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432482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只有把县域经济这个基本面抓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有底部支撑和坚实基础。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结合地域实际,从四个方面着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实践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济南市历城区自1987年撤县设区以来,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逐渐由传统农业大区成为济南市主城区之一,但辖区内还有266个村,近20万农村人口。进入新时代,如何既提升老城区的服务功能,又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

2、统筹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历城区把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分类谋划老城更新、新区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项重点工作”,其中,老城、新区、农村各规划了四个片区,立足地域特色、山水特征、城乡特质、产业特点,全力推动城乡空间、要素、产业、配套全面融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过去3年,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8%、5.9%、8.1%,城乡收入比由2.27:1缩小至2.12:1,好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共富”先行示范区。下一步,历城区将老城、新区、农村三个板块的十二个片区打

3、造成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在经开区、超算片区增强科技创新的带动性,在唐王“种业基地”、港九美丽乡村先行区等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性,保护好南山北水的自然生态,进一步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全域发展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发展县域经济,应积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持续迭代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0历城区曾经是济南乃至山东的重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GDP占比在2004年时高达61.8%。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全面实施,辖区内89家传统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全区面临着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风险,亟需转型升级。近年来,历城区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

4、结构“调优”的关键引擎和重要抓手,立足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等辖区一流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依托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精心谋划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过去3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下降8.7%,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2.0%,初步构接起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下一步,历城区将加快形成创新高地、构建创新体系。用好辖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济南国际陆港对外开放的平台作用,超算片区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方面的创新引领作用,经开区在传统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只有

5、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历城区充分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济南都市圈等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蹄疾步稳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国资国企、财税管理等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先后获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大力实施“智汇历城”人才集聚计划,成立“稼轩人才”集团,出台全市首个数字经济人才政策,实现人才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深度融合,全区人才总量突破27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原动力,成功入选山东省人才引领县城高质量发展试点县。锚定建设“全市第

6、一、全省最优”营商环境目标,实施一批专项行动,聚力打造供给充足的要素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开的法治环境、舒适包容的公共环境。2023年,历城区再次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位列全国第34位、全省第1位。下一步,历城区将继续强化区域经济系统谋划,更深入地服务、融入发展大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对主导产业的资源要素保障,不断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推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环境。历城是济南面积最大的主城区,也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县。辖区内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众多、省级金融机构总部聚集、各类社会群体混杂,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风险隐患点多面

7、广。近年来,历城区从整体战略角度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扎实做好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努力维护省会大局和谐稳定。及时发现处置各类网上谣言和有害信息,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从严做好金融领域风险监测和化解,扎实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持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坚持把基层治理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联合山东大学成立济南社会治理技术研究院,开发“数智历城”一体化指挥中心和“历接历办”民生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消除在萌芽。下一步,历城区将全面梳理全区安全隐患,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山东省

8、济南市历城区委书记)张军来源:学习时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擦亮“天下文枢”名片书写文化强区建设秦淮新篇章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以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为契机,全面彰显“特而精,最南京”文化底蕴,争当新时期文化传承发展“天下文枢”,全力书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秦淮答卷。先后获评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国旅游休闲街区等5项文旅国家级荣誉,荣获江苏省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旅消费示范单位等4项省级文旅专项称号。其中,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是南京市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度续历史文脉,深化地域文明探源。加强考古研究。

9、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长江文化带建设,成立秦淮文化艺术研究院,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挖掘和阐释。围绕“最风雅”古都文化核心标志区战略定位,系统梳理名人故居资源、历代文化脉络,做好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保护展示。加强长江支流秦淮河、西街越城遗址、古长千里文化遗产、窖子山古文化遗址以及历史文化地标的资源调查和文明探源,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依据。2023年12月,在西街遗址发现始建于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的“长干古城”,将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年。完善资源名录。建立秦淮区历史文化资源信息数据库,完成省级以上和濒危非遗保护项目数字化采集,开展秦淮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字化记录工程。建设全区

10、古籍资源库、地方文献缩微资源库、秦淮文化遗产标本库,完善纸质、缩微胶片和数字资源三位一体的文献保护体系。做好研究阐释。依托秦淮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动各类文化研究团体,形成秦淮文化研究阐释矩阵,完成秦淮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组织编撰秦淮文化研究丛书秦淮河志,为秦淮河著书立传。强化保护传承,促进文化遗产焕新。多措并举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制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评估制度”“老城南片区提质增效”等专项方案,构建“要素全囊括、空间全覆盖、点线面相结合”的三级保护体系,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启动濒危项目和70周岁以上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确保文保建筑完好率在较高水平。盘活文物资源,促进活化

