传播的衍生品扰乱了青少年的正常有序生活。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呈现出点对面甚至圈层间的发散式传播,这种充满未知可能性的交流方式,给青少年简单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丰富的新鲜感和诱惑力,因此特别容易使他们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而忽视现实生活,甚至是在与家人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时刻。二、夯实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底线:政府和机构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与宗旨在于培养成熟理性的媒介公民,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扮演着
10、重要角色。以教育部门为代表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学界的研究成果和各级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经验,借鉴先行国家行之有效的做法,并从我国教育体制的实际状况出发,规划开展各级学校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切实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在各类校园的实施。例如,在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其中提到要研制大学生网络素养指南,引导大学生养成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又下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专题教育。我国社会各界期盼国家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并设置专门条款:要求
1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提高网络素养,教育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要求中小学校应将安全和合理使用网络纳入课程,鼓励中小学校通过开设校外课堂等方式指导家长和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提高网络素养等。政府在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动过程中,除了做好“把关人”角色,严格监管媒介环境,限制某些社会舆论导向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一一将媒介素养教育以政策性的规定纳入教学体系之中。政府有必要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在信息化的时代,政府应该联合社会各部门,共同支持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全社会意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教育部门,需要做到与时
12、俱进,了解趋势,积极学习国外的好做法,制定出适合我国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计划。如何在教学体系中落实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问题,也是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候需要考虑的。例如,媒介素养教育是全国性推广还是先划定试点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经费从何而来?等等。政府还要制定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以保障各级学校在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时候有法可依。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考虑将媒介素养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或是先作为其他法规的补充条例予以推广。另外,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纂青少年媒介素养类教材、指南和相关出版物,举办青少年媒介素养研讨会等等,也都是政府层面可以努力推动的。然而,单靠政府或专家学者的努力去推行青
13、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能够造成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社会力量的参与非常重要。目前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推广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发展路径通常如下:首先,是由民间或半官方的机构推动,在某一范围内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取得成效之后,获得政府的认同与支持,最后将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做法以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借助于国内现有的半官方青少年社会性组织,例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来推广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非常可行的方式。另外,国内大学的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可以组织关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项目组;新闻传播学界的专家、学者,可以就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议题召
14、开学术会议;学界专家还可以担负起成立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专业学术组织机构的重担。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离不开媒介这一主题,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介都可以尝试将节目内容与媒介素养教育结合在一起。例如,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等也可以开发一些有关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类栏目,开辟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更大平台。三、落实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场所:学校和家庭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先驱约翰庞金特(JohnJ.Pungente)认为: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草根运动,教师是成功宣传和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导力量。对青少年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学校和教师是关键,大学、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应对媒介
15、素养教育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注重课程安排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中国的青少年媒介素券教育,在重视应试的学校教育体系中,明显不占优势。相比之下,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关注度更高。这也是亟待改进的一个环节。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导入期,主要针对幼儿时期的学生,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思维比较简单,容易受媒介信息的影响,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沟通和交流,带领他们去理解媒介信息文本,让他们领悟到媒介信息不全是真实的,明白现实与想象的差别;第二阶段是成长期,主要针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内心比较敏感,而且十分叛逆,需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让他们理解媒
16、介形式、认识媒介传播的惯例与技巧等,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存在感与认同感;第三阶段是成熟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基本上心智已经发育成熟,开始由理解媒介向利用媒介的方向转变,要达到使他们不仅能善于利用媒介获得有效信息,还能够成为信息的主导者,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就我国的国情来看,由于农村与城市的差异、中部与西部的差异、沿海与内陆的差异,完全依靠政府大规模推行媒介素养教育,大范围独立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短时间内恐怕难度不小,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逐步开展,也可以采取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让学生逐渐熟悉并接受。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并使之最终成为能正确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现代公民。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系统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能让教条主义磨灭青少年自身的理想。应该特殊情况特别对待,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既要保留青少年学生个人的特性,又要引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