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2套(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2套(完整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2套(完整版)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远古(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 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 参见20-25页陶堀、骨哨、骨笛、陶钟(参见20-24页) 本题可分为三个点来答:骨笛、陶堀、陶钟 1973年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多件骨笛和橄榄形一音孔勋,距今约6700-7000年左右: 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港遗址发掘出至少16支骨笛,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这些骨笛大多钻有7孔,说明此时人们已对音高的准确有.定要求,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具备了有稳定结构,超出五声的音阶形态f: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
2、的两个城中个有按音孔,个无按音孔。仃按音孔的坂,可发出小三度的两个音,距今有6000年左右: 山西万荣县荆村和山西太原郊区义井村出土的城属于新石器时期的产物,荆村出土的坂,一件呈管形,无按音孔,一件皇球形,有两个按音孔。义井村出的两个i员,距今有40005000年左右:、 甘肃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出土的鱼形坂,距今有1000年左右: 陕西长安县“龙山文化遗址”和河南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均有陶钟出土,均为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钟“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乐舞 葛大氏 伊普氏 黄帝 竞 舜.禹原始乐舞(参见20-24页) 在原始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衣结合在起,是不可分离的艺术
3、形式,音乐在其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古代文献中称作“乐舞” “远古乐舞”的传说大至可分为两类: 类是以“某某氏”命名的氏族部落的“古乐”。如“朱爽氏之乐”、“伊杼氏之乐”、“葛天氏之乐”等: 另类是歌颂被尊为古代帝王或歌颂本部落图腾的古乐舞。葛天氏之乐(参见Il页) 丹氏春秋古乐篇3中记载的一个远古乐舞: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模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日载民,二日G玄鸟,三月遂草木,四日f奋五谷,五臼g敬天常,六臼达帝功.七日依帝他3,八日总肉谷之极”。 这是一部具有史诗性质的远古乐舞作品,集中反映了葛天氏部落人民对臼己部落的祖先一“载民”的歌颂,对自己部落“图腾”一“玄鸟”的崇拜以及他们对畜牧业和
4、农业生产的期望和对大自然的祈求。“操牛尾”踏歌而舞在远古乃至商代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伊舍氏之乐(参见11页) K礼记郊特牲3中记栽的一个远古乐舞: “伊喜氏始为蜡,蜡者也,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曰:土返其宅,水归其整,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洋。” 这是传说中伊菩氏部落的乐舞,叫做“蜡祭”.每年的十二月里,伊杼氏部落的人们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万物的祭礼,希望不要有地爬、水灾、虫灾,也不希望杂草和野树丛生,说明了这一氏族部落已经进入到农业生产阶段。黄帝、唐尧、舜、禹的乐舞(参见11页) 黄帝部落的乐舞叫云门3 唐尧部落的乐舞叫G咸池B 舜的乐舞叫箫韶 禹的乐舞叫大夏蜕、商、西周、春秋、故国(
5、公元前21世纪一前221年)六代乐舞、“雅乐”与礼乐音乐“雅乐”的来源、礼乐制度、专职乐师的产生和音乐机构的建立六代乐舞 云门一黄帝一祭天神 咸池一尧一祭地神 箫一舜一祭四望 大熨一禹一祭山川 大灌商祭先妣 大武一周武王-祭先祖雅乐 雅乐是周代宫廷中一种很重要的音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的内容和颂相似,所用的场合也大体相同: 小雅比较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整理或改编而成。 周代把相传为黄帝至周各代所制的“六乐”用于天子和少数侯王主持的祭祀大典和重大的安享活动中,被后世儡家奉为雅乐的典范。礼乐制度(参见13-14页) 是周代建立的一种制度,它包括乐县、舞列、用乐等,规定森严. 是以“
6、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颇为完备。乐中有“房中”、“雅”、“颂”之分,舞有“大武”、“勺”、“象”之别。 在祭祀、宴享、朝贺等场合的礼节仪式中,都规定r与之相配合的各种音乐。如祀天神、举行大飨、诸侯宴使臣时所用的音乐都有具体规定。专职乐加的产生和音乐机构的建立(参加14页) g周礼所载周朝王家音乐机构的乐官之长是大司乐,统领大师、小师和低级乐官。大司乐职掌乐律、乐教和大合乐,参加各种典礼活动。 宫廷培养人才的机构叫国子监,学生称为国子,所学内容主要有“六书”(礼、乐、御、射、数、书),音乐方面主要学习乐德、乐语、乐舞。 礼记记载:国子从13岁入学,学乐、诵诗、舞勺(韶3),成童(15岁)
7、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参见14-17页) 於寺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选集,西汉初期被统治者尊其为儒家经典之后,被称为诗经. 据记载,诗共收编了诗311篇,全都是乐歌,按照乐曲内容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类。 十五国风是周代的各诸侯国的民歌,在音乐方面显露出很面的水平.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曾总结、归纳出在“国风”和“小雅”中存有卜种不同的歌曲形式,现择其比较重要的几种: 同一曲调反贪多次的歌曲,如周南桃天3、关雎等; 带有副歌形式的歌曲,如豳风东山3等:还有被我们后世称为“号子”“夯歌”一类的劳动歌曲和“山歌”一类的抒情民歌: 演唱时采用
