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讲稿】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摘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趋势。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职业教育的深度变革与生态重塑;进行职业化探索,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重新定位职业化新特征;推进国际化发展,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赴现代化的征程中体现中国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教育新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期待。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类型,在加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使命,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强国建设,职教何为?职业教育如何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我们要把握好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把数字化作为发展新突破口,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深挖职业化新特征,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新生态,努力在实践中创新发展。一、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的深度变革与生态重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了政治、经济
3、、文化和生活等各领域,也对教育和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有人把教育数字化理解为对教育的技术赋能,即用数字技术改造现有的教学模式,如建设智慧教室、虚拟实训室等,把技术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手段,实现“数字化+教育”的模式创新。事实上,教育数字化早已超越了技术层面的内涵,其更深远的目标在于将数字技术与教育要素深度融合,实现人机融合,促进师生更好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在时空观、资源观、实践论上实现深度变革。(一)时空现:从有限时空向无限时空转变,数字化构建个性化、全民性职业教育观念教育数字化既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对未来教育的想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对个体的培养,促进人的发展。自学校教育诞生以
4、来,班级授课大幅提升了教育的效率,但学校、班级、学制、学时等时空因素的限制,让教育衍生为标准化、大众化、同一性的教育模式。教育成为在有限时空、面向有限人群、利用有限时间进行的教育。数字化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职业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全民终身教育成为可能。数字化打破时空限制,让教育面向每个个体,推动了个性化职业教育。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22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是在现有的招生考试体制下,不能回避职业教育学生考试分数偏低的现状,加上学生的个性特点鲜明,同样的教育内容面向不同个性的教育对象,班级教育在数字算法时代显得过于
5、单一与统一,缺少针对性和定制化。职业教育虽然强调通过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强化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师徒制,但是传统的学校管理和实训管理依然摆脱不了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改变同一性教育,借助数字技术对职教对象进行精准画像,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一人一张课表一份职业技能晋级路径图”,让算法助力职教学子更好成长。数字化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教育面向人人,推动全民终身职业能力的再培训。当前,新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城镇化建设催生了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传统的学校教育储备的知识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终身职业的需求。大量进入新产业从事
6、新职业的就业者需要系统全面的职业能力培训,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也需要标准化的岗位能力的培训。职业教育数字化打破了学校固定教育对象的教育模式,面向人人,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大空间”,通过深度的产教融合,把最新的岗位技能转变为数字化资源,提供给再就业需求者、技能优化需求者。比如托幼行业从业者多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虽然这一群体具备育儿的基本经验,但是在城市就业的过程,需要更高质量的托育服务水平。职业院校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发挥职业院校托幼专业师生的理论优势、讲授技能、表达技巧,打造系列托幼数字教育资源,持续开展相关从业者的行业准入的数字化教育。经数字化评价考核后,合格者颁发行业准入证书,通过数字化构建职
7、业教育全方位融入社会再就业人群的教育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中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二)资源观:从有限的职教课程转变为海量的数字资源,数字化重构职业教育的内容体系数字技术铺路架桥,只实现了技术层面的数字化,教育数字化还需要海量的数字资源于路桥上高速运转,让整个数字化系统运作起来。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时数量相对固定,课程教授的教师大多局限于校内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教师数量有限。相对固定的课程数量、课时量和教师队伍数量极容易造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脱节。数字资源构建了学习的“大空间”,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让全国的职教学子共享全
8、国双一流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优质课程资源;组建了“大师资”,汇集了全国职业院校的箜师和能工巧匠,让职教学子接受专业领域或感兴趣领域最优秀的师资;推出“大课堂”,即打破了职教学子原有学校固定课程与课时的限制,跨专业、跨领域、跨学校、跨区域、跨教育类型选择课程,真正实现按需选择,自主定制的个性化教育的目标。但是,在数字资源建设的初期,难免出现传统课堂搬上网络的问题。数字资源的建设需要在以下方面做足文章。一是与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互联互通,即数字资源的使用要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构数字化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够真正指引师生用好数字资源;二是数字资源要做好“微”文章,即改变传统课堂45分钟的标准,从网络信息接收
9、的有效性角度出发,按照知识点、问题点、技能点等,建设小而实、微而精的职教数字资源;三是做好表达方式的转变,即数字资源相较传统课堂,是海量信息中的被选择资源,如果不能生动呈现,满足学生需求,与学生产生共鸣,资源就容易被忽视,无法抵达教育对象,发挥应有价值。我们要始终明确,今天的教育数字资源是与网络热门应用的流量资源竞争,只有增加数字资源的连接性、生动性、实用性、互动性,才能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三)实践,论:从传统课堂到数字化教育,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变革关键在教师教育数字化关键在教师。有观点认为,数字化会削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事实上,教育数字化在推进教师数字素养的基
