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与“浅”:习作交流的尝试与思考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与“浅”:习作交流的尝试与思考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深”与“浅”:习作交流的尝试与思考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陆工具”,习作则贵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师 与习作快递、整体地首次交流,师与生和谐、民主地深入交流,生潜心、细致,也 与自己习作交流,开放、双森的生生交流,努力使习作济评成为教师、学生、习 作之间交流的沃土,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习作的兴趣,感佥习作的乐趣,从而提 南学生的习作水平。关键词:交流 快速整体 和谐民主 潜心细致 开放双霰语文老郎都知道习作教学难,指导难,批改难,习作讲评更难。正如叶圣陶 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习作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 无功。”近几年,为了提育学生的习作水平,我在习作讲评中做r一些尝
2、试.努 力使习作讲评成为教师、学生、学生习作之间交流的沃上,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 习作的兴趣,感受习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师与习作快速、整体地首次交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如果说口语交际是面对面地口头交流,那 么习作则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学生们经过精心的作前准备,通过课堂匠心的 构思,奋笔疾书,才酝酿出自己的作品来。这些作品饱含着学生们创作的艰辛与 智慈,同时也展示着他们幼稚的心灵对纷繁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感悟。此时的学生 们己经成一个小作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读者进行真诚的交流,得到读 者及时的反馈和更多的肯定。在校园习作教学中,教师则往往是学生习作的第个读者。现实的
3、状况是 个教师读者面临五十多篇作品,如果按传统精批细改的要求,教师至少要用5 分钟的时间去批改一篇习作,那么一个班级学生的习作,教帅至少要批改四个小 时的时间。个教师除了上课、备课批改其他作业,还要抽出四个多小时的时间 去批改学生的习作,在正常的工作日下,即使再勤奋的教师完全批改好学生们的 一次习作也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且不谈教师批改的艰辛,我们的小作者们可在 题首期盼呀。盼呀盼呀,学生盼/一周,甚至两周才看到自己的作品反馈,等待 是漫长的,是痛苦的,就这样在一次一次的等待中,学生的习作兴趣渐渐减弱了, 当初创作的激情也渐渐消融了。不难看出,造成这种高耗低效的窘状,主要是因为一次习作的周期被拉
4、长.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就要改变以往习作教学中的批改方法,提高时效。既然 精批细改所仃学生的作品会影响到学生习作的及时反馈,倒不如适当降低“批改 要求”,以达维持学生习作的兴趣、保持创作的激情的目的。既是教师与学生 作品的第一交流,也应如人与人初次会面一样,只需初步知,整体把握即可, 不必强求太深太育,我想,这一次交潦的目的主要考查全班学生的整体习作状态 和水平,为下面的深入交流打好基础。基于这样的批改目标定位,我是这这样批改孩子们的作品的。即把全班学生 的每一篇习作通读一遍,通读的过程中,只需把每篇习作中的精彩的词、句、段 用红笔圈画出来,可不必写评语。这个过程,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在本次
5、习作中 成功之处、典型问题以及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对周困事物的认识角度和水平。 了解了这些问网,教肺就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出在习作中出现的最典 型或最需解决的一两个问题,这样习作讲评时的深入交流才会更有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再按组别或按不同习作水平精批细改十到十五篇的学生作品, 以便进一步细致了解学生们的本次习作情况。这样点面结合,既能减轻教师批改 习作的重担,又能达到缩短次习作周期的目的。当然,每次精批细改的作品不能总是集中在某些学生身上,这一次精批细改 这些同学,卜.一次就精批细改另外一部分同学,这样一学期卜来,每个学生都有 四篇以上的习作得到老师的精批细改。二、师与生和谐、民主地深
6、入交潦教册与学生的习作完成初次交流后,应及时进入深入地交流。从学生完成创 作到教师通读所有作品以及反馈学生的作品这一系列过程应两:无完成“如果时 间太长,教师可能对通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自己都印象不深,学生也可能对自己 的习作愈发模糊,此时,深入交流的效果会大打折和,就会像上面所述那样影响 学生习作的持续发展.反馈学生习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用五至十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自己的 习作.尤其要阅读老师在习作上用下的话语甚至包括在作品上留下的符号。如果 忽略了这一点,我想老师先前无论是略批还是精批都变成徒劳。在这个过程,更 提倡学生.用笔对老师批改的意见在自己的作品上与老师交流。接下来就应该充分发挥老
7、牌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师应充分利用课 堂这一主阵地,总结本次习作的整体状况,当然应以表扬鼓励为主,然后再把梳 理出来的典型问题开诚布公地讲出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鲜活的案例学 生才会听的更真切。这时,老郎应把通读时精心挑选的优秀习作出示出来,与学 生共同范批。师生共同范批的过程是习作讲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师生通过习作深人交流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力求营造和谐、民主的定囤。教新主导绝不是教师 主评,教师主讲,而应将其定位在组织者,用导齐.启发者上。学生才是评讲的 主人.全程的主角。和谐、民主的氛围就应体现在两者的角色定位上。具体操作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将优秀作品用屏幕投影出来,
