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话剧在话剧本土化进程中的当代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言话剧在话剧本土化进程中的当代意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方言话剧在话剧本土化进程中的当代意义摘要:方言话剧是指除普通话之外,运用各地方言演绎的话 剧,在我国的话剧本土化进程中具有特殊且不可替代的价值。方 言话剧可以通过方言的语言形式、日常的生活内容以及深刻的文 化精神,为观众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气质。目前,方言话剧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被更多的受众接受和喜爱。但与此同时, 方言话剧在新时代也被赋予了更高的历史使命,既要进一步提升 作品的艺术审美水准,也要从方言的内涵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来 丰富作品的整体文化内涵。关键词:方言话剧;话剧民族化;当代意义近年来,我国方言话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稳阶段,然而在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方言话剧也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
2、较大的冲击 与挑战。一方面,方言话剧的受众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总体 还较为有限;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话剧这一表演形式的消费需求 不足。这一发展趋势使方言话剧要在民族化的进程中寻找更多的 突破点和创新点,在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同时,被更多的观众接 受和认可。在这一过程中,民族本土文化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创 作者要挖掘各地区的文化特点,将日常俗语俚语、民俗传统以及 生活习惯融入方言话剧,使方言话剧不仅在语言上存在不同,还 能够在内容和精神文化层面呈现出自身的独特魅力。一、方言话剧的兴起及艺术魅力(一)方言话剧源于广泛的群众基础话剧这一舞台表演形式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为了能够更 广泛地适应我国人民的审
3、美需求以及精神需求,这种外来的艺术 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本土化、大众化。尤其是自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来,很多地方成立了当地的话剧团,使话剧这种艺 术形式得到了更多群众的认同与喜爱。然而话剧舞台上所使用的 语言大部分是普通话,虽然在大部分大中城市中,普通话的普及 范围较广,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仍然以方言 为主。语言的限制使话剧的开展范围大部分局限在大中城市,能 够走进剧院欣赏话剧的也多是一些知识分子,这使话剧在很长一 段时期内成为一种小众艺术。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的戏剧界学者 展开了多次的研究与探讨,如何使话剧更加地方化、大众化,如 何使话剧为更为广大的人民群体所接受,成为方
4、言话剧产生的主 要推动力。在20世纪80年代,方言话剧开始盛行,这也真正推 动了话剧下乡的进程,使话剧能够深入到广大农村腹地,更好地 发挥话剧在最初兴起时所承担的社会主义教育与文化传播的作 用O从方言话剧的发展历程来看,虽然各地的方言话剧会存在一 定的地域局限性,但对于各个地方而言,方言话剧自身的亲和性 和亲切感使其更容易被当地群众接受,从这一现象中也能看到方 言话剧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对于广大的观成而言,在话剧中听 到自己熟悉的方言俚语会产生亲切感,从而真正与这一艺术形式 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使方言话剧的发展有了更大的受众面,形式 和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二)方言话剧的地域艺术魅力目前方言话剧
5、的推广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肯定,专家学者与 普通观众不再纠结于方言话剧与普通话推广之间可能存在的冲 突,然而方言话剧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一些人简单地将方 言话剧与“庸俗”挂钩,认为方言话剧相较于其他话剧更为低俗, 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水准都比较低,这无疑 是一种偏见。事实上,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外在体现,方言承载着 一个地区人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而不只是交流的工具 Uo方言话剧也并不是简单地将普通话改为方言的语言翻译过 程,其无论是从话剧内容、语言形式,还是从舞台表现方面来看, 都要进行一定的地方化艺术加工,使方言话剧具有很强的地域魅 力。有学者指出,方言是“舌头上的文化