11、利用。鼓励用老建筑恢复“老字号”,支持在老建筑植入“新业态”,运用“建筑可阅读”概念,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近”“走进”历史人文建筑,将古宅民居、文保单位、名人故居等功能向创新创意、休闲演艺等方面转化。加大非遗传承普及力度。实施制度建设、阵地拓展、数字化保护、本土人才、活化利用、品牌塑造“六项工程”保障非遗传承工作,积极创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基地,推进金陵刻经、金银细工、秦淮灯彩等重点非遗产品开发,打造“秦淮非遗游”新名片。建成秦淮区非遗馆,推进秦淮非遗馆成为南京非遗展示展销中心、互动体验中心、传承交流中心、活化利用中心。深化非遗进校园行动,在全市18所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南京白局”校际

12、联盟,搭建传承教学平台16个。编撰秦淮非遗谱秦淮灯会等非遗系列图书和南京白局秦淮灯彩等校本教材。赋能转型升级,深化文商旅融合。推动载体牵引,着力打造“城景一体、文旅融合”的空间布局。小西湖历史风貌区探索了文旅融合赋能城市更新的新路径,在保留原有建筑格局和街巷肌理的基础上,保留原住民,导人文旅业态,守住老城南烟火气,成为特色鲜明的文旅IP和老城保护更新的样板,荣获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获奖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一批国土空间规划优秀实践案例。南京城墙博物馆,全面展示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文化旅游的新地标。推动协作升级,探索建立文商旅产业联盟。突出抓好旅游景区

13、、历史街区、产业园区“三区协同”,强化产业联动。挖掘夫子庙、大报恩寺等人文景区的文化内涵,建设夫子庙国学研究中心和研学中心;挖掘夜间消费、新兴业态、展演活动等机遇,不定期推出夫子庙中秋诗会、科举博物馆现池灯光秀、状元游、门东街头表演、小西湖怀旧电影节、非遗展演、夫子庙美食夜市等沉浸式演出和体验项目。2023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8%以上。推动数字赋能,重视数字驱动及大数据运用。2023年,南京首个数字艺术馆落成;南京市博物馆、科举博物馆等6家景区与文博场馆发行系列数字藏品;数字赋能场景打造,沉浸式业态精品频出。推进文化惠民,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打造高品质文化空间,织密区、街道、

14、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区一街道一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15分钟文体图”。以区文化馆和图书馆为文化主阵营,将12个街遒文化站和104个社区文化中心作为文化分阵营,实现文化馆和图书馆街道分馆全覆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藻成率达100%。建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博物馆南院等地标性公共文化项目。加强特色文化整合打造老城南博物馆聚落,扶持民间各类专业博物馆接设,打造“最美书店”、“转角遇见”、“梧桐语”客厅等城市文化空间,姚文采故居、吴敬梓纪念馆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转角遇见文化新空间景点融合文旅新体验”案例被评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推动高水平文化共享,持续深化秦

15、淮“四季歌”、“岁时秦淮”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创新开展“游见秦淮”“悦享童年”等全民阅读活动,丰富非遗展演、民俗活动等“文化直通车”的惠民效应。鼓励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免费或优惠公共文化产品,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推出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文化高质量指标”排名位居全市主城区前列。拓展文化传播,讲好秦淮故事。形成品类完备的特色IP矩阵。成功打造以“风雅秦淮”为引领,科举、报恩、非遗、郑和文化四个子IP为支撑的“1+4”动态开放IP品牌体系。推动“秦淮灯彩”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推进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老字号春饮复活复兴,促进“秦淮画舫”数字沉浸式交互体验升级,提升“秦淮礼物”成为文创“爆款”O形成多渠道组合的立体传播格局。借助各类外宣活动和媒介合作平台,扩大文化辐射力,加强线上、线下各类平台的信息化、大数据、精准化推广,全面开启线上宣传入口,与文旅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借助省市文旅宣传平台、专业旅游平台等精准开展宣传。发挥影视、文学作品作用,创作秦淮故事系列小说,推出南京喜事夜瞻园金陵寻梦等精品剧目,形成独特城市标签。形成多领域开放交流合作。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对接国际艺术博物馆高峰论坛、名城会等文化活动,参加“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中国南京周”等高层次外宣活动,向世界讲好秦淮故事。(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委党校)王爱芳宋红晶来源:学习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