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江华长老》翻译赏析.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434257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赠江华长老》翻译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赠江华长老》翻译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赠江华长老》翻译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赠江华长老》翻译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赠江华长老》翻译赏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赠江华长老翻译赏析赠江华长老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占诗全文如下: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去岁别春陵,沿流此投迹。室空无侍者,巾展唯挂壁。一饭不愿馀,现趺便终夕。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赠江华长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由春陵移居永州的老僧人简朴的生活,白描手法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特点。团长老:对寺庙住持或德高年长之僧的尊称。但机:关键、要点。回春(chng冲)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MCju具):用麻、葛等制成的鞋。团版趺(pafu加夫):佛教徒结跳趺坐的略称,双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13偶:谐合。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成天静默不语而

2、心神安静。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屏。用餐时一粒饭都不愿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该诗是柳宗元写给一位江华籍老和尚的赠诗。他是去年才由舂陵移居永州的。全诗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明白晓畅,内容单一。想必是诗人住龙兴寺时,出入寺庙视察有感后而写。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行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行为其次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行

3、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整合理。此诗在写法上运用衬托手法。先写老僧话少心静,再写居室空荡,生活简朴,环境臼然,意在衬托“长老”内在的充溢以及对佛道的精熟。在此诗第三节以生活环境的自然幽雅来衬托主子的涵养。另外,此诗所布的虚白,如长老的家世如何,缘何而投空门,乃至姓名法号等等,读者都不得而知。诗人有意将此谈化,恰恰突显了中心内容,使熟”字成为此诗的诗眼。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长者对佛的热忱与虔诚,“长者就像是为佛而生,为之痴迷,愿为之倾尽生命的坚决执着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柳宗元的赠诗答诗,一般都是写给好友亲朋的。像此诗这样写给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

4、侣,是少之又少。究其因,大致有二。一是柳宗元其人信仰佛教,他生长在具有习佛传统的家庭。中唐时期佞佛一时成为朝野的风气,被贬地永州,麓近禅宗活动中心法照盛地衡山;被贬时湖南禅宗也正是兴盛之时,加之诗人多年居住在寺庙,被贬后心灵须要安慰,感情也需寄予。在这样的家庭、社会、居住环境以及心理需求下,很自然地就与佛教相濡以沫,水乳交融了。他热忱而真诚地探讨与宣扬佛学,以至成为中国士大夫佛教信徒的一种典型,代表了一代文人佛教理解的理论高度。习佛成为他南荒“系囚生活生命的一部分。有关情节在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中有详细的描述一一“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这样,柳宗元关注佛门僧侣便是情理中的事情。其二是长老崇佛达到了诗人心中的志向的境界:心无旁鹫,对物欲无所求,对佛理道义则孜孜以求,永不满意。这也许正是初贬永州的诗人,为打发无聊慰籍孤独所想达到的境界。总之,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老的仰慕与艳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旧疝欲罢不能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化传播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