6、遗迹”,方言中的一腔 一调,都凝聚和表达着历史长河中民间最为朴素的文化和思想, 因此,对于方言话剧而言,与其说是“庸俗”,不如称之为“通 俗”。方言话剧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街头巷尾的家长 里短紧密相连,所以其更接地气、更容易赢得观众的广泛认可 2o尤其是对于当地的观众而言,他们可以通过方言话剧更加 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再加之乡音所带来的天生的亲近 感,让观众很容易进入话剧所营造的情景,形成更加强烈的情感 共鸣以及剧场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方言话剧的成熟,近些年我国也不断出 现一些优秀的方言话剧。例如河南方言话剧老汤宣和画院、 湖北方言话剧杠上开花、重庆方言话剧三峡人家以及陕 西
7、方言话剧白鹿原等,都是非常出色的方言话剧,不仅在当 地得到了很高的关注,而且还被邀请到外地进行话剧巡演,均获 得了不俗的口碑。四川人艺用四川方言排演了老舍的经典剧目 茶馆,自1957年该剧本问世以来,除了北京人艺,还没有 其他剧院排演过该剧。茶文化与巴蜀文化的精华本就相互融会贯 通,用四川话重新演绎这一作品则有种自然为之的适配感,四川 方言中的幽默感和老舍语言本身的幽默相契合,二者的有机结合 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四川文化和北京文化之间的对比 和补充,引领着观众对文本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基于当今时代背 景进行重新审视。事实上,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使用方言,不同 地域之间的人们也会对各地的方言
8、感到好奇。方言这种带有不同 声调、不同抑扬顿挫之感的语言形式,使各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更加突出,而且也为情感的表达和抒发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渠 道。二、方言话剧在本土化进程中的意义(一)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地方民俗文化“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国不同地方,源于生活 的民间习俗呈现出各自的魅力,这也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民 俗文化看起来是“下里巴人但其实对于“俗”的认识应是“俗 到极致便是雅”。土生土长的民俗文化在固定的范围内有着较广 的流传以及较深的影响力,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准则,会潜移 默化地影响当地人的生活,会给人以寓教于乐的文化感受。地方 民俗在话剧中的融入不仅可以使观众感受到贴近日
9、常生活的话 剧内容,而且可以成为一个生动、灵活的亮点,使话剧的氛围更 加轻松,将观众带入戏剧情节中进行二度创作,带来酸甜苦辣的 多重体验。通过挖掘地方民俗的方式,地方话剧为现代人提供了 一个了解本土民俗文化的窗口,使人们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和 发展民族文化的使命。湖北方言话剧杠上开花中的武汉人身上处处流露着当地 的一些民间习俗。该剧选取了打麻将的生活细节,而杠上开花 这一话剧的名称,本身也是麻将中的一种说法,整个剧中有很多 麻将元素。武汉人长久以来都非常喜欢打麻将,而且武汉的麻将 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打晃晃”是武汉麻将中的一种玩法,即麻 将桌旁会有一个机动的替补人员;武汉麻将又称“开口翻”,即
10、 无论是“吃”还是“碰”,都需要在最后计算结果时翻一番。故 事的起因是快活里小区里出现了一个打麻将输了牌要跳楼的人, 为此居民自发制定了打麻将的规矩,不准在晚上十点之后打麻 将,否则将罚款。演员利用打麻将习俗中的各种技法,将人生道 理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所谓杠上开花就是一种意外之喜的体 现。“麻将打得好,说明有头脑;麻将打得精,说明很专心”, 这一经典台词也将打麻将与人的心理、个人品质、心理素质等相 关联。这些民俗文化的加入使整部剧的地域性更加浓郁,生动地 展现出武汉当地的风土人情。(二)有利于对方言俚语的多维理解中国幅员广阔,各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各个地区的方 言在音调、节奏、表达等多方
11、面都有所区别。由于话剧的受众较 广,因此这种视听语言必须具有共赏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特征。 在所有的文学语言中,戏剧是最注重口语化、通俗化的,方言的 使用正好可以做到这一点。方言词汇的运用已成为话剧艺术塑造 人物形象的必然手段和发展趋势3。方言的使用可能在表面上 看并不文雅,甚至还会有些粗糙,但方言俚语非常生动和生活化, 有着独特的魅力。以被称为“八年蒸出的一个馍”的河南方言话剧宣和画院 为例,全剧从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河南方言独特的语言形式。例如 从字词的发音来看,通常被北方方言读作“heil 6。”的“黑捞” 一词,在宣和画院中被开封话读成了 held on ,其中“1 G。”的读音是一个向下顿
