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读书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读书报告-、我,我的自身,我的自我理解与区分“我”反映在它看到或考虑的身体、人格和依附着生命一一不知以前来自何处,也不知将去何方一一的角色,就是构成我们合成的“自身”的各个不同的自身。“自身”的对立面是“别人”这是“我”不断地把各个自身不管好坏与之对比而得的。“自我”对立的应首推“本我”或“超我”,次之则是理论所说的“环境”,简洁来说,自我的全部任务是将被动变为主动,也就是将它的对立物的过分要求加以遮挡,使它们变成意志。二、自我同一性自我同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是个体寻求内在样性和连续性的实力,也就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与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坚决而连贯的
2、意识。1、自我同一性是一个多元概念,依据ErikSon的观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D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样性(SameneSS)和连续性(ContinUity)的自我感觉和体验,以与别人对自己的样性和连续性的知觉或意识。(2)自我的一样性和连续性通过以卜.几方面表现出来:个人独特的意识感,个人在意识上对自己的独特性和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主观感受,即个体的/同感,对个体人格连续性的潜意识追求:个体与其所处的社会集体或群体在志向、价值或社会同一性上的内在一样感和一体感:自我整合的连续过程,将童年期形成的认同等阅历与吉少年期的自我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从而在个体
3、内心产生一种和谐一样的感受。(3)同性是种社会心理结构,这种结构通过自我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仿照、认同和主动的自我建构来反映社会的影响。(4)同一性也是个自我调整系统,可帮助个体指导留意、加工信息、限制意识以与选择合适的行为。简洁来说,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是个体寻求内在样性和连续性的实力,也就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与/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坚决而连贯的意识。2、ErikSon认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在不同的层面来运用以强调不同的问题,有时同性指结构,有时指过程;有时指主观阅历,有时指功能:有时指个体独特的意识感,有时指阅历连续的潜意识追求;
4、个时期指集体志向的样性,另时期指比较的差异性。Bourne(1978)对埃里克森丰白而困难的同一性概念概括出7个方面的特征:(1)发生学特征:自我同一性是儿童期的结果,是处理早期发展任务的胜利与失败;2)适应性特征:它是自我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反应:(3)结构性特征,它是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3方面因索组成的统一体:(4)动力学特征:同一性调整自我与客体、本我与超我,同性形成是一主动的过程:(5)主观性特征:它使人有种自主的内在样和连续之感;(6)心理交互的特征:相对于儿童期的依苑,出现r自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发展了与他人的关系;(7)实体的存在:同一性供应应自我和世界意义感。3,自我同性概念
5、的多方面性质:(1)同一性是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外显的和内隐的回答:(2)是在个人的过去阅历和对将来的期望之间达成的个新的统-;(3)它产生基木的一样感和连续感:(4)同性问题的回答是通过现实地评价自己的过去,思索自己的将来,尤其是应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同时探询文化和社会以与他人对自己知觉的相宜性来达到;(5)同一性整合和探询的过程围绕确定的领域发生,如职业、宗教信仰、性、政治观点;6)这一过程在各领域产生敏捷但长久的承诺:(7)从客观的角度,它保证一个人与社会有效的整合;(8)从主观的角度,它产生基本的忠实和忠诚感以与深刻的下意识的植根感、安睁感、自尊、自信和目的感:(9)同一性