8、清习作的作者 将作品读给大家听。用屏幕将作品投影出来非常重要,它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有利于学生对作品高质量的评析。请作者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这一点 也是非常必要的。它既肯定了小作者,让其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也激发了 其他学生写好作品的斗志,因为“在班里当众读作文,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接下来,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评析,发现问咫,可以随时打断小作者的 朗诵,除了可以讲评字词句、标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本次评讲重点展开评析。 鼓励习作潜能生参与讲评,特别要提倡其他学生与小作者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 明白作品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讲评时,在投影的作品中规 范地进行修改,
9、写上眉批或总评。为了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习作的愉悦,可用5 到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告奋勇地当众朗诵老师通读时圈画出来的精彩句子。三、生.潜心、细致地与自己习作交流。有前面师生范批习作的引路,接下来学生自己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潜心、细 致地交流,也就水到集成了,这一环节就是自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中年 级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级要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个步骤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改时间, 一般应至少15分钟。切不可走过场,匆匆了事。因为自改是学生对作品自我完 善的过程,它对学生语言的规范,语感的增强,语文素源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充足的时间
10、,学生才能潜心、细致地品评自己的作品,提i修改习作的水平。其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改环境。自改时要求学生身心投入,这一切都 要有安静的环境作保障.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自改时,选择默读的方式,以 免U.相干扰。教册还应主动承担教室秩序的维护。再次,应提醒学生做好自改前的准备。自改前应准备好字典以及修改用的笔。 准备充分了,自改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操作中,我建议学生用铅笔修改习作,它 明显不同于善写的钢箔字迹,为后面生生交流以及师生、生与作品的再次交流提 供便捷,保证习作卷面的整洁。这个过程应经常训练,直到形成习惯“最后,教师要做好学生臼改的服务工作。学生自改时教和应在教室巡视,以 便及时解决学
11、生自改时遇到的困难。最主要的是教师这时应多关注一些习作潜能 生,给他们一些帮助,这是所谓“面批”不宜错过的机会.学生自改的过程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师生.范批时的 规范符号修改;二要提醒学生自改时,应通过反纪阅读来修改自己的文章,可以 读修改错别字、错标点,二读修改病句,三读修改构思、结构,四读涧色语句。 当然,随着不断的训练,学生可不必生.搬硬套,可以边读边同时进行四方面的修 改。四、开放、双底的生与生的交流。经过二次创作的文章往往较第次的作品会有很大的进步,这时可激发学生 “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由丁受课堂时间的限制, 我认为以两人一组交流更好。交
12、流时,要求双方交换习作品读,如甲、乙两人为 组,甲放声明读乙自改后的作品,并Jl与乙台看,甲边读边评析,有疑处可与乙 随时交流、商议。相互交潦中强调多找对方的闪光点,学会委婉提出中肯的建议。 如果两人在交流中有争议,存在严重分歧,教师可深人了解后作点评。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还远不止丁此,鼓励学生课外选择其他学生交换作品,互 相交潦、点评。倡导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课中读给更 多的同学欣赏,也可以将优秀作品推荐张贴到教室“小荷才露尖尖角”栏,让同 学们送析.我在教学中更多的选择,是将优秀习作或进步大的习作发布到班级网 站,让学生通过班级网站欣赏到更多的作品,还可随时留卜自己对作品
13、的意见和 看法。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既增进了彼此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习作 水平,是个开放、双赢的过程。纵观习作讲评的全过程,教师、学生、习作:者之间是立体交叉、案密关联 的。教师与习作的交流,瞪含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牛的交流也离不开与 习作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通过习作这一媒介实现的,也少不了教师 的参与。因此,我们不妨说习作讲评的过程就是教肺、学生、学生的习作之间 的交流过程。经过几年习作讲评的实践,学生们习作的水平提高L懂得“写作是为了自 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将自己的作品乐于与他人分享,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取得了 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 索,如习作交潦的途径再广泛些,不仅停留在校内交流,还可以回家与家人交流: 教师、学生、学生作品之间的交流时间如何分配,才会更有效:每周只有两节作 文课,在周内,如何安排课堂习作讲评、交流等等,恳请各位专家及同仁和我 们一起研究、探讨.叁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3于永正故海漫记小学语文课程标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