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碳达峰试点(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碳达峰试点(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国家碳达峰试点(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咚决策部署,根据国家和广东省、肇庆市关于碳达峰实施方案有关工作要求,推动肇庆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为抓手,按照国家和省、市碳达蜂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以及碳达峰试点建设有关要求,充分发挥肇庆高新区双碳基础扎
2、实化、产业结构绿色化、能源结构低碳化三大优势,创新提出“六个一政策制度,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碳达峰标杆园区、样板园区和示范园区,为肇庆市、广东省及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新区经验。(二)试点定位。本实施方案以将肇庆高新区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形成面向全国的双碳建设标杆示范园区为主要目标,以打造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水平、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动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升节能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打造碳达峰试点示范七大重点任务,为肇庆高新区未来双碳建设提供发展方向和指导路径。肇庆高新区将通过构建园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新基建基础,充分规划、建设并整
3、合园区内多种能源资源,将领先的能源监测与优化调控技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打造园区双碳目标管理与智慧能源应用服务,助力园区企业实现安全、节能、降费,协助园区培育能源互联网创新产业生态。面向园区双碳管理,形成园区多种可再生能源与多种综合能源单元的协同互济,实现园区综合能源体系的整体运行管控与智能优化调度,加速推动园区达成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将肇庆高新区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三)试点目标。到2025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
4、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和碳排放效率持续提升,形成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和模式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全社会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园区级碳达峰实现路径,为肇庆市、广东省及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新区经脸。二、主要任务(一)建设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1源端推动电力结构低碳转型。大力推动煤电转型升级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谋划开展国能(肇庆)煤电机组一期项目燃料升级改造工程,扭转高新区煤炭消费排放突出现况。大力扩增天然气消费规模,探索将气
5、电调峰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基于整县光伏开发的肇庆高新区电网规划适应性研究专题规划,推动新能源与电网统一规划、统筹建设。推进全区已建成的工商业企业厂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它公共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规划设计与改造建设,对新建建筑在立项设计阶段即推进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方案制定,积极以社区、村小组为单位进行户用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大力支持外送光伏等集中式大型新能源光伏接入高新区,重点推动四会迳口200MW集中式光伏项目接入高新区电网。2荷端服务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动交通、建筑、工商业和民生等领域实施经济性好、节能减排效益佳的电能替代方案,逐步扩大电能替代范围
6、,有序推动终端用能绿色低碳转型。依托南网综合能源肇庆分公司,打造“绿电通”智慧用能服务品牌,为高新区提供专业、权威、可靠的绿电、绿证购售服务和智慧用能节能服务。选择多能互补、调节能力强的新能源场站组织开展“新能源就地消纳“交易试点,协调用电大户在电力交易中心购买廉价绿电,优先消纳大用户在其他地方投资建设的集中式光伏项目绿电,探索肇庆高新区内企业分布式光伏自用余电廉价供给肇庆高新区内用电大户的路径。提升企业消费使用绿电的积极性,对于新入园且持有有效期内绿电交易凭证的新建项目提供绿色审批通道,对于肇庆高新区内老企业采取补贴或奖励等方式调动消费绿电积极性。鼓励第三方服务机构辅导肇庆高新区高排放用能大
7、户参与绿电交易,为用电侧企业的能耗碳排大户提供外购电力的绿电解决方案。3网端加强灵活调节资源建设。在现有国能电厂配置1OMW/5.6MWh电源侧调频储能电站基础上,推动其他常规电源配置储能。有序推进肇庆高新区独立调频100MW2(X)MWh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建设投运,并根据广东省每年需要建成交易规模所占比例的固定调峰能力,积极推动肇庆高新区完成对应比例的固定调峰储能服务合同。积极建设分布式储能项目,解决全区分布式光伏大发时段的消纳问题。规范独立储能接入系统批复管理,按照广东省独立储能电站建设规划布局指引合理、有序布局电网侧储能项目。对电力需求波动大、负荷集中在尖峰等时段的用户,推动开展冷、热、电
8、、储综合能源服务,通过“移峰填谷”平衡电网用电负荷,降损增效。开展可再生能源储能试点应用,积极配合宁德时代及其合作伙伴在高新区建设集源储荷、光储充检等用户侧储能项目,助力企业节省用能成本,提质增效。调整探索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和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营模式,推动储能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4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肇庆国能电厂二期天然气热电联产等天然气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建设完善全区集中供热管网,提高集中供热覆盖率。积极发展新型电储能,依托肇庆高新区独立调频储能电站项目及其它分布式储能项目建设,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合理布局一定规模电化学储能电站,保障全区光伏高速发展下的有序消纳。鼓励社会资本投资
9、参与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并发展社会储能。合理规划并全力推进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枢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与政府及其他充电班运营企业的协同交流合作,共同打造高新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开展源网荷储用试点工作,在原有油站、蒸汽站、燃气站、电站等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综合能源站。针对小鹏、宁德时代等大型产业园区新能源汽车停车场,联合政府、园区等相关方探索做好车、充、网V2G互联互动模式应用场景建设。支持肇庆高新区内实施以能源岛等方式进行集中供热、供冷、供电等能源基础设施集约优化改造项目,重点支持采用大型、高效、先进热源和冷源,代替原分散低效供能方式的优化改造项目。完善现有集中供热管网,提高集中供热覆盖率和服务
