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中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中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从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设置上的重大突破,但一方面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来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无所适从。时过多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仅仅停留在部分学校、
2、部分班级中开设,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启动。从已有课题的研究来看: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比较多,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共享的研究,但至今还没发现对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从学校发展的需要来看:从我校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也承担过多次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也获得过江苏省二等奖,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放性、研究主题的生成性、活动过程的实践性、教师认识的差异性等因素,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缺乏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因此,确立以综合实践活动中数字化资
3、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为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探索出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途径、方法、策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数字化资源;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转变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二、理论思考。1、概念界定。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以据教学特征进行编辑的,
4、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实现共建共享的电脑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料,包括素材(文本、图片/图像、视频、音频、动画、应用程序/软件)、课件、师生主页、优秀课例、专题网站等。2、理论依据。(1)课程开发理论: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看,课程是经验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综合体。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学习者除了在书本上学习系统知识外,在实际生活中还接触大量的、鲜活的、非系统的经验。教育技术开发的教育信息资源,主要以各种视听材料、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反映现实生活。它们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一种新类型的经验。对这类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学习者对现实生活的了解,有助于活动课程的展开。(2)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信息资源建设
5、”,就是从众多无序的信息源中选择、采集、组织信息,形成系统、实用,又具有特色性的信息资源体系,并对信息资源内容进行开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3)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3、理论假设。通过挖掘综合实践活动本地资源,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并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活动,从而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绩效。三、研究目标。1、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资
6、源开发、应用的途径、方法和策略。2、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数字化资源。3、提高师生开发、应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四、研究内容。1、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体系的研究。参照国家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及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理念,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崔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体系,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2、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库的研究。抓住研究内容“乡土性”这个特性,分析学校的特色和传统优势,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人文资源、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家乡”这个大主题,从三个维度确定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主题。3
7、、搭建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资源平台的研究。以校园网为基础,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资源平台,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为师生提供数字化教学环境。4、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资源的获取途径及方法的研究。资源数字化的方法研究。5、数字化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的研究。利用数字化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利用数字化资源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五、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一系列过程,循环往复,不断推进,不断深化。同时辅以文献、调查、经验总结等教学科研的一般方法。六、研究过程。(一)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体系。1、发现问
8、题,调整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是国家课程,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只是从课程的宏观出发,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普遍性取向”的课程目标,这是一种宏观目标,无具体可操作的微观目标,这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刚开始,我们也没有制订具体的课程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教师和学生没有具体的方向,各年级段研究内容零散、随意,内容缺乏层次性,无法正确评价课程的实施效果。我们充分认识到必需结合本校特色,对课程目标进行细化。为此,我们及时调整策略,通过文献研究,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体系。学校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J终极目标J1具体目标J1年级目标2、制定具有
9、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体系。(1)以指导纲要为中心点,确立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总目标。参照国家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健与美的学生,校风:崇健尚美,制定了崔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2)以特色发展为出发点,制定课程发展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改的特色课程,势必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我们认为,课程的实施,不但要让学生顺利成长,也要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此,根据总目标,结合学校主动发展的需求,以特色发展为出发点,主研人员在进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崔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3)以学生发展为突出点
10、,建立具体实施目标。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以及课程的内在价值,制定了学生发展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具体目标和各年级分段目标,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目标体系。3、研究思考:(1)课程实施更具成效性。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进行,基本上是人们对课程目标的学习、认识以及变通为重要前提的。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制定,教师在意识层面上对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课程内容的确立和课程实施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为课程的实施奠定的坚实的基础。(2)活动内容更有层次性。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具有方向指导
11、作用。也就是说课程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的表述,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具体的教材,研究内容十分广泛,致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活动内容缺乏系统性,也不具有层次性。有了具体的课程目标,使师生在选择活动内容时,目标更明确,各年级选择的内容也更具层次性,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效益。如下表:年级具体目标(环境保护)可选内容三年级了解周边环境现状,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校园垃圾调查我为小树做名片四年级能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并自觉形成环保行为。节约用水我们在行动植绿护绿行动五年级通过具体的活动,积极开展环保行动,并带动身边
12、的人关爱自然,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变废为宝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六年级研究周围环境的变迁,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了解当地的环保设施。保护生态行动计划我为环保进一言(3)学习评价更具科学性。受学科课程评价的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初期,更多教师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形式单一。虽然部分教师也在竭力尝试过程性评价,丰富评价的方式方法,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目标体系,评价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此,我们根据制定的目标体系,建立了“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既有描述性的质性评价,也有等级式的量性评价,并在每一类评价中细化评价的指标。以“十月半吃团子”来说,对学
13、生的评价分为两部分,一是质性评价内容,即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活动方窠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计划制定周密、有效,有具体的分工;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小组的活动有独特的建议和,与小组内同伴密切合作;善于反思、质疑,积极参与小组研究成果的展评等,这些指标的评价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适当的评价,包括“我对自己说”和“老师对我说两个层面。二是量性评价内容,即结合具体的“目标设计”进行技能与方法训练方面的评价,期中主要是学生对各种团子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操作的熟练程度,成品的细腻程度以及其他的研究反思或日记等研究性学习材料,此部分按A、B、C三个
14、等级,主要由组长负责评价、记录。(二)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库。1、发现问题,形成决议。“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具体活动的核心,如何引导学生生成、确立研究主题,在课程实施中至关重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在相当程度上,活动的主题规定了活动的内容,选择什么主题,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实施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实施效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到整个世界,小到学生个体,过于宽泛的研究内容反而使师生束手无策。师生在选题时,没从多维度考虑,选题面过于狭窄。一些年轻的教师对主题生成的途径、方法、策略等了
15、解不多,产生的主题或研究价值不高,或缺乏可行性。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让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课程,我们决定对照课程目标,构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库。2、构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库。(1)头脑风暴,构建框架。丰富的研究主题如果不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筛选,对今后的使用是极其不利的。为此,我们召集主要研究人员,进行头脑风暴,充分借鉴别人的经验,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修订目录、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编写体例及基本思路等,分析了学校的特色和传统优势,对照课程目标,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人文资源、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家乡”这个大主题,从人与自然(环境与变迁、灾害与预防、绿色与环保)、人与社会(历史与文化、经济与生活、人际关系)、人与自我(成长历程、生活习惯)三个维度入手,构建主题库框架。(2)全员培训,建立保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库”是一项全新事物,许多老师根本不知道主题库是怎么回事,更谈不上建设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发动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主题库建设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的理论学习,研究、搜集、查看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背景材料,通过集体培训方式使教师们明白主题库建设的意义、编写的主旨及实质,给教师指明建设方向。通过发放材料方式提供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主题库建设模式及编写的一些较成功的经验,为教师引路。(3)探索策略,规