8、了有“歌”有“和”的形式。 在曲式方面,国风的曲式虽然简单,但在曲尾加上“乱”的音乐,孔子曾对其大加赞赏,可见其艺术效果十分强烈,楚辞音乐(参见17-19页) K楚辞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兴起的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专业创作并有屈原开始的整体诗类作品的总称,在音乐上称“楚声”,也叫“南音”, 记载中楚歌著名的作品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涉江采菱阳阿激矮等。 在“楚声”的表演中,巫起若很熏要的作用,其中九歌B就是“巫”在祀神时所表演的歌舞曲,还可以看出与曲式结构有关的因素,如“少歌”、“倡”与“乱”。 “楚声”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音乐,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以相和歌为代表的两汉音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9、八音”乐器分类法(参见20页) 我国古代乐涔的分类方法。按照金、石、土、革、丝、木、钢、竹这八种乐器的制作材料来进行分类。 (可诸个介绍一路) 如果按照演奏手段来划分的活,这里包括打击乐器,同时还有弦乐器和管乐器。乐律学的形成一十二律、五声音阶名称的产生、管子地圆和吕氏春秋音律的三分损益法、曾侯乙钟铭中的乐律学文字十二律、五声音阶名称的产生(参见7页) G国语周语下中记载了周景正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揭示了一条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大意是:周景王何其手卜的乐官伶洲鸠,十二律是什么,伶洲妈就把黄钟、大目、太簇、央钟、姑洗、仲昌、蕤宾、林钟、夷则、南昌、无射、应钟等十二律名完全例举了出来。 景王
10、还问五音是什么?伶洲鸠便把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名列举了出来。管子地圆和吕氏春秋音律的三分损益法(参见8-9页) “一: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生律方法,也称五度相生法”或“陶八相生法”。相生方法是先“益”后“损”。 C管子地圆对乐律学只计算出宫、商、角、微、羽五个音: 吕氏春秋卷六季夏纪在此基础上接着往下生,到仲目后不能循环熨生到黄钟,甚至各律之间又有大半音和小半音之别,不利于旋宫。 “三分损益法”理论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十二律”的理论,比古希洛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律制”要早个世纪左右,为后来的律学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曾侯乙墓编钟的乐律学文字(参见25页) 1978在湖北随
11、县摇鼓敦的“曾侯乙墓”出上由65枚钟组成的巨大编钟,分三层悬挂在矩形钟架上,每件钟体上都镌有错金箓体铭文,隧与右鼓标记者按姑洗均(C调)记写的阶名或音名,钟背侧记有曾国与晋、楚等国律名对应文字,共约2800多字.全部是乐律学的内容. 它的全部乐学、乐律学术他,如果不按诃组搭配的况杂情况计算,计有54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单位,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在秦以后失传.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及铭文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我国先秦乐律学的本来面目。有助于我们对传统乐律学的再认识和进行全新估价。乐器和器乐音乐一编钟、编磬、琴、瑟、笙、持箫、谦、筑、筝、钟鼓乐队编钟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佛成,由大小不
12、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我国西周时期就有J编钟,一般由大小:枚组合起来的.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由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装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编钟中最弓I人注目的一套,由65枚组成。钟鼓乐队 周代雅乐中,以编钟、编磬和鼓类为主奏乐器的乐队,称之为“钟鼓之乐兴起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之际。 最为典型的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组合,是诸侯和王以上享用的乐,也称钟鼓之乐。编磬 磬是石器时代的产物,为占代乐器的一种,用石或玉制作,一般16面一组.它的音色,除十
13、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时,发出不同音响,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参见26页) 号是我国古老的丝弦拨弹乐器。诗经关雎中的“号瑟友之”句是迄今所见到有关琴最早的记载。 诗经中还有“梅桐梓漆,爰伐琴瑟”诗句,说明了周时制造等需要选择梓和“桐”。 琴的七弦形制是在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入的号中才得以证实: 至少到西汉时,十三“微”的形制基本定型。 唐、宋以后考逐渐就被称为“古琴”了。 (参见26页) 瑟是我国古老的丝弦弹弦乐器,瑟的每根弦上均有个柱(今之码),而且只发一音,所以,瑟的弦数比较多. 据说最大的瑟有50根弦,称为“颂瑟”:小瑟有25根弦,称“雅瑟”。 除记我外,曾侯乙墓和马王堆出土的
14、瑟,与雅瑟的形制相同。 至南北朝逐渐失传。 古代的吹奏乐器。.甲骨文中的“和”字,即是小笙。一早的出土实物是曾侯乙乙的笙。 经历J14簧、19簧等不同阶段.流行的是14簌.排箫 揖箫是把长短不等的竹管按长短顺序排成列,用绳子、竹馅片编起来或用木框镶起来. 桂箫“洞箫”和“底箫”两种。 出土的排箫有曾侯乙墓持箫和西汉马王堆排箫。籁 籁是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西周时就已经潦传。诗经中有“伯氏吹坝,仲式吹筑”的记载。 演奏方法是双手执俺端平,掌心向里按孔。 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荽出土了两只筵可以证明. 解为闭管乐器,为历代宫廷中所使用.筑 我国古代的弹拨乐渊。 史书上有高渐离击筑的记载。 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有专家判断是杨琴的前身.筝 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产生于何时,目前尚不能作定论。据记载,筝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鲁,齐等地就已广泛流行。其中关F筝产生r泰国的说法和记数有很多,故称“秦筝”. 史记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中关于尊的记载说明了筝在秦国是一件很重要的弦乐器.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韩非子 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提出r“非乐”的理论,主张不要音乐:认为音乐能引起人的美感,使人快乐,但上有害于国家的治理,下不中万民之利。 如农夫。妇人听了音乐一定会影响农事和纺织:士听了音乐,一定会影响经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