12、的四声,意思是捣鼓出来。而在普通 话中读作“zhd ng”的“张”,在话剧中也被用开封话读作了 “z ng”,意思是吹牛皮。这些字词的发音都完全贴合尾音向下沉 的河南话的特点。此外,在词语的使用上,宣和画院中也多 次使用了像“眼望儿” “夜隔”“出叉劈了”“不得劲”等河南 人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俗语。这些词语实际上也可以用普通 话替换,例如“眼前”“昨天” “出错”“不舒服”等。但如果 进行了替换,就脱离了河南开封文化的大背景,也就无法更加贴 近生活地将话剧中罗豪豪等人物形象塑造和表现出来。俚语、歇后语是当地人民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具 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语言,通常借助通俗的话语展现深厚
13、的文化内 涵与生活经验。因此,在方言话剧中使用俚语、歇后语,也会大 大增加话剧的地域文化气息。宣和画院当中运用了很多富有 河南地域文化特点的歌后语,例如“摩托车上樊楼一一没的事儿” “缸里摸鳖一一手拿把馅” “炒韭菜摞葱一一白搭”等等。这些 歇后语的使用都非常巧妙、,大多是河南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 语,大部分源于某些自然垣象或生活习惯,而其背后所要表达的, 是对生活的独特认知方式。这些直接的语言表达形式,能够非常 鲜明地呈现河南人的性格特点,也是对地域文化最为直接的体 现。(三)有利于对地方生活进行艺术升华艺术源于生活,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 旦脱离了生活,就如同失去了水源的死
14、水,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泛不起一丝波澜。方言话剧对于内容的取材,主要集中在一些历 史故事或是当地的日常生活琐事中。方言话剧的演出实践也证 明,观众能够捧腹大笑或是深有同感的时刻,通常集中在对生活 细节的表演中。贴近生活的取材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和同理 心,从而更容易接受话剧中想要传达的思想和精神。而使用方言 可使本土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舞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 外在的种种形象,可自如地呈现剧中不同角色的不同出身和迥异 的性格4。这使地方话剧能够真正深入人心,满足人们的精神 文化需求。当前,很多方言话剧在舞台表现中细致地刻画地方生活的真 实细节,例如武汉的一些方言剧中常常出现“过早”这一日常现
15、 象。在武汉,人们将吃早饭称为“过早”,他们会在路上买些小 吃以解决早餐,出门“过早”也成了武汉本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过早”的习俗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已经出现,那时的武汉人为 了抓紧时间到汉口赶集,会在路上买着吃。将这些贴近日常生活 的细节搬上舞台,能够让台下的观众感到非常亲切。在四川方言 话剧中,时常会出现“叶儿把”这种四川传统且独有的吃食,以 及滑竿、赶场、吃茶等四川人传统的生活行为方式。最广为人知 的四川方言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实际上就是对重庆数十万山乡 农民手持一根竹竿涌进山城帮助市民肩挑背扛、爬坡上坎这一独 特而经典民俗文化景观的再现,展示了浓郁的重庆风土人情,在 西南乃至全国都引起了轰
16、动,成为一张非正式的“重庆名片”。 粤语方言话剧新居主要讲述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六个人 之间的亲情关系。其非常真实地呈现了改革开放前后,一个农民 家庭从贫穷到富有过程中所发生的生活变化以及人际关系方面 的转变,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变”都是新时代生活中最为重 要和显著的一个特征。新居利用贴近真实生活的舞台表现形 式,将社会的巨变凝聚到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具体表现中,它既 是源于生活的创作,又是对生活的思考和升华,使观众很容易将 自己代入人物情节,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与话剧表演产生某种程 度上的情感共鸣。三、方言话剧在本土化进程中的创新和展望(一)提高方言话剧的艺术审美目前对于方言话剧的审美争议,大多集中于方言话剧的艺术 水准问题上。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方言小品的出现和盛行,人们 发现利用方言进行演出通常会使表演更加幽默风趣,有着较好的 效果,由此现在很多舞台艺术表演过分追求令人发笑的效果。但 这种发展趋势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