10、础上,能够推动教师在人机融合的未来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是什么、如何提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2022年,欧盟发布了“数字能力框架2.2”,从“信息与数字素养、交流与合作、数字内容创作、安全、问题解决”五个方面描述了数字化时代公民需要具备的21项能力。此前,欧盟也发布了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框架,涵盖6个领域、22种能力,包括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交流、协作和专业发展;适应资源多样性,有效选择并开发数字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善已有的评估方法,开发新的评估方法;促进学习者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个性化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习者的数字素养等。2022
11、年11月,教育部发布并实施的教师数字素养明确提出,“教师数字素养”就是“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并推出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5个一级维度,每个一级维度还包括若干二级维度和三级维度。如数字化应用就包含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实施、数字化学业评价、数字化协同育人四个二级维度标准。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以及数字化应用的不断创新,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也会不断提升。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来说,数字素养还应该包括教师所教
12、授的岗位必须具备的数字素养以及引导职教对象掌握岗位所必需的数字素养的能力。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靠个人自学,另一方面需要从人事管理的角度对包括专任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职员工进行数字素养的系统化培训,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实践中推动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化能力的快速提升。面对这场教育革命、教学革命、课堂革命,职业院校教师只有积极迎接挑战,才能够在职教改革的新征程上塑造新优势,真正成长为教育强国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担当。二、职业化探索: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新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先后出台了明确二十条改革举措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3、职业教育法,让中国职业教育走上了依法治教、依法管理的轨道。尤其是党的二十大结束后不久,出台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点明确了改革的三项战略任务和五项重点工作,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了改革的快车道和发展的黄金期。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因此,今天的职业教育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背景中重新定位职业化的新特征,找准新要求,明确新定位,才能在强国建设中展现职业教育的大担当。(一)职业教育的职业化是中国式职业化中国式职业化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职业化
14、。据2022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201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学校1489所,共计8722所。年度高职(专科)招生538.98万人,超过普通本科招生467.94万人约71万人。职业教育承担着助力更多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责任,承载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教育责任,更肩负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技能培训的使命。二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的职业化。教育部2023年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3年)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这些专业是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在科学剖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
15、关系,对接现代产业机制,服务产业基础初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基础上确定的。中国庞大的经济体系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强大教育支撑,丰富的专业布局、与地方经济的紧密关联以及随中国充满活力潜力的经济动态调整专业,都是国外不可比拟的中国职业化特色。三是德技并修的颗业化。中国式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的同时,还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大国工匠”,深挖职业精神,深耕中国职业文化,做足“大”文章,提升专技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职业教育的职业化是战略性体系化的职业化面
16、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的职业化是战略性更强、格局更大、体系更广、质量更高的职业化,必须打破“低层次”的概念。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必然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着眼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职业化。这就需要我们至少在两个方面扩展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内涵。一是提高站位,面向全局动态探索职业化。今天职业院校的职业化绝不是在传统办学基础上的深化、细化和固化,要放眼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放眼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寻找职业教育的新机遇。比如京津冀地区职业院校要深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产业布局,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要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立足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迭代,及时更新职教专业目录紧跟区域发展战略,契合发展需求,布局职教专业,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体系中定位职业教育,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二是横向协同,打造共同体聚力再出发。近年来,职业教育强化了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