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小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中小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五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XX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xx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和XX学校全方位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学校决定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和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
2、育人大格局。二、目标任务面向全校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领和推进我校不同类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路径,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三、申报立项(一)申报条件1.课程(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2,课程能够准确把握“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3 .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
3、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4 .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5 .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6 .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
4、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二)评审立项1 .个人申报。申报教师填写XX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见附件),报送至各学院,同时报送教务处。每位教师只能申报一门本科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一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 .学院评审。各学院对申报课程组织评审和公示,并按分配名额推荐至教务处。3 .学校评审。教务处组织专家对推荐课程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课程确立为培育课程,并立项建设。4 .自2022年开始,每年立项培育20门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十四五”期间建成50门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四、考核验收1.立项课程建设期为2年
5、,建设期满后学校将依据XX学校课程思政师范课程验收标准对立项课程进行验收和认定。验收合格的课程认定为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仍需不断完善建设成果,补充新的思政内容,扩大改革试点课程的受益面和示范性。5 .验收评价分为四等: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评价为合格以上的课程认定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 .验收评价为优秀的示范课程的负责人确定为课程思政优秀教师,颁发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荣誉证书。7 .验收评价为优秀的示范课程,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成效纳入学院年度教学考核体系。9 .验收结项时,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需参加学校组织的研讨示范活动。五、经费支持与管理学校
6、对获批立项的培育课程给予3万元/项建设经费。建设经费分两期划拨,首期经费2万元/项,通过验收后划拨二期建设经费1万元。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大纲修订、精品课件制作、课程调研、教学资料收集整理、课程门户网站维护、微课视频录制等。经费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教务处统一管理,按建设进度专款专用。学校思政课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结合我市大中小学校思政课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方
7、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挖掘思政课程资源,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思政课建设规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路径,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基本原则1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 .坚持一体化设计。坚持学段融合、课程目标、管理机制一体化建设,突出思政课全面育人的课程功能。3 .坚持统一性和阶段
8、性相结合。坚持各学段思政课程育人目标的统一性,与坚持遵循学生成长和各学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阶段性规律相统一。4 .坚持统筹协同推进。以教育部门及学校为主导,积极探索家庭、社会、政府协同开发思政一体化课程的长效机制。5 .坚持突出区域特色。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依托区域资源,建设具有“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特质的课程项目及资源。(三)总体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让“讲好道理”贯穿各个学段思政课。打破条块分割、打通学段壁垒,努力实现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创新创优,加大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提升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质量。围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三个一体化目标,实现
9、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域育人的协同育人格局,打造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XX样本,进而能辐射苏州全市,在全省产生一定的影响。二、重点任务(一)推进管理机制一体化1 .成立X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1+8”管理机制。“1”是成立X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8”是成立8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设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共同体牵头学校书记领导联盟学校、组建管理团队、对接高校资源,定期组织研究研讨活动,建设优质课程及项目资源。2 .建设两个一体化教研组。依托思政学科名师力量,成立思政课程一体化教研组;遴选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育人特长师资,成立课程思政
10、一体化教研组。开展联合研训、专题研训,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互摄、同向同行。3 .打造区域协同的研学实践基地。整合区域内丰富的实践资源,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分专题、分批次设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三年内在全市打造50家不同主题、形式多样的“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促成学校与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二)实施教学教研一体化1 .分解一体化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的要求,引导全市思政课教师准确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推动各学段彼此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分专题
11、整体设计各学段教学计划、课程菜单与评价目标。2 .实施一体化教学研究。建立八个共同体、两个教研组一体化常态教学研究机制,对思政课教育的焦点、难点、重点课程板块进行科研协作攻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港城改革开放发展史等XX市本土教育资源进行专题课程开发,带动全市思政课程水平的整体提升。3 .优化一体化教学评价。打破评价断层,构建整体育人的评价导向,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渗透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充分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引导学生在科学的育人实践中积累智慧、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成长为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 .协同开展项目建设和课题研究。开
12、展高校与中小学结对工程,由高校牵头组建教科研团队,促进中小学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约共建,联合开展教学与研究。协同开展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专项课题研究,联合攻关破解一体化教学瓶颈,形成一批“一校一品”的特色项目和优秀课题研究成果,推动全市思政课程内涵式发展。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项课题,三年内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研究体系。(三)重视队伍建设一体化1.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开展周期性、系统化、立体化的专业培训,促进思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市教师发展中心安排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每3年至少一次不少于5日(40学时)的集中脱产培训。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案例式社会实践研学和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支持
13、思政课教师与学科专业教师合作教研,引领思政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师课程研创水平。2,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职称和骨干评聘,坚持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导向,形成与思政课教学特点相一致的评审标准。在模范教师、教学名师、各级教学成果奖等评选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树立优秀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典型,激发广大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科渗透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建立思政课教师人才库。开设教学系列竞赛,三年评比“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各50名。充实市级思政名师工作室力量,强化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争取三年内涌现一批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四)打
14、造优质课程资源1 .打造“思政课程+实践课程”优秀课例。分专题、分学段编写精品教案,精心开发配套课件,每年分专题打造50节思政“金课”。推进“开门办思政”,打造思政实践课程,整合全市软硬件资源打造特色研学实践项目,三年内打造50节“实践思政金课”。2 .推动“课程思政+专题教育”项目计划。深度挖掘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课程蕴含的思政课资源,开发学科育人小微课程。充分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时间,开展“思政晨会课”“思政主题班会课”等活动,把握重大时事等教育契机,采取演讲、故事、辩论等形式,打造特色思政晨会、班会课,整体推进中小学德育建设。三年内面向全市分专题打造“青少年应知应会的思政常
15、识微课50节”“青少年成长必上的思政班会课50节”。3 .建设“云上”思政大课堂。以思政大课堂平台构建为切入点,挖掘XX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引进数字展馆、360全景VR等新媒体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一一XX“云上”思政大课堂。遴选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育优质课程课例,上传平台实现思政云教研。4 .打造党、团、队思政课品牌项目。开展“阳光思政大课堂”书记项目,书记上好“思政第一课”,落实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的责任,把思政课建设融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团委书记带头讲思政,开展“沙洲思政讲坛”活动,让学生思政课生动活泼。小学少先队员开展“港城思政故事会”活动,以寻访、实践、
16、研学等方式了解国家、家乡历史,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学生爱国情感。三、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X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担任,聘请省、市名师组建专家指导组,由共同体牵头学校书记担任委员。市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专业指导、教师培训等工作,建立学术交流机制、教师研训机制和专项调研评价机制。(二)强化工作考核各共同体建立评价机制,采用项目责任制形式,推动本共同体教学、研究工作的扎实开展。各共同体每年年终向X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开展思政课特色课堂、特色备课组、特色教研组、特色学校等系列特色评估活动。(三)加强宣传总结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组织开展“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依托“云上”思政大课堂,推动教研成果、学术资源、教育软件等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