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处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7月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处分规定.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处分规定尊敬的各位党员同志: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党课,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特别是关于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处分规定,以提高全体党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公序良俗是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道德风尚的简称,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党的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维护公序良俗,不得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不得在公共场所、网络空间有不当言行,造成不良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对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高度重视。一、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具体表现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在
2、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公共秩序。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打架斗殴、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2 .损害公共利益。如侵占公共资源、损害公共设施、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3 .违背社会道德。如嫖娼、赌博、吸毒、酗酒、盗窃、诈骗等行为。4 .侵犯他人权益。如侵犯他人隐私、侮辱他人人格、诽谤他人等行为。5 .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行为。二、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处分规定根据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对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处分规定如下:1.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2 .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3 .对违反公序良俗,涉嫌违
3、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如何避免违背公序良俗行为为了避免违背公序良俗行为,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学习。深入学习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了解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严重后果,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4 .提高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5 .规范行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遵纪守法。6 .加强监督。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7 .勇于担当。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公序良俗,积极参与社会道德建设。违背公序良俗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风尚,也严重影响了党
4、的形象和声誉。我们全体党员必须高度重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谢谢大家!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处分规定条例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网络空间有不当言行,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相应处分。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党员的基本义务。党员的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准对社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党员在公共场所的言行,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员以及党组织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对党员违
5、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的不当行为进行纪律约束,维护党的形象。公序良俗,是指维护国家和社会正常健康发展的秩序和道德,整体体现一个社会的一般利益和一般道德观念,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公共场所,是相对于特定的私人场所而言的,是指公共的、社会的、不特定人员可以自由进出的场所,用以满足社会公众工作、学习、娱乐等需要或者社会需求。网络空间可以被视作一种特殊的公共场所。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众之间交流、接收信息的重要场所,同样具有公共属性。这里的“造成不良影响”,一般是指由于行为人在公共场所的不当行为,引起广大群众或者社会舆论负面反映,给行为
6、人自身名誉、行为人所在的党组织和单位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损害了党的形象。执纪监督中发现,有的党员不注重党员身份和形象,在公共场所言行失德失范,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和群众强烈不满;有的在微信群转发不雅图片、视频,成为“热点新闻”;有的公开发布崇洋媚外、炫富斗阔、铺张浪费等网络信息,引发舆论炒作等。党员、干部如果存在这些行为,会带来不良示范效应,损害党的形象,应当用严格的纪律加以规制。党员、干部在社会交往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常自省自警、修身律己,自觉树立良好作风,带头维护公序良俗。党员在公共场所的不当行为,如果社会危害性较小,并且未造成不良影响,一般可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的力量来调整;如果严重危
7、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或者侵犯他人权利,国家法律已将其作为违法犯罪行为规定了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党组织可适用总则中纪法衔接条款处理;如果相关行为虽未构成违法犯罪,但造成不良影响,则应依据本条进行处分。此外,条例还在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了生活纪律的兜底条款,明确有其他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行为的,给予相应处分。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同时建设一个正气、清气、雅气、和气盎然、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个人、每个机构都既是信息化成果的受益者,同时也应是网络生态安全的维护者、自律者、“喙木鸟”。营造一种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一一政府部门依法
8、管网,加强治理;相关企业依法办网,履行好企业主体责任、社会责任;广大网民依法上网,树立底线思维、法治意识才能还网络空间以天朗气清,推动网络空间走向安全、稳定和繁荣。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处分规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和言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公序良俗都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也是党纪国法所不容侵犯的。在公共场所、网络空间有不当言行,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也触碰了党纪国法的底线,将受到相应的处分。一、违背公序良俗的界定违背公序良俗,是指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风俗的行为。在社会公共秩序方面,主要涉及社会公共
9、安全、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在良好风俗方面,主要涉及社会公共遒德、社会公共文明和社会公共健康。二、公共场所、网络空间不当言行的表现公共场所、网络空间是人们交往、言论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公序良俗的重要体现。然而,一些人在公共场所、网络空间的不当言行,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也造成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丢弃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2 .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信息、传播谣言、侮辱他人、恶意攻击他人等行为;3 .在公共场所、网络空间进行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行为;4 .在公共场所、网络空间进行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行为。三、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处分规定条例第一百五
10、十三条规定,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网络空间有不当言行,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相应处分。具体处分规定如下:1.对于公共场所、网络空间的不文明行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处分;2 .对于公共场所、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信息、传播谣言、侮辱他人、恶意攻击他人等行为,给予严重警告、降级、撤职等处分;3 .对于公共场所、网络空间进行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行为,给予严重警告、降级、撤职等处分;4 .对于公共场所、网络空间进行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行为,给予降级、撤职等处分。四、加强党纪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公序良俗意识1.加强党纪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公序良俗意识,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违背公序良
11、俗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自觉遵守公序良俗;5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防止其造成不良影响;6 .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培养党员干部的良好道德品质,使党员干部成为遵守公序良俗的模范;7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法律法规教育,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法律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五、总结公共场所、网络空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序良俗的重要体现。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风俗,也触碰了党纪国法的底线,将受到相应的处分。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先锋和引领者,更应自觉遵守公序良俗,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风俗,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