6、发展的敏感阶段是青少年时期,但它是一生的追求。4、ErikSOn认为同性建构具有6种功能:(1)在个体的过去、现在和预期的将来供应主观的连续性:(2)为综合个体与父母、同辈群体的认同供应了心理机制;(3)为生活的不同方面的组织和整合供应r框架或结构,促进r行为的跨情境的样性;(4)帮助个体防止突然的不连续感的体验:(5)为社会比较供应基础;(6)为个体的生活供应方向感。据此,Waterman认为同性是最佳的心理功能,为同性危机的解决供应精神和谐状态,表现为华蜜感的特征。Waterman沿用MarCia(1966,1980)对同性状态的情感的、认知的、行为的结果的分析,但他更强调个人在特定的同一
7、性要素中承诺的投入状态,认为承诺不是【具性的,而是主动保持的承诺,是被体验为全部投入的承诺。这种体验就是个人的表现感(expressiveness),它包括投入感、胜任感、活力.感、实现感、目的感和真我感。Waterman(1990)将表现感作为同性操作定义的第三个变量,使同一性状态从4种增加为7种.Waterman的同一性概念标记者同性的探讨从早期的自我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转变为社会-认知的观点。四、生命周期:同性渐成说艾里克森借用胎儿发展的概念,认为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而开展的个进化过程。他主见,人的生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是固定地以不同的先后依次渐渐绽开的。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
8、是以自我为主导,依据自我成熟的时辰表,将内心生活和社会任务结合起来,形成的个既分段又连续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艾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种冲突或两极对立,构成一种危机。他所谓的危机事实上是指人格发展中的重要的转折点,既可能是灾难或威遇,又可能是发展的机遇。危机的消极解决会减弱自我的力气,使人格不健全,阻碍对环境的适应:危机的主动解决则会增加自我的力气,使人格得到健全发展,促进对环境的适应。他指出,前一阶段危机的主动解决会增加下一阶段危机主动解决的可能性;前阶段危机的消极解决则会缩小卜.阶段危机主动解决的可能性。他还指出,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需综合前一阶段危机解决中的主动因素和消极因素这两
9、个方面。全部的发展阶段都是依次相互联系的,最终一个阶段和第一个阶段也相互联系,例如,老人对死亡的看法会影响儿童对生活的看法。因此人的发展的八个阶段构成个环环相扣的圆圈“阶段1:年龄018个月,发展危机:信任一一不信任:品质:信任VS缺乏平安;人际交往范围:母亲。阶段2:年龄18个月4岁,发展危机:自主一一怀疑、惭愧:品质:限制,意志力VS自我疑虑:人际交往范围:父母亲。阶段3:年龄46岁,发展危机:主动感一一内疚:品质:主动VS缺乏主动并感到内疚;人际交往范围:家庭.阶段4:年龄612岁,发展危机:勤奋一一自卑.:品质:勒奋,自信Vs自卑;人际交往范围:邻居、学校。阶段5:年龄1218岁,发展
10、危机:自我同性一一角色混乱品质:获得同一性VS角色混乱和消极统一性:人际交往范围:同龄群体。阶段6:年龄1830岁,发展危机:亲密孤独;品质:爱Vs孤独感;人际交往范围:挚友、配偶。阶段7:年龄3065岁,发展危机:产出停滞:品质:关切VS自私自利;人际交往范围:同事与家庭成员。阶段8:年龄65死亡,发展危机:自我整合一一悲观:品质:容智VS悲观,无意义感;人际交往范围:全体人类。1 .基本的信任对基本的不信任:从诞生到18个月左右,这一阶段儿童最孤弱,对人依靠性最大。假如父母在此阶段蜴予扰爱和照料,婴儿就会产生信任感和平安感,反之,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关怀照看,则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不信任和担忧全感
11、。假如对婴儿的照料是有规律的,婴儿便会懂得不必担忧失去可以信任和照看他的人,但若对婴儿的照料没有规律,看法反更无常,婴儿便会产生担忧全感和焦虑。父母的心情和看法同时即响r婴儿,例如,若母亲焦虑担忧,婴儿也会感到焦虑,信任和不信任都会发生,但当婴儿形成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时,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的危机便得以解决。随危机解决而产生的是某种人格特征,这一阶段危机解决导致人格中希望品质的形成。这样的儿童敢于冒险,忍受挫折和失败,不会过多地为须要是否得到满意而忧虑。2 .自主对惭愧与怀疑阶段:从18个月4岁左右,这一阶段儿理形成很多技能,他们学会走和交谈,取自己想要的东西,限制大小便等。他可以自己确定做什么