10、质量。5促进全区绿色电力消费。全力做好上层绿色电力政策的贯彻执行,探索构建肇庆高新区内企业、售电公司与上级绿电交易平台、外部清洁电源等对接通道,鼓励肇庆高新区内电力大用户与外部新能源发电企业协商交易,支持肇庆高新区内售电公司与新能源发电主体签订长期绿色电力购售协议。根据广东省独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细则(试行)广东省可再生能源交易规则(试行)等文件规定,推动肇庆高新区符合条件的用电企业、社会储能运营主体积极参与绿电交易。促进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进入高新区重点用能企业,加快企业外购电力低碳化。将社会储能的经济价值合理地通过绿电交易传导给社会资本储能投资收益,促进肇庆高新区社会储能投资回馈力
11、度,形成储能投资收益正向循环发展。6建设能碳在线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数字李生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关健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以肇庆高新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承载,以数字化为抓手,以电力采集数据为核心要素,捋顺电网侧源网荷储平台与政府侧源网荷储平台、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系统关系,融合能源数据、环境与经济数据。分别从源网荷储充多位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优化运行、源网荷储数字化平台、绿电交易、电能碳协同管理等方面,打造集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能源管理、能源调度、能源交易的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央管理系统,全面支撑高新区碳达峰试点建设。依托能源及碳交易平台,创新能源消费、交易、监管和融资方式。对高耗能行业企业
12、进行重点管控,全面推行能效对标,推进工业企业能源与双碳管理建设,为节能挖潜、降本增效提供支撑。(二)推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1强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推进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相关项目,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全力打造超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开发建设模式、运营管理服务、产业链打造、创新平台搭建、区位布局支撑及示范应用推广等方面进行大力创新和有效突破,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游关键装备、中游系统集成及下游储能电站等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支撑和保障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等领域高端应用的关健核心材料,培育发展实施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
13、信息技术等重大战略需要的关键保障材料。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制造等细分领域,重点发展智能测控装置和关键零部件、智能整机成套装备、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工厂)、高精密数控机床及系统、工作母机等重大设备。全力打造集芯片、软件、传感器及终端设备等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全产业链体系,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支持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技术攻关、工程研究和产品开发,鼓励引进和开发先进氢燃料电池,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建设,打造形成从电解液、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池芯、电池壳、电池保护电路、配套充电器到整车电池组产品的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产业链。重点发展技术先进、市
14、场前景广阔、竞争能力强的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及配套节能服务产业,培育开发和引进城市垃圾智能分选和处理成套装备、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综合利用成套装备以及污染检测和远程诊断系统等高端环保装备,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优化园区产业用能结构。加快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持续推进典型工业流程能源系统优化。大力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的先进生产工艺,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有条件企业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用油减量替代。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推广应
15、用电窑炉、电锅炉、电动力设备。推动工业窑炉、锅炉、电机、泵、风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加强高温散料与液态熔渣余热、含尘废气余热、低品位余能等的回收利用,对重点工艺流程、用能设备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建设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能效优化调控。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发展屋顶光伏、多元储能、高效热泵等,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3推动园区重点行业降碳。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低碳、零碳、负碳等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以金属加工、造纸等行业的重点用能单位为重点,深入开展“领跑者能效对标
16、行动,针对重点行业的主要工序工艺、重点用能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等开展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全面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有力有序推动重点用能单位“一企一策”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强化环境责任意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企业将节约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围绕主业有序发展壮大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将节能降碳与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纳入预算,保证资金足额投入。正确处理节能降碳、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4完善园区产业绿色服务。完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低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