12、或不做什么,这时便发生了与父母意愿的冲突。父母一方面要依据社会要求训练儿童、限制儿童行为,另一方面又要照看儿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限制感,假如父母过分溺爱,则简洁发展不良行为或自制力差。但若对儿童过分严厉、节制过多、指责和惩处过多,则会使儿童产生羞愧和对自己的怀疑。因此,方面应允许和激励儿童学习和做一些力所能与、有益的活动,也要对儿童的行为有确定限制,不是为所欲为,学会适应社会要求,但要避开过多责怪和惩处。当儿童形成的白主性超过羞怯与怀疑,便形成意志的特征。儿童表现出自我抑制和进行自我选择,不屈不挠的决心。3 .主动感对内疚阶段:此期在46岁间。这一时期儿童的言语更精练、思维活跃、活动丰富。他们的
13、求知欲更强并起先了创建性思维,富于想象与幻想,对四周人和事满怀新奇心,他们起先探究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个阶段,儿童进行些不同的会试,对性有特殊的爱好。假如父母激励儿童的行为和想像力,理解和引导,儿童便会发展较多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形成追求有价值的目标即所谓目的”的人格特点。反之,若父母对儿童的行为和想象力不能很好理解和引导,儿童被讪笑、挖苦、排至惩处,则难以建立自信念,产生内疚甚至罪恶感,表现出被动和倾向于按部就班的生活。4 .勒奋对自卑阶段:此期从612岁左右,这阶段的儿童大多在学习。无论是在学校或是田野、1.厂,儿童都会学习新的学问和技能以胜任工作。艾里克森认为这阶段儿童所学的重要课程
14、是体验通过集中留意和勤奋努力,完成作时的开心: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会产生一种勤奋感,为他在社会中满怀信念地寻求工作做好打算。儿童勤奋感的形成与父母和老师的看法有极大关系,假如儿童的努力得到赞许强化,勤奋感便得以发展。反之若儿理的努力得不到关切,并受到责骂、讪笑和反对,则使儿童产生自卑感和丢失信念。勤奋感也有向极端发展的危急,即儿童过高估计工作的意义,过分重视他们在学习工作实力方面的地位,认为工作就是生活,无视人类生活中其他重要方面。因而可能成为技术和工作的奴隶。所以,应当激励儿童学习驾取技能,但也不能忽视生活的其他内容。5 .自我同性与角色混乱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I218岁,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
15、渡阶段。在前面的阶段里,儿童知道他们是什么,他们可能做什么,了解适合于他们的不同角色。而在这个阶段,儿童必需思索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确定自己的生活策略,努力方向。假如儿童做到了这一点,就获得了自我同性,发展为成人。艾里克森指出:”成长中的青少年面对自己内部生理发育的飞速变更以与摆在他们前面成年人的任务,此时他们主要关切的是把他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与他们对自我的感受进行比较,以与如何将早年培育起来的技能和角色与眼前的职业联系起来。他认为:自我同性是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一种不断增加的自信念,一种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然而,青少年期是一个多事的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快速发
16、育,对性的觉醒,对自我产生新的相识,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怀疑。由此可产生角色混乱”,表现为不能很好地选择适应环境的角色,没有明确生活目标和生活的意义,不清晰自己将怎样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形成”消极同一性”,即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不予认可的角色。与自我同性发展相应的是忠诚的品质特点,忠实于自己的信念,忠实于别人,忠实于社会。与消极自我同一性相应的品质则是不能担当正常社会角色,对社会的敌意或是对帮会的忠实。艾里克森也指出影响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另外一些因素。例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政治的快速发展变更,使得吉少年早年培育的技能和角色无从适应。还有不同时代人群之间的观念差异,有一些